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docx
下载文档

ID:990682

大小:19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商业银行 信贷管理 系统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走的是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无视质量和效益的“粗放式经营〞之路。随着资产规模日益膨胀,业务品种成倍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比例急剧增加,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企业经营困难,这些都严重威胁信贷资金平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凸显,研究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迫在眉睫。 1.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操作风险的集中高发领域。从发生的信贷案件来看,除了在程序上的审查和审批不严以外,由于业务素质跟不上,容易造成非主观操作风险;监督监管机制缺失容易造成人为操作风险;此外,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等执行机制不完善,往往会引发逆程序操作、放宽授信标准、简化程序、不落实条件放款等操作风险。为进一步提高授信申报审批效率,目前我行已正式实施授信业务电子化申报审批。由于不需要向审批人提供客户的“第一手〞资料,客户调查、资料收集、系统录入等信贷业务操作“电子化〞更容易引发“一手清〞的操作风险现象出现。 1.1信贷“三查〞——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不够严格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的操作过程而言,贷款的审核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以及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从银行与企业看,银行主要依据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识别和认定贷款风险。企业骗取银行贷款,往往从上述几个方面的信息着手,提供虚假的信息来误导银行的风险识别,信贷人员可能会被一些模糊认识所误导,以致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识别相关信用风险,进而造成贷款损失。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账贷款的增多。另外,信贷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鼓励约束机制。 1.2信贷业务中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我国传统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分为三类:专家方法、评级方法、信用评分方法。专家方法因专家难以确定共同要遵循的标准,造成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评级方法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业务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才能正确评估信贷风险的大小;信用评分模型的预测是建立在经济开展稳定且借款者的 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否那么,预测误差就会很大。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西方国家在信贷风险度量与管理的技巧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因我国企业信用等级及其变化的资料数据库和行业信用数据库还未建立,所以引进和采用西方国家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可操作性不大。我国商业银行急需一套科学的风险度量方法。 1.3信贷业务人员追求业绩,忽略了业务学习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缺乏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员,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信贷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信贷人员的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以权谋私等行为皆有发生。 1.4内控鼓励机制不够健全,开展与内控不平衡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领导者应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抓住员工的心理,在要求开展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内部管理,防止出现突发情况。 2.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2.1标准信贷操作流程 标准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一般包括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三个局部。将信贷业务“三查〞制度细化升级,以客户现金流量分析和客户还贷能力的判断、预测为信用风险度量尺度。保证信贷业务高速度、高效益、高质量开展。 2.2建立科学快速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有助于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外表化和风险反响滞后的状况,加强信贷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提高信贷风险分析的技术含量。 2.3开展科学的贷款组合管理 投资多样化和分散化可以减少各种贷款的相关性,使风险贷款组合的总风险最小。最常用的方式是放款数量分散化和授信对象多样化,即银行应尽量防止大额贷款,增加小额贷款,从而把贷款给更多的人。依据概率分析的结果,分散贷款的平均值越接近平均值,风险的可能性越小。 2.4操作风险防范监督不力,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监管当局,以现场与非现场稽核为监管手段,以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市场退出为重点的监管环节。虽然确立了我国特色的银行监管体系,但在实际中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审慎根底的会计制度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监管体 系仍然处在建设之中、一些问题银行的处置方式非市场化等等。 2.5严谨细致,定期开展自查工作 银行内部对岗位设置进行完善,设置专职“信贷业务监督检查岗(辅导员)〞,并配备专业人员,主要负责对公信贷业务从发放到收回(或形成不良贷款)全过程团队成员履职情况的检查督导。由此,不仅可以增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监督检查机制的执行力,还可以配合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等对公信贷业务操作人员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并结合实际,按月或季对每笔信贷业务进行“回头看〞,切实有效开展自查工作,要敢于充分全面地暴露问题,严禁“走过场,走形式〞,对各个环节要查深、查透、查实,做到自查工作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在自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2.6加强思想教育,提升综合业务水平,增强信贷业务人员风险防范自觉性 坚持开展与案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多数员工视思想教育为形式、为空谈,久而久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能力将会变差。一是应开展经常性的风险防范教育,不断提高区分是非的能力,把合规经营理念贯穿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把操作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节点。尤其是信贷业务人员要正确处理好贷款投放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要将风险防范始终贯穿于整个信贷工作之中,增强风险防范的自觉性。二是通过加强职业操守教育,可以让员工清楚地懂得职业操守行为准那么,了解信贷操作风险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行为准那么观。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履岗能力,使员工更加明确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所需的根本技能和技巧,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随着银行呆帐、坏帐的不断增加,银行信贷风险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问题。这里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首先,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以取得改善资产质量的最正确效果;其次要注意,虽然上述各种方法在银行中是非常必要的,但仍不能完全确保银行信贷风险业务的完善。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