分享
推进医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docx
下载文档

ID:99923

大小:20.32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推进 融合 发展 主要 做法 面临 问题 建议
推进医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化事业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计387.6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27.1%,比上年新增20.30万人,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上海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同样明显,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人共计71.55万人,较2012年再增4.51万人,增长6.7%。据上海市民政部门预测,上海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老龄化高峰,而当前已经进入了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家庭照护功能持续弱化,老年人享受多元、多层次养老服务的意愿不断增强、养老服务社会参与度不高等诸多养老难题日益凸显。 如何适应本市人口深度老龄化趋势,满足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和失能老人医疗和养老的需求,转变传统观念,推进医养融合型机构建设刻不容缓。 医养融合型机构建设是按照医养并举的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医、护、康、住、养”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医养融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是养老机构升级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是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不佳,社会对医护型养老服务需求强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化现象将进一步突出,高龄造成身体机能下降这一自然现象,直接带来老年人群体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长期慢性病等健康问题。同时,家庭照顾功能不断弱化,使得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专业医护型的养老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强烈。 二是单纯医疗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长期医护服务需求。一是从优化平衡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医疗资源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看,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承受被老年人长期住院占用。老年患者普遍是一些多年顽疾,住院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医疗护理,许多老年人期望长期住院从而得到医院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二是医疗机构难以提供住院老人的生活照料及饮食起居服务。医疗机构以治病救人为主要职责,毕竟不是专门的养老机构,住院期间老人的日常生活极为不便。 三是单纯养老机构无力承担老年人医护康复服务职能。虽然我市养老机构基础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养老床位与入住需求的矛盾得到缓和,但从养老服务的功能来看,仅限于满足老年人吃饱、穿暖、住好,防走失、防意外死亡等基本生活需求,养老机构无内设医疗机构,无专业医护人员,无能力为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患病老人提供科学专业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甚至部分突发疾病老人难以及时发现救治,轻则不能及时减缓老人病痛,重则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只能定位于低层次的供养型养老服务机构,与当前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和社会对专业医护型养老服务的强烈需求实际极不相称。例如,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有631家,床位数共计108364张,入住率为70%左右,入住老人中还有不少是9073中的90%居家养老的对象。30%的空置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1、将医养融合型机构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把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医养融合型机构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战略规划的角度,统筹城乡、区域医疗和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区(县)级医疗、养老资源充分融合。 2、摒弃传统二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思维模式,将部分二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改建成前医后养或下医上养的医养融合型机构。尤其在郊区,统筹兼顾,将养老机构和村卫生室实行合并建设或一体化建设。 3、对现有养老机构,尤其是把2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逐步改建成医养融合型机构,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要率先实现医疗机构设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养融合型机构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医养融合发展。改革现有养老机构的营运补贴方式,强化制度创新,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大胆尝试“医养结合”。 4、将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共建为医学院、卫生学校或相关医院的老年病教学实习基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