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农村金融
生态
问题
论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
。农村金融生态是指涉农金融机构运行的外部环境,但当前农村金融生态尚不尽如人意。有必要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的缺陷,并提出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开展,进而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金融生态;农村经济;问题;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根底薄弱。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村经济迎来了新的开展机遇,但当前农村经济依然是根底薄弱、面临问题多。表现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乏,据统计,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04亿元,其中农业和农村投资14331亿元,仅占16.2%;农村人口多,2023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023亿人,其中乡村人口为7.45万人,占57%;农业经济开展缓慢,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农业增加值2.27万亿元,增长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十五〞时期城乡收入之比呈扩大趋势,2023年城乡收入之比高达3.22:1。
2.农村金融法律环境不完善。当前与农村金融有关的法律、执法、守法尚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有些县乡政府的法制意识不强,存在行政干预法律、以权代法的现象,执法效率低下;执法部门尚未能主动介入调查农村贷款欺诈行为、恶意逃债和赖债行为,运用法律手段遏制和制裁金融诈骗和逃债行为的力度不够,金融案件的执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农贷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贷款农户的金融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金融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影响其守法的程度;我国现行的破产法未赋予债权人主动申请将债务人破产清偿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债务人的约束力,另外,企业破产清算程序也不甚标准,以及个人破产法缺失,均不利于尊重和维护金融债权。
3.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完善。人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其诚信理念和认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缺乏受教育的时机,目前我国4.9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文盲半文盲占7%。从总体上看,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一定程度影响其守信度。从全国看,农村诚信教育和宣传工作滞后,社会信用文化缺失,农村企业和农户的诚信意识、金融风险意识比较薄弱,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远未形成。农村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和征信业开展缓慢,缺乏一个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金融企业难以获取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作出准确的信贷决策。在农村,逃债、躲债和赖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但失信惩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缺乏对债务人违约的制约。
4.农村金融市场残缺不全。与大中城市金融市场相比,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展存在较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农村金融效劳体系不健全。上世纪末,各国有商业银行从管理和效率角度出发,逐步收缩农村阵地,一方面撤销乡村地区的业务网点,另一方面大幅度上收信贷权限,而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贷款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近年来也呈萎缩趋势,业务空间日益狭小,从1999年开始,农村信用社成了乡村地区惟一的农村金融机构和支持“三农〞开展的金融效劳供给主体;市场供求不平衡,包括总量供求不平衡和结构不合理,总量上,一方面,全国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中,农业贷款余额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的占比自1997年来呈下降趋势,目前分别仅占5%左右,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另一方面,每年农村资金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等渠道外流达三千亿元以上,结构上,生产性贷款多,消费性贷款少,短期贷款较多,中长期贷款根本没有;市场不完整、金融品种单一,根本只有农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极少。
5.基层政府的社会效劳功能缺失。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一个权力部门和管理部门,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效劳部门,它的职能定位和根本宗旨是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效劳。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兴旺地区,乡村政府尚未切实转换效劳理念,未能正确定位其职能和根本宗旨,“生态建设〞意识淡薄,思想上过分重视上级政策倾斜而无视金融生态在农村经济开展中的重要性,实践中不能主导当地农村金融生态建设。更有甚者,基层政府行政直接或间接干预农村经济主体的现象普遍存在。据有关调查分析,直接或间接行政干预形成的银行业不良资产占不良资产总额的80%左右。
二、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金融机构、司法部门、农村企业和农户应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的原那么,形成共建机制,采取法律、制度创新、政策扶持和综合治理等各项措施,促进农村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开展,进而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1.加大对农村金融生态的重视程度。政府、央行、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向农村企业和农户大力宣传金融知识、金融法律法规、信贷政策、经济与金融的关系,让其认识到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农村金融业健康开展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开展的必要前提,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气氛。
2.地方政府主导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状况如何,当地政府是关键。县乡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农村金融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切实转换效劳理念,强化农村效劳意识,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加快支农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有效保护农村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利。如农村企业担保制度、银行农村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政策措施。成立由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推动本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如建立农村金融生态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金融信息通报共享制度等工作机制,建立农村金融生态建设考评机制,考评结果纳入各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地方政府应采取发动会、经济、党纪、政纪、法律等形式硬化清欠力度,引导和催促欠贷政府部门和人员制订还款方案,及时清偿欠款,维护政府信用。鼓励、扶持和标准与农村金融生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化中介机构开展,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评级机构、担保机构,提升中介机构的效劳水平和社会信誉,推动农村经济金融的繁荣开展。
3.加大农村的财政投入。财政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随着我国经济开展和财政实力的增强,“十五〞期间,
国家财政以每年17%的增长率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农村道路、运输等根本农业设施建设,农村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治理等农业生产条件均有很大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财力限制,加上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工作的着力点在城市,财政支农投入仍然偏低,农村仍面临公共产品普遍短缺问题,农村金融生态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开展。据统计,2023年财政支农资金仅占财政总支出的8%,而农业gdp占到13%,差5个百分点。在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三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具体做法:财政资源配置要适度倾斜,如财政支农资金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那么未来五年内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将等于或高于农业gdp的比重;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不低于20%投向农村;国债资金和根本建设资金用于农村的比重未来五年内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4.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环境是农村金融生态的最直接表达。当前,应从诚信宣传、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征信系统建设、标准征信机构、诚信鼓励和失信惩戒等方面人手,全面建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强化农户诚信教育,培育农户的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整体素质。深化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农村市场主体。加快建设和健全企业和个人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连互通,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标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等征信机构,提升其公信力。开展信用创立、信用监管和评选活动,涉农金融机构优先满足信用户、信用企业、信用村镇的金融需求。同时,强化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道德惩戒、法律约束、行政处分和经济制裁。
5.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机构始终是农村金融生态的建设者和支持者。在优化农村金融生态过程中,改革创新是增强金融效劳功能,强化金融支农能力的必然之路。始于2022年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明晰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其真正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平安、效劳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建立农村外流资金回流机制。中央银行应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在县以下吸收的农村存款转存给农村信用社,或全额上存中央银行,再由中央银行向农村信用社发放再贷款。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目前,农村信用社仍是农村金融市场中惟一的供给主体,金融产品限于传统存贷款,既不能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也不利于实现农村信用社的高效率。具体做法:一是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地区后,国家应放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允许民间金融、外资金融进入补位,建立数量适宜的农村中小银行;二是最近农业银行改革定调“县域金融〞,业务“返乡〞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正如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所言,农业银行要按照市场化原那么,支持农村中竞争性强的企业建设和开展,更多关注和支持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有效需求,提高对重点龙头企业的综合效劳水平,支持外贸和新兴产业中的农村商业企业;三是加快开展农村保险、证券、租赁、风险投资、担保等非银行金融产品和工具,真正形成一个开放竞争的、充满活力的农村金融市场。
转贴于中国论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