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固本之举.docx
下载文档

ID:987241

大小:30.98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固本之举 立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与时俱进地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开展阶段〞,并明确了以“新开展理念〞为根本指引、以“新开展格局〞为战略支点、以“高质量开展〞为原那么要求的一系列新的任务。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角度,建议关于“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的文化建设给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要求,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深入理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有关战略部署,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文化建设〞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固本培根、铸魂育人等重大意义以及不同阶段的现实要求等,给予进一步梳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重要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开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开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它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其核心要义是“全面〞。到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不仅仅是指“国内生产總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2年翻一番〞的硬性指标,还包含思想引领、国民素质、舆论保证、精神力量、智力支持等软性指标在内。这主要是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向“共同富裕〞的,更是指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开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如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开展阶段也是如此。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在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基于特定生产、生活方式而产生的文化认同,是维系特定民族共同体的强大纽带,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开展的“根〞与“魂〞。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根本上还是在于它深入骨髓、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古老的中华帝国一溃千里,濒临亡国灭种。然而,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得中华民族绝地逢生乃至凤凰涅槃呢?用毛泽东的话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对于今天的中华民族而言,马克思主义就是意识形态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观念,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 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开展依然是时代主题,但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一刻没有停息,反而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影响下呈现出新的态势。一个不容无视的地方在于,基于价值观念、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影响力、话语权等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日益凸显,甚至成为决定大国博弈最终胜负的关键因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开展阶段,我国面临统筹做好开展和平安这两件大事的历史任务,表达在文化建设上,就是必须在坚守文化平安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自信是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或者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绝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积累,根本上还是要在精神上、观念上走向健全而强大。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决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根底、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就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开展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按照建议的部署,“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不管是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还是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培育具有更高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国民,都离不开应有的“文化自信〞。为此,就要“坚决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展,继承革命文化,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没有文化的繁荣开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开展繁荣为条件〞。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又为特定的政治和经济效劳,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文化问题的根本观点。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开展阶段,从“民族的、科学的、群众的文化〞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再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尽管执政党面临的历史任务有所不同,但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展望“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革命文化为高点、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文化建设引领“全面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开展,还必须有高度开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从20世纪80年代“小康〞这个“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到21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构建;从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确实立,到新开展阶段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每一个阶段目标任务的变化,我们党对于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逐步深化,而贯穿始终的是就“文化〞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动能作用的深刻把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致力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浩荡实践,既创造和铸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也使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开展到新的时代高度。这些都为我们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进而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赋予了强大动力。 思想引领优势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文化建设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确立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內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并列;围绕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哲学社会科学、思想道德、对外传播、媒体融合、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重要领域,提出一系列精辟论断,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政府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坚持以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主旨,着力解决文化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开展的矛盾问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以“两个稳固〞的加强为主线,以国民素质的提高为根本,以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为重大标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创立为重要载体,我国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文明程度到达新的高度。 文化自信愈加坚决。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民族,在千百年自强不息的奋进中,先后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主题的革命文化,以及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从号召全党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推动这一党的创新理论“走入寻常百姓家〞,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展到传承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再到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塞罕坝精神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扬的时代主旋律。尤其是通过这次疫情的生死考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了光照日月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从中折射出的是空前高涨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而“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一代在“中美博弈〞“三大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炽热的斗争实践中经受磨炼,坚决了方向,陶冶了情操,擦亮了眼睛,激发了斗志,更向人们展示了敢于担当、勇往直前、可堪大用的良好精神面貌。 教育事业蓬勃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部署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根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开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投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4万亿,占GDP比例连续8年在4%以上。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有力推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2022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在校生2.82亿。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到达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3.4%,九年义务教育稳固率达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的物质生活,也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开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开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近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统筹实施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创立为物质载体,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根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根本建成,公共文化效劳网络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效劳效能和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各项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参与文化建设各项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空前激发。根本公共文化效劳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89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33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53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效劳中心494747个。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有新的开展。全国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2.02万家,从业人员164.59万人。截至2022年10月15日0时,2022年中国电影票房以129.5亿元人民币(约合19.3亿美元),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型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知信息、社会交往以及商务合作的平台;以党报党刊党台为基干的主流媒体直面挑战、积极变革,在媒体融合开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取得重要成果,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大为增强;等等。 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文化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局部。当今世界,透过“文化〞而展开的“国家叙事〞以及价值观的竞争不仅没有消停,反而日趋剧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表达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近年来,与日益增长的经济等“硬实力〞相适应,我国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也在持续扩大。除了以往“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等“国家年〞活动的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以“孔子学院〞为根本载体的国际汉学交流以及智库之间的合作向纵深拓展,以中央媒体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明显提升,文化产业领域有序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