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doc
下载文档

ID:99472

大小:66KB

页数: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2-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血常规 各项 指标 代表 含义
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白细胞计数(WBC)   4.0~11.0 ×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   20~40 %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   3.0~8.0 % 临床意义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   50~70 % 临床意义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百分率(EO%)   1.0~5.0 %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百分率(BASO%)   0.0~2.0 %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   1.0~3.5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注意事项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   0.0~0.8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细胞绝对值(NEUT)   2.0~7.5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   0.0~0.7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绝对值(BASO)   0.0~0.1 ×109/L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 注意事项    红细胞计数(RBC)   3.5~5.6 ×1012/L 临床意义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注意事项    血红蛋白(HGB)   110~160 g/L 临床意义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注意事项    红细胞比积(HCT)   0.32~0.53 临床意义   增加:大量脱水、血液丢失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由于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比积增高。 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110 fl 临床意义   增大:为大细胞性贫血 减少: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注意事项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6~35 pg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注意事项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370 g/L 临床意义   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注意事项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11.0~14.1 % 临床意义   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 注意事项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37.0~54.0 fl 临床意义   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 注意事项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 ×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9~17 fl 临床意义   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 注意事项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9.0~13.0 g/L 临床意义   增大: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脾功能亢进,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等。减少:提示血小板减少。 注意事项    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   13.0~43.0 %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巨血小板血症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数目少,体积增大者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者可出现巨型血小板增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