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山东
XX
农业机械化
发展
模式
推进
机制
范例
山东XX县区农业机械化开展模式与推进机制[5篇范例]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开展研究
()论述了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支撑和保障农业和国民经济开展,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提高等方面,阐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开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开展的政策措施。
引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根底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上下,是国家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关键载体,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平安,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开展农业规模经营,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在兴旺国家,现代农业的内涵较之传统农业有了很大的开展。加拿大把现代农业定义为“农业及农产食物产业〞,美国定义为“食物和纤维体系〞,日本定义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加拿大农业及农产食物产业由一系列现代经济部门组成,包括初级产品生产者(农场主)、生产资料供应者以及食品加工和零售商,直到消费环节。美国食物和纤维体系划分为3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供销环节,即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产前环节主要是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包括农机、农药、农膜、化肥、柴油、种子、饲料等投入物资的供应;产中环节包括种植业从种到收,畜牧业从育肥到出栏,林业从栽培到采伐,渔业从放养到捕捞等;农业产后环节包括农产晶的收集、运输、加工、储存和销售。日本农业、食物关联产业划分为五大产业部门:农林渔业部门、关联产业部门(食品产业、资材供应产业)、关联投资部门、饮食业和关联流通产业部门。我国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划分为3个领域来表述: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学科和领域;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从上述不同国家对现代农业的表述可以看出,现代农业突破了原有传统农业的内涵和领域,农业机械的运用贯穿于每个环节。因此,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根底,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
世界上大多数兴旺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继而相继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些国家在建设现代农业道路的选择上大致可分为3类。一类是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凭借兴旺的现代工业和低价能源的优势,大力开展农业机械,以机器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这类国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一类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荷兰等,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开展农用工业,提高化肥与农药施用水平,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类国家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一类是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如法国、德国等,既重视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这类国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综观兴旺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程,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都无一例外的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开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并且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上下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根底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开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到达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农业固定资产的大局部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每个农业工人拥有的机械设备达1.5万美元,比制造业工人拥有的机械装备高22%。法国和德国的每个农业工人拥有的固定资本也在2022美元以上,日本每个农业工人也拥有1500多美元的农业固定资产。这些国家的农业固定资本主要是机械装备。生产要素的选择和组合不同,反映出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进行生产的方式不同,也反映出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具有不同的水平。在农业生产中选择生产方式不变、增加劳动投入和选择改变生产方式、增加机器投入、减少劳动投入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其结果是前者生产力提高缓慢,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缓慢,竞争力弱;后者生产力提高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加快,竞争力强。
农业机械化开展促进了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说:“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异时,土地的差异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差异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的能力的差异是最重要的。〞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阐述了农民的能力和素质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及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2022年,我国乡村已有农机户3054.6万户,占乡村总户数的11.5%,农机作业效劳组织20多万个,乡村农机人员3742.3万人。也就是说,我国农民中已有2023%以上不是使用手工工具的传统农民,而是使用农业机械生产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根据1990。2022年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用每百个农业劳动力中文化状况表示)的历史数据,对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指数显著正相关,在此期间,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指数提高o.2389。国际经验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多例证。例如,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的美国农民,不但普遍受到12年义务教育,受高等教育的也占30%以上,而且这个比例越来越高,无论是农场主还是一般农民,都会使用农业机械,农业劳动生产率都非常高,这也是其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强的重要原因。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开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开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划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不是看它生产什么,而是看它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20世纪末,美国工程技术界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列第7位。这一评价基于20230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力地保障了世界农业开展和食物平安。客观地反映了农业机械化在人类社会开展中的巨大作用,在农业开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上下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人提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农业机械增多、农业劳动力减少的过程,也是农民收入提高,工农差距、城乡差距缩小,农工贸协调开展的过程。因此,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关系。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农民收入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社会进步、产业结构和贫富状况的重要指标。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兴旺国家,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都小于8%,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5%之间,现代农业生产不仅能用很少的人力生产出保障社会需求的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食物平安,还可转移出很多的农业劳动力从事
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使世界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此时,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能到达甚至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农业和整体经济协调开展,社会需求和消费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开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大量转移和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成为可能,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调整优化,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2022年,全国农业机械原值到达3362亿元,乡村农户平均拥有农业机械原值1300多元,占农村住户年末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25%。农业机械总动力到达6.04亿kw,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31kw。拖拉机保有量到达l494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97.26万台。联合收获机36.22万台。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拖拉机数量o.77台,配套农机具1.18部;每百户拥有拖拉机数量6.1台。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到达33%,其中机耕水平47%,机播水平27%,机收水平19%。有12个省(市、区)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其中8个超过50%。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开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开展空间不断扩大。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根本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到达74%和。
2.8%。水稻栽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6%和23%;玉米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47%和1.9%;大豆播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47%和23.2%。棉花、甘蔗、油菜等主要经济作物及牧草机械化等仍是薄弱环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机械化开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加以解决。一是农业机械化开展已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农业机械化投入缺乏,农机品种、质量、农机作业工程和农业机械化效劳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人口过多和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机械化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症结,成为生产力开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与农业大国的地位及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很不相称,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适应农业参与国际竞争。
从总体上看,全国农业机械化开展水平依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