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林州
一行
心得体会
林州一行心得体会
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有人追求享乐,有人追求安逸""而XX省XX县区临淇镇白泉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根54年如一日,带着白泉村“两委〞一班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需,不断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用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人生的辉煌。54年来,他每时每刻都用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他以身作那么,任劳任怨,积极工作,为白泉村的经济、社会开展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张福根身上我们真实地看到了黄土地的潜力,真实地感悟到劳动创造一切包括人类自身的真谛;从张福根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带着的白泉村群众治山治水创造出的一个人间奇迹,是党领导林州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缩影。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的表达。
白泉村位于XX县区临淇镇南12.5公里海拔1200多米高的太行山上。全村550人,132户,所辖202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委5人,党员32名,村民代表30人。山坡耕地660亩,四面环山,荒山面积东西长25华里,南北15华里。经过全村村民的不懈努力,该村202223年人均收入6500元,202223年到达7000元。
这是一双当家理财为民造福的手,这是一双为改变山区面貌可以豁出生命来拼搏的手,这是一双为民排忧,为群众利益而忙碌的手。张福根的手上还缠着胶布。他告诉大家:家乡养育了我,我就要报答养育之恩,只有扎实工作,为民造福,无私奉献,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才能对得起党对我的培养。这就是深山沟里一名共产党员一生所追求的人生观。
巍巍太行,重峦叠嶂,它是永久的丰碑,凝聚着白泉村人民的勤劳与辉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张福根常对群众说: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因为该村座落在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每年冬天的气温要比山下更冷些。这些土薄石厚的小地块,东一片、西一片的像炕席一样大小,挂在沟两边的山坡上,只能靠天等雨,遇到旱年颗粒不收。群众吃水就更困难了,真可畏吃水贵如油。为改变祖祖辈辈穷日子,必须先解决群众的吃水和温饱问题,改变一日三顿老锅汤的被动局面。他组织当时的大队干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首先解决温饱,掀起了向荒山上进军,向山要地,向地要粮的热潮,使土地小块变大块,坡地变平地,经过大干、苦干,增加水平梯田200亩,深翻改土500亩,大大提高了土地效益,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一年就甩掉了“三类队〞的帽子。当时临淇公社还在白泉村召开了农业现场会,学习他们的经验。紧接着张福根提出粮食产量一年过黄河(亩产到达250公斤),三年过长江(亩产到达400公斤)的口号。他发动群众说:大家加油干吧。到时让你们有玉米面馍都不想吃的愿望。从此他说到做到,带着群众严格落实农业八字方针(水、肥、土、种、密、保、管、工)按时实现了诺言。为解决群众吃水,把梯田变成了旱涝丰田,带着群众打旱井蓄水,从1957年32口井,新增1685口井,实现人均3口井,每亩3口井。同时建蓄水池6个,建水库4个,做防洪渠12道,做到了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1958年至今在大旱之年该村从未为缺水而发愁。现在该村小麦亩产到达了700余斤,玉米到达了800斤。红薯亩产到达4000斤,各种豆类、小杂粮也喜获丰收。现在白泉村家家有余粮,户户有钱花,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同时,张福根还大力开展集体企业,投资几千元,开展牧畜场,养骡、驴、牛400余头,使集体收入增加2023多万元。目前,该村开展家庭养殖业养鸡两户,蛋鸡存栏每户分别2022只,养牛1户养牛20头。该村外出务工人员150人,每人年收入1—2万元。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开了繁荣市场经济的鲜艳之花,白泉村也在新农村建设中改换新颜。常言道:公路通,百业兴。过去该村群众要想下山,翻山越岭到临淇来回需要一天的时间。为改变交通闭塞的状况,1969年张福根带着群众修筑了25华里长的道路。有人出人,有工出工,张福根带着群众起早贫黑,打炮眼、放炮、筑路,当群众下工后他还在继续干。大年初一,他也不停。决定大干五年的工程,经过全村干部和群众的苦干124天完成,修建出了一条宽三米的山间幸福路。群众们笑了,张福根却病倒了。由于过度劳累,加上吃不好、休息不好,张福根腹内小肠下垂,血液增高,右眼失明,落下了三种病根。
在大力开展林业方面,该村大搞植树造林,绿化荒山200亩,通过田间育苗,柏树和松树20万棵,植桐梧树20230万棵,刺槐30万棵,山楂树30万棵,杨树20万棵。年收入50万元,如今的白泉村,白天看不到村庄,夜晚看不到灯光,下雨湿不着衣服,下暴雨冲不着山岗。在植树工作中张福根利用抢晴天,战雨天,雾雾小雨当好天,栽植树苗,使过去光秃秃的山岗变成了绿油油的美山岗。1996年被授予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202223年被授予中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张福根不但自己带头,每年还带着自己的妻子张风先参加义务劳动不下20天。他每年都要挖育林坑300个,栽树202300棵。他说“我们村的村民都是劳动者,劳动就能活大岁数〞我的母亲今年90多年岁,身体还很好,像90多的老人还有好几个。如今二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三个女儿也已出嫁。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40多岁的大儿子张软成在部队当兵三年,本应留在部队或到城里工作,他却让大儿子回村创业,如今也是白泉村的村委委员,张软成正和父亲并肩工作,描绘着该村美好未来的开展。典范的力量带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白泉村两委一班人,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全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党的十七大如巍巍丰碑,辉映过去,昭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处于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亿万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昂首阔步地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新农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为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而扎实努力。为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该村以抓班子建设入手,以“造福群众、开展经济,构建和谐、保持稳定、共同致富〞为宗旨,结合本村实际,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为造福百姓,2023年至202223年投资20万元建水库2座,蓄水千余方。投资50万元用于修路。同时安装路灯20230余盏。2022年3月份投资600万元方案5年时间的工程,硬化通往该村通往临淇镇的道路,经过村民的共同努力昼夜奋战,在短短的7个月内,22023天25华里长,12500米的山间道路全部硬化。同时,2023个自然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道路院内全部硬化。在修路期间一位市人大代表在该村调研时,看到张福根这么大的年纪还在工作,当即拿出5000元,让张福根好好补补身子,但张福根没有那样做,把这5000元买了水泥用于修路上。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而是把关心奉献给了百姓。村上不管哪位村民有病,他都要送往医院,让他们好好治病;方案生育的妇女做了结扎手术,他都要买上几斤鸡蛋前去看望。在XX县区委、市政府发出号召修建马家崖水库时,他正在医院输液,得知后,拔掉针头回家卖了3000斤小麦,拿出卖小麦的3000元钱支援了水库建设。当四川、汶川地震时卖了2022斤玉米,把卖掉玉米的钱支援灾区重建。玉树地震时又捐款20230元,。他为村上的五保户老人担水、洗脚、送饭。只要那位村民有困难,他都要慷慨解囊给予帮助。每逢重阳节村上都要拿出5000元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床单、被子等物品。春节为村上每位村民发2斤猪肉,还拿出15000多元为村民交上新农合。全村涌现了许多尊老敬老的好媳妇。张改芹就是其中一名,她孝敬公婆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先进个人、敬老好儿媳。多年来,该村无一例上访案件。
张福根是一个闲不住的老头,每逢冬天时,都要为村上的青年小伙子说媒,据不完全统计他为2023个自然的小伙子说媒58对。过去村上的小伙子成不上亲,没有姑娘愿在这深山沟里过一辈子。这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平地姑娘不上山,山上姑娘往下窜。如今山上姑娘不下山,城里姑娘住山间。现在像新乡、山西、洛阳、安阳等城里的姑娘也嫁到了该村。
为打造和谐社会,开展经济,使白泉村真正成为山区的新农村,白泉村大力开展旅游业,投资80万元建设白泉旅游度假新村,建设4座楼房200余间,可用于300余人的吃住,使白泉村真正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好乐园。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过白泉村村委、党员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经济不断开展,该村逐步走向富裕,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三十五期乡科班
耿敬汶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