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docx
下载文档

ID:990230

大小:19.50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发展 农业机械化 加快 新农村 建设 步伐
开展农业机械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开展,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加强农业根底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 当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坚持把开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一、长寿区初步具备了开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我区始终按照胡总书记“314〞重要部署,紧紧围绕XX市“一圈两翼〞总体开展战略,抓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主城开展,力争把长寿建设成为重庆的“工业高地、都市农业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区域物流中心〞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流的生态大城市、城乡统筹开展先行区〞。202223年,全区完成gdp总量125.3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32%;农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长2023.8%;农民人均纯收入4158元,同比增长19.5%。 近年来,我区农业投入不断加大,根底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渐显现,逐步形成了柑橘、蛋(肉)鸡、有机水产品、能源甘薯四大优势产业和蔬菜、生猪等潜势产业。目前,我区已开展柑橘面积21万亩,蛋(肉)鸡500万只,2023万亩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进程加快,长寿湖生态鱼已获得绿色有机鱼和国家名牌农产品认证,能源甘薯种植面积到达2023万亩左右。柑橘产业开展规划、蛋(肉)鸡产业开展规划、蔬菜产业开展规划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规划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区以“生态养殖——清洁能源——有机肥料——生态种植〞为模式的农业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我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条件。 二、坚持科学开展观大力开展现代农业 (一)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开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加大、加快、加强〞的总体要求,以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现代工业的成果武装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开展水平,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统筹城乡开展、促进城乡融合、化解产业空虚、解决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大事来抓。 (二)构建完善“五大体系〞 1.现代农业装备体系——下大气力加快农业农村根底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的支农力度。结合产业开展规划及现状,我区及时调整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即:以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坚持农业根底设施建设与重点产业开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土地规模经营相结合。在最近五年内,区财政将以产业扶持为重点,配套建设水利、交通等根底设施,总投入约5亿元,其中水利建设投入1.8亿元,交通建设投入1亿元。 二是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采取“集中财力、集中时间、集中投向〞的方式,集中解决农村根底设施建设这个薄弱环节。把各部门、各行业性质相似、功能相近的专项资金适当归并,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或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建立起促进现代农业开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展开,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 根据国际国内、市内市外“农〞情形势,通过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格局,并结合我区农业产业开展现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打造重庆都市农业基地〞,到2023年建成全市农业产业“四个第一〞,即:最大的无公害柑橘基地,规模达40万亩;最强的无公害蛋(肉)鸡基地,规模达2022万只以上;最大的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规模达2023万亩以上;最大的能源甘薯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生产乙醇60万吨。 同时,我区十分注重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开展城乡关联产业,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这种关联产业链目的是把千家万户的小市场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产业连接起来,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与市内外大市场连为一体,实现农业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需求、农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我区在制定产业开展规划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乡关联产业。引导城镇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在新建产业上,以开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农用生产资料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效劳的第三产业等城乡关联产业为主。 3.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是开展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我区根据产业开展的要求,按照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那么,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对技术队伍的高新技术教育、对企业管理者的现代化管理教育,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是尝试实行科技研发课题招投标制。二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承包制。三是大力推行校地、企地合作。 4.现代农业质量平安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狠抓源头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督管理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平安为前提,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我区要重点围绕柑橘、蛋(肉)鸡、水产、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过程监测、市场准入等手段为突破口,强化农产品质量的跟踪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 5.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打造渝东物流中心,促进农产口市场流通,逐步建设起完善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按照我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统筹规划开展农产品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批发市场与中转市场、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建设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个市场流通主体,有效地解决了农资产品、农副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 (三)培育造就“一个主体〞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开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之计。 1.培养新型留守农民 一是通过开办农民夜校或农民学校,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中青年农民开展大规模培训,或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手把手〞式的现场上课,不断提高留守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对未升入大中专院校在家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案〞工程;三是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规模经营大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一些技术性较强岗位的骨干农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一大批种植、养殖技术能手。 2.加强外出务工农民培训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我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标准培训管理,创新培训制度,实行高、中等职业培训与企业岗位定向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实用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广泛就业和稳定就业。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