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
重点
内容
大全
复习资料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药物剂型(简称剂型)是根据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剂型的重要性可叙述如下:
(1)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3)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
(4)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5)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药剂中使用辅料的目的:(1)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2)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3)提高药物的稳定性;(4)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液体制剂有以下特点: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地发挥药效;给药途径多,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液体制剂还存在以下不足:药物分散度大,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匀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浓度应准确;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包装容器应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1)增溶剂(2)助溶剂(3)潜溶剂(4)防腐剂(5)矫味剂(6)着色剂(7)其他附加剂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用.
糖浆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包括热溶法、冷溶法)和混合法.
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可供内服或外用.
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
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
制备混悬剂的条件 凡:(1)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时;(2)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3)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时;(4)为了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等条件下,都可以考虑制成混悬剂.但为了安全起见,毒性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使用.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混悬剂中微粒大小根据用途不同而有不同要求;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混悬剂应有一定的黏度要求;外用混悬剂应容易涂布.
混悬剂的稳定剂:(1)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2)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附加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称为絮凝剂,而产生反絮凝作用的附加剂称为反絮凝剂.
混悬剂的制备 (1)分散法:是将粗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的方法.(2)凝聚法:物理凝聚法是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
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
乳剂根据乳滴的大小,将乳剂分类为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乳剂的特点: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很快,生物利用度高;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味剂;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静脉营养乳剂,是高能营养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剂的稳定性 1.分层 乳剂的分层系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又称乳析.2.絮凝 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称为絮凝. 3.转相 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类型的称为转相. 4.合并与破裂 乳化膜破裂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为破裂. 5.酸败 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等发生变化而引起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油中乳化剂法(又称干胶法);水中乳化剂法(又称湿胶法);新生皂法和机械法等.
灭菌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灭菌法系指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或技术.
无菌系指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无菌操作法系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操作方法或控制技术.
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
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手段.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的物质称消毒剂.
灭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无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注射剂俗称针剂,是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注射剂的分类1)溶液型2)混悬型3)乳剂型4)注射用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1)皮内注射 2)皮下注射 3)肌内注射 4)静脉注射 5)脊椎腔注射 6)动脉内注射 7)其他
注射剂的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发挥局部定位作用;注射给药不方便且注射时疼痛;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
注射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不能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或发生毒性反应,特别是一些非水溶剂及一些附加剂,必须经过必要的动物实验,以确保安全;渗透压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供静脉注射的大剂量注射剂还要求具有等张性;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血液PH约7.4),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要求注射剂具有必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以确保产品在储存期内安全有效;降压物质必须符合规定,确保安全.
注射剂的制备 注射剂一般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和容器的前处理、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1.澄明度检查 2.热原检查 家兔法和 试验法,目前各国药典法定的方法仍为家兔法. 3.无菌检查 4.其他检查 有的尚需进行装量检查、有关物质检查、降压物质检查、异常毒性检查、PH测定、刺激性、过敏试验及抽针试验等.
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注射后能引起人体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
热原的性质(1)耐热性 (2)过滤性 (3)水溶性 (4)不挥发性 (5)其他
热原的去除方法 (1)高温法 (2)酸碱法 (3)吸附法 (4)离子交换法 (5)凝胶过滤法 (6)反渗透法 (7)超滤法 (8)其他方法
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 (1)注射用水 (2)原辅料 (3)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等 (4)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 (5)输液器具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
输液的分类:(1)电解质输液(2)营养输液(3)胶体输液(4)含药输液
输液的质量要求:输液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这类产品注射量较大,故对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这三项,更应特别注意,它们也是当前输液生产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此外,含量、色泽、PH也应符合要求.PH力求接近人体血液的PH,渗透压可为等渗或偏高渗,不能引起血象的任何异常变化.此外有些输液要求不能有引起变态反应的异性蛋白及降压物质,不损害肝、肾等.输液中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并在贮存过程中质量稳定.
输液的制备工艺流程
原料与辅料→称量→滤过→灌装→加膜→压胶塞→盖铝盖→扎铝盖→灭菌→质量检查→贴标签→包装→成品
输液的质量检查
1. 澄明度与微粒检查 2.热原与无菌检查 3.含量与PH及渗透压检查
输液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输液大生产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澄明度、染菌和热原问题.
1. 澄明度问题 注射液中常出现的微粒有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黏土、玻璃屑、细菌和结晶等,主要来源是:(1)原料与附加剂(2)输液容器与附件(3)生产工艺以及操作(4)医院输液操作以及静脉滴注装置的问题. 2.染菌 输液染菌后出现霉团、云雾状、浑浊、产气等现象,也有一些外观并无变化.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制备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严格灭菌条件,严密包装. 3.热原反应 尽量使用全套或一次性的输液器,能为使用过程中避免热原污染创造有利条件.
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过筛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散剂具有以下特点:散剂粉状颗粒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也要注意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散剂的制备工艺
物料→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散剂
↑
辅料
散剂的质量要求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了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主要有:外观均匀度、干燥失重(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2.0%).装量差异和粒度.散剂的吸湿特性及防止吸湿措施是控制散剂质量的重要内容.
颗粒剂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颗粒剂与散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小;(2)服用方便,根据需要可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颗粒剂;(3)必要时对颗粒进行包衣,根据包衣材料的性质可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或肠溶性等,但包衣时需注意颗粒大小的均匀性以及表面光洁度,以保证包衣的均匀性;(4)注意多种颗粒的混合物,如各种颗粒的大小或粒密度差异较大时易产生离析现象,从而导致剂量不准确.
颗粒剂的制备 颗粒剂的传统制备工艺简介如下:
物料→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分剂量→包装→颗粒剂 ↑
辅料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除主要含量外,《中国药典》(2010年版)还规定了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及装量等检查项目.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 2.粒度 3.干燥失重 4.溶化性 5.装量差异
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的优点:剂量准确,含量均匀,以片数作为剂量单位;化学稳定性较好,因为体积较小、致密,受外界空气、光线、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少,必要时通过包衣加以保护;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产量大、成本及售价较低;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如分散(速效)片、控释(长效)片、肠溶包衣片、咀嚼片和口含片等,以满足不同临床医疗的需要.不足之处: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
片剂的分类:(1)普通片(2)包衣片(3)泡腾片(4)咀嚼片(5)分散片(6)缓释片或控释片(7)多层片(8)舌下片(9)口含片(10)口腔粘贴片(11)植入片(12)皮下注射用片(13)溶液片(14)阴道片
片剂的质量要求:含量准确、重量差异小;硬度适宜;色泽均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