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我国
财政支出
问题
研究
综述
我国财政支出问题的研究综述
康 康
【摘 要】合理的财政支出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开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如何解决财政支出“缺位〞、“越位〞及“错位〞现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财政支出;政府职能;制度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22)07-0148-01
1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对财政支出结构研究的出发点是与方案经济相适应的生产性财政支出结构,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集中于积累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的比例的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我国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讨论根本出发点都转向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支出结构。其中对如何正确认识、界定和优化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政府职能角度来分析,何盛明(1998)认为“政府应做的,就是财政要干的〞;贾康(2001)认为“财政支出的范围与分配顺序,表达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第二种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公共支出结构是随着该国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也受该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所制约(刘溶沧、赵志耘1998)。第三种观点是从社会共同事务需要来界定财政支出范围,界定财政支出结构的规模。何振一、阎坤在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2000)中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各个财政特殊或个别,其共同特点都是为满足社会共同事务需要而形成的社会集中化分配活动。第四种观点从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根本方向分析。项怀诚(2000)认为,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根本方向是:财政资金逐步退出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领域,同时适当增加对政权建设、科教文卫和社保、根底设施建设等公共工程的支出。金人庆(2022)认为,财政支出重点应该向社会事业倾斜,加大对社会开展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
此外,我国的学者也开始借鉴西方经验,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测算各类支出的最正确比例。如于长革(2004)通过供求分析、边际分析认为行政管理支出最优规模为10%以内,并通过供求分析及模型分析得出的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应控制在10%较为合理。侯荣华(2001)通过构建计算财政支出结构中各项支出的产出弹性的模型来描述财政支出结构效益。
2 当前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管理费急剧膨胀
财政供养人员与财政支出呈正比例关系。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扩大,机构人员逐步增加,行政管理费的增长是正常的。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已超过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过高的政府运行本钱和过高的行政管理支出比重,会使各级财政困境日益加深,进而影响政府职能的履行。
2.2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出范围的界定不清
我国财政支出范围存在“大而全〞的问题,国家财政包揽过多。一方面,由于我国方案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出模式的影响,一些有条件进入市场的支出工程,仍然由财政负担,财政支出范围大,包揽了一些本不应由财政负担的经营性支出工程。另一方面,一些公共效劳性质的财政支出工程投入缺乏,在财政支出中增长速度缓慢,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开展。
2.3 财政支出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一套科学标准的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从预算编制上看,支出预算内容较粗;从支出的分配上看,透明度不高,一些支出工程未经充分论证,一般采用基数法来确定资金的分配,缺乏科学性和刚性,不利于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预算执行上看,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与官员意志太大,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此外,我国预算外资金增长较快,但大量预算外资金游離于财政管理之外,财政部门对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始终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和综合平衡,管理失调的现象不容无视。
3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对策与建议
3.1 行政管理支出的优化调整
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务管理方法,以控制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根据事业单位提供效劳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公益型、准公益型和经营型。其中,公益型的事业单位进行的活动属于典型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财政应保障其资金供给;准公益型的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效劳介于社会共同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且所提供的效劳又是社会存在与开展必须的,根本属于政府财政的供给范围,可以采用财政资助,由受益者承担局部费用的形式;经营型的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效劳一般不属于公共产品,应使其与财政脱钩,逐步走向市场,改由市场提供。在此根底上,为了降低财政用于行政管理的支出,还要对各种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结构布局上的调整,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效率。
3.2 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合理地界定财政支出工程的范围
首先,遵循财政支出效劳社会的原那么。在界定财政支出工程范围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财政支出的公共效劳职能。其次,充分认识财政支出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重要途径。对于需要政府提供才能到达最正确配置的公共产品,政府应直接介入,以弥补采取市场自由配置无法完成的公共产品外部效应缺陷;对于非公共性质的财政支出工程,逐步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对于经营性事业单位,引入市场机制,财政资金应彻底退出。最后,对于提高社会效劳水平的公共性支出,可以采取完全政府提供或私人和政府共同提供的方式提供。如社会保障支出。
3.3 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为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进一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通过招标竞价方式,尽可能节约资金,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也可以有效杜绝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二是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要加强法制建设,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标准化;三是改革基数分配法。防止基数法造成的预算单位之间差距的弊端,逐步采取零基预算法和其他科学方法。适时引入以追求效益为目的的公共支出预算模式或绩效预算方法,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利于促进财政资金分配的标准化、程序化,确保地方财政的预算收支平衡。
げ慰嘉南:
[1] 项怀诚.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推进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国有资产研究,2000:3-4.
[2] 郭庆旺,赵志耘.财政理论与政策:当前假设千重大问题探讨.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3] 阎坤.财政支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及前沿问题.财政研究,2002(7).
[4] 金人庆. 2022年财政工作的八大重点.中国经济周刊, 2022:13.
[5] 郑建新,柯永果.公共财政再分析.财政研究,2002(6).
[6] 安体富,王海勇.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经济研究参考,2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