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6猪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DDH.doc
下载文档

ID:994314

大小:29.50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006 猪场 饲养 管理 疾病防治 措施 DDH
猪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 大东海动物营养保健有限公司技术部 一.产房母猪及仔猪    产房仔猪主要的疾病有仔猪红痢、黄、白痢、轮状病毒性腹泻、仔猪球虫病等。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发生于产后的第3至第7天,直接原因是大肠杆菌感染,间接原因是环境温度低、母猪发生乳房炎、子宫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或采食量低导致的泌乳量减少。 管理要点    母猪管理:母猪进产房前,产房的地面、猪栏一定要彻底消毒,干燥至少一周才能进猪。进猪时母猪一定要全身清洁并消毒,特别是阴部和乳房。产房的温度要适宜,夏季产房温度高,将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导致产奶量降低。冬天如果仔猪保温区的温度低,可降低仔猪的抵抗力,使腹泻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母猪产前后各一周采用大东海“应激康”预混剂兑水饮用,可有效降分娩应激和体力过度消耗。    仔猪管理:仔猪应尽早吃上初乳,即产后6小时内吃上足够的初乳,可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减少腹泻及其它疾病的发生。仔猪断尾、剪牙所用器械应严格消毒,减少通过伤口感染的机会,操作完后最好注射一针抗生素,可以防止链球菌等的感染。 药物预防:母猪产前产后各 1 周(或产前5天产后10天),每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400g+阿莫西林150-200g,或泰乐菌素120g+金霉素400g,,或支原净110 g+金霉素400g,将明显降低母猪子宫炎、乳房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泌乳量,提高哺乳仔猪的采食量,降低腹泻的发生率。母猪产后静脉注射青霉素1000万单位,次日肌注600万单位,可有效预防和母猪子宫炎、乳房炎和泌乳障碍综合征。如母猪已出现炎症或发烧,则静脉注射青霉素1000万单位,连用3天,视情况适当配合地塞米松及退烧药。如仔猪黄白痢或病毒性腹泻,及时使用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抗生素是治疗或防止并发感染的基本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呋南类药物及增效磺胺对该病治疗效果好,可选用。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另外,仔猪严重下痢或腹泻时,可进行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的配方为: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纳2.5克,葡萄糖粉20克,,加饮用水1000毫升。 二.保育仔猪    此阶段是仔猪抵抗力最低的阶段,因为经过断奶、转群、换料以及高密度饲养的应激反应,仔猪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而且,仔猪断奶前后的母源抗体已经降低到最低,而接种疫苗的主动免疫应答尚未产生。通常为了保温,将猪舍的门窗关闭,限制了空气的流通,使空气中氨气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大大提高,仔猪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因此保育仔猪阶段是最容易感染疾病的阶段,虽然有些疾病不在保育阶段发生,或发生很少,但大部分是在此阶段感染的。    保育阶段容易感染的疾病很多,如断奶后腹泻、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Ⅱ型链球菌性脑膜脑炎、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副猪嗜血杆菌病、结肠螺旋体感染、回肠炎、猪痢疾、关节炎等,有时还会发生典型或非典型猪瘟;如果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过高,可能使得这一阶段疾病更加复杂。    一旦出现上述问题,保育舍仔猪很容易发生生长停滞,一般可使生长期延迟达3-7天,严重时有的猪可能变成僵猪,死亡率和淘汰率提高。保育阶段频繁接种疫苗,也可影响仔猪的生长。 管理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断奶时应该按体重将仔猪分开饲养,使同一栏内的仔猪保持相似的体重和采食量,否则容易出现均匀度差异过大,瘦弱仔猪抵抗力更低的现象。断奶仔猪的环境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8oC 以上,特别是断奶后的第一周。环境温度提高,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抵抗力,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要确保舍内空气质量,降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机会。尽量降低保育猪的饲养密度,因为密度和生长速度成反比。创造舒适的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仔猪的生产性能。仔猪断奶前后各一周采用大东海“应激康”预混剂兑水饮用,可有效降低断奶应激。    饲料:使用质量好的饲料,或添加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降低应激反应对仔猪的不良影响。尽量刺激仔猪的食欲,提高采食量。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将由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免疫抑制降到最低。    药物预防:断奶后每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 g + 金霉素400 g,连用2周。可防止肺炎、 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结肠螺旋体等的感染,提高猪的健康水平。如果断奶后的链球菌感染较严重,则可在以上配方的基础上每吨饲料添加阿莫西林175g。 三.生长育肥猪    生长育肥猪的抵抗力相对保育猪强,正常情况下,发病率、死亡率均很低,但有些疾病仍会在这一阶段发生。如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痢疾、结肠炎、回肠炎等。这些疾病造成的急性损失不大,但由于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最终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这些疾病大部分是在保育阶段感染的,因而如果能在保育阶段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和药物预防,生长育肥阶段的发病率将会大幅度下降。 管理要点    饲养管理:猪群的密度一定要合理,实践证明,密度越高,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饲料:饲料原料质量不佳时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药物预防:根据猪场以往的发病情况,在发病前的 1 周,每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10 g+金霉素400g 或支原净100 g+强力霉素150-200g,连用 7 天,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降低胸膜肺炎的发病率,而且也可防治猪痢疾、结肠炎和回肠炎。 四.后备母猪    应当特别注意后备母猪的管理。后备母猪对很多疾病的免疫力还不足,因此不一定能通过初乳保护仔猪,甚至有可能将疾病传播给其后代。如后备母猪的支原体阳性率可达70%,2-4胎的母猪支原体阳性率只有40%;后备母猪增生性肠病(回肠炎)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经产母猪。母猪的主要问题是繁殖障碍,主要原因还是一些传染病,如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非典型猪瘟、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另外,环境因素、营养、饲养管理不当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 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一般需要经过 2 次选择才能合格。6-9月份出生的仔猪性成熟的比例较其它时间出生的低 23% 以上。经过初次选择后,在配种前还应该进行第二次选种,将那些注射疫苗过敏的猪、生长缓慢和贫血的猪、用冷水刺激后皮肤苍白、背毛直立并发抖的猪淘汰处理。 接种疫苗和驱虫:在配种前要对后备母猪完成大部分疫苗的接种工作,如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细小病毒疫苗、有时甚至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等。用药物驱除后备母猪体内外的寄生虫。 饲养管理和催情:控制采食量,控制后备母猪的体形,不能过瘦,也不能过肥,否则发情不正常。    药物净化:每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10 g+金霉素400 g,配种前连用 7-10 天,可以净化支原体、回肠炎、胸膜肺炎、猪痢疾等。  五.配种母猪和怀孕母猪 管理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对新母猪而言,配种前10-14天加料刺激可增加母猪排卵数而提高产仔猪数,特别是对较瘦的新母猪有效。事实上,母猪排卵数18~20个,但在配种时,不论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受精都会因配种适期掌握不准,而导致太早或过迟配种,损失部分卵。故配种适期的掌握非常重要。新母猪接受公猪或人工测试站立反应后12小时行第一次配种,再隔8~12小时后行第二次配种。经产母猪则延后4小时,即16小时行第一次配种,再隔8~12小时后行第二次配种。应尽量避免在酷热的气温下配种。 配种后,应保持环境宁静和和让母猪有足够的休息。此时期的母猪应尽量少受应激和刺激,如饲养上降低饲料喂量,管理上避免各种粗暴动作、其他容易造成紧迫的操作或环境高温以避免胚胎的损失或流产。如由于温度过高引起流产,通过滴水降温、降低密度、增加通风等措施是有效的。母猪在配种后到胚胎着床的阶段,对高温特别敏感,此时应注意降温。严格按要求饲喂,使猪的体形保持合理膘情。    传染病引起的繁殖障碍主要依靠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结合疫苗接种。而由于环境问题导致的繁殖障碍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和加强管理进行预防。 饲料:待配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在发情前应加料至2.7-3.5公斤进行催情。经产母猪配种前营养良好的,通常在断乳后5~7天即可在发情配种。怀孕期母猪食欲旺盛,但饲料量不宜过多,反之易导致肥胖,而引起繁殖障碍。怀孕期间饲料给予量,应逐渐增加,怀孕达80天后,每头每天喂料2.5-3.0公斤。 药物净化:每季度在怀孕母猪饲料添加药物一周,每吨饲料加入:支原净100g+金霉素400g,或土霉素(金霉素)400g +磺胺二甲基嘧啶300g(SM2),或阿莫西林150 g +磺胺二甲基嘧啶300g(SM2),或强力霉素150-200 g +磺胺二甲基嘧啶300g(SM2)。 六.总结 猪的疾病很多,要有效控制不同阶段的猪病,不能只靠疫苗和药物,必须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改善饲养管理,对环境,饲料,饮水供应等的管理应细致,并在各个阶段都尽量实行全进全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