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老龄化背景下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995810

大小:44.79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老 背景 我国 农村 养老 问题 研究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专  业            姓  名    雅浩海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 2023年 3 月 6 日 论文评语: 论文建议成绩: 评审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论文综合成绩: 辩论组长签名: 院系盖章: 年 月 日 学校自考办意见: 目录 内容: 1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 〔一〕研究背景 2 〔二〕 研究意义 3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一〕 人口老龄化的研究现状 3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现状 4 三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主要养老模式的现状 5 〔一〕 自我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人需求 5 〔二〕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主要模式 5 四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6 〔二〕家庭养老负担沉重 7 〔三〕集体养老发挥作用有限 8 五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8 (一)农村经济开展水平较低 8 〔二〕农村养老需求数量较大、需求层次提高 9 〔三〕养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转变 9 六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多元化开展的对策 9 (一)加大政府对养老事业的支持和引导,强化政府责任 10 (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实行效劳主体的多元化 10 七 结论语 10 参考文献 11 老龄化背景下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 内容:2023年我国己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使得农村养老问题尤其突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晚年生活的健康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现行养老模式遭受各种冲击,农村现行养老模式的开展陷入困境。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银色浪潮〞危机,让所有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使农村老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成果,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本文从人口老龄化背景出发,研究农村养老模式的新选择及其保障措施。 关键词:养老模式;农村;人口老龄化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开展,带来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成为备受瞩目的世界性难题之一[1-3]。国际上通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或者65岁人口与总人口的人占比作为衡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到达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到达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依据这一标准及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于2023年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到达了7.0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这一比例己经到达了8.9%。据预测,2030年前后,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巧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到达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4]。今后五十年,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趋势下,我国农村养老形势更为严峻。据2023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为1.67亿人,占我国老年人口总量的65.82%,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1.24个百分点,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己超过18.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农村老人在青壮年时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开展做出了重要奉献,在年老时理应分享社会改革开展的成果,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乐〞的目标,从而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开展进程[5]。然而,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当前我国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的开展遭遇重大瓶颈,农村家庭结构朝小型化和核心化开展、农村儿女养老观念的转变及农村土地保障力度的下降等因素都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模式难以持续。那么,未来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将如何解决面对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养老模式,我们到底如何选择?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鉴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以期为中国农村社会的养老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二) 研究意义 无论是赡养老人还是未来的被养老,养老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关系到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安康、家庭的和睦融洽、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6-7]。当前关于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很多,但探讨如何综合发挥多种养老模式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可行的实践路径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养老模式的现状,并提出适合我国农村的多元养老模式和具体的实践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模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启发或者借鉴。 减轻各方压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大,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将使政府、社会和家庭承受巨大的压力。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才能应对“银色浪潮〞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使我国顺利地度过危机。维护社会稳定[8-9]。庞大的老年群体晚年生活质量的好坏,不仅与老人及家庭息息相关,而且与国家的稳定紧密相连。所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找到适合当前及今后农村的养老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使老年人安享晚年、共享改革开展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推动整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开展。丰富农村养老模式。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可以丰富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使不同背景下的农村在多样化的养老模式中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养老模式,解决农村的养老难题。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人口老龄化的研究现状 1956年,联合国出版人口老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①。顾名思义,主要内容主要阐述了什么是人口老化,给出了具体的划分标准。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对有关国家人口老化的开展历程及特点进行总结,大胆预测对社会与经济方面即将产生的重大的影响。1988年,联合国发布人口老龄化的经济与社会含义②。它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即妇女与家庭的方向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这主要是其“社会含义〞。它还从居民家庭储蓄、资产投资、一般经济活动、公共财产支出、养老保障金等研究分析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由此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作用,主要是其“经济含义〞。但是,分析这份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西方的一些兴旺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而不是落后的开展中国家。 陈卫、宋健对中国20世纪下半叶的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得出,以1970年分界,以前是年轻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从2023年以后,中国以迅猛的速度进入老龄化。受到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和我国方案生育国策执行的影响,从年龄结构上说,各地区有较大差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东部地区的程度要高些。陈利深刻分析了形成我省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一是低出生率,湖北省的较低出生率的直接原因即我国方案生育政策的推行,间接原因是整个社会经济开展给现在的年轻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生育意愿低,形成低出生率的现象。二是低死亡率,湖北省的卫生医疗水平在全国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控制了新生儿死亡率。加之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数相对变多。三是人口迁移的因素,湖北省农村居民也像全国那样,外出打工的居多,造成了人口迁移等现象。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现状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著有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书中主要分析了相关问题。他倡导以“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到达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共赢的目的。开展自由经济来提高福利水平,著作里较多小章节论述了人口问题,主要阐述的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人口问题的思想。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由于养老保险制度实际的操作上较为困难且复杂,主张用局部基金制取代现收现付制。其实可采用现收现付制与预筹积累制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可同时满足当前与将来的巨大开支。从我们国家如此复杂的涉及多方面的养老保险,不适合单独的模式,而应该采取多种模式组合。缴费率是否可以增加缴费金额多了,最终得到的保障金就会多,那么便可以不再局限。还有,可以采用弹性的退休年龄政策,对居民养老大有裨益。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展的比其他国家落后,还要持续不断地摸索。之前我国一直推行的是旧农保,现在实行的是新农保的政策,新政策让社会各方越来越关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国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局部: 第一,必要性研究方面。 沈年耀,孙木兰认为,中国是2023年的时候进入人口老龄化,人们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农保的认识只是处于初步的层次③。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老年人口比例相对来说增大。近年以来,农村年轻一代由于受教育后文化程度提高,强烈冲击了“养儿防老〞的传统思维观念。农村采取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形式,指的是子女的一种赡养责任。当子女数减少或者无子女,那么对农村养老十分不利,建立社会养老保险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第二,可行性分析研究方面。 曹信邦认为,要想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须得具备相关的各方面环境,他认为我国农村己具备了条件③。他分析了从农村经济环境,一是农村居民的资金筹措方面,农村居民可以从儿女和储蓄入手,二是可以根据农村政府可以承受的财政资金范围,这两点可说明农民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上缴养老保险金。 三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主要养老模式的现状 (一) 自我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人需求 对于农民来说,自我养老主要是依靠土地经营获取的劳动产出或其他劳动方式获得的经济回报,在年老时有一定的经济结余,以此维持晚年的根本生活需求,土地被农民视为重要的生产资料,被视为一种养老保障。在农村,土地经营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自我养老模式赖以存在的根底,可以说自我养老实质是一种土地养老。然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村耕地面积不断被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加之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迁移,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如果仅仅依靠农业经营收益,那么农民的生活将无以为继。 〔二〕家庭养老模式依然是主要模式 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存续几千年之久,为我国农村养老做出了重要奉献。然而,社会变迁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正使得这种稳固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其经济和社会根底,家庭养老模式的持续、良好开展受到巨大挑战。 四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底和2023年底的统计数据,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到达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 2023年这一数据上升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一年间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增长了近1000万人,根据国际人口专家预测,预计到2023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到达2.48亿,占到总人口的17.2 %。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到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