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谈XX县区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问题与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986705

大小:21.52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XX 县区市 资源 综合利用 企业 问题 对策
浅谈XX县区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问题与对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开展的根底,其研究对全社会经济的持续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土地资源是人类最根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开展,可持续开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开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开展。 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 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之后,可持续开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开展战略。在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今天,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问题。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开展的前提和条件。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利用是最终目的,开发是利用的根底,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是在1990年的首次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得到正式确认的,其后又分别在1991年的“开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和1993年的“21世纪可持续土地管理〞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讨论。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资源代际分配合理,部门配置得当,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正确的利用方式,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保证土地资源潜力,防止土地退化,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到达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由于不同开展水平国家面临的土地问题不同,所以,土地持续利用的定义不同。相对而言,兴旺国家侧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而强调资源利 用的环保效益;而开展中国家那么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生态平衡,这正符合持续开展的公平性准那么。 1989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leopold持续农业研究中心首先提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性〞,即运用适宜的作物和畜牧体系、农业投入支持来保证社会经济效用性,同时保持土地生产力和土地质量。90年代以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继在各国逐步展开。随着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土地可持续性〞含义的认识也有了变化,但总的来说都离不开土地的生产力、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三个方面,而且进行的研究也主要围绕着它们展开。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开展的关系中,土地资源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这种特殊作用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表现出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观功能。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对这些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利用土地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涵。开发是人类首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并将其改变成可使用状态;利用是指土地开发后,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某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整治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土地某一方面的要求,克服原来土地特性中的某些缺陷,对土地进行改良,如配方施肥、平整土地和水利设施配套等;保护是指为了长期持续地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质量劣化而丧失某些特性,所采取的某种综合措施,以保持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彼此联系、相互依赖的四个方面,不可偏废。否那么将破坏土地资源,打破生态平衡。如果这种破坏性作用长期积累,就会直接响到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对人类自身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持续开发与利用成为了自然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 2.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2.1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在经济开展和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呈急剧下降趋势。据统计,我国的耕地总量从1957年1.12×12023hm2减少到1996年的9.59×12023hm2,每年以近4.67×20235hm2的速度锐减,使我国原本就较少的土地资源更显紧张。再者,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尽完善,乱搭、乱建、乱占或占而不用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国闲置土地为6.5×20235hm2,其中,耕地约6.28×20234hm2,相当于1996年占用耕地的1/3。国家建设闲置土地的总面积、废耕地、可耕地分别占闲置土地的79.13%、69.04%、79.92%,说明在过去的几年中,因建设工程盲目上马等原因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的数量之大,这在经济兴旺地区尤为突出。 2.2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 由于在土地利用方面长期是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人的掠夺式利用方式,导致土壤中大量元素缺乏;再者,由于保护力度不够,每年流失的水土面积达4×12023hm2,流失的土壤带走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使耕地质量迅速下降,从而造成土地生产能力变弱。另一方面,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逐步向农村地区蔓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各种污染源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威胁不容无视,如酸雾、酸雨、水质污染等,是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又一主要原因。 2.3人均土地资源数量少,后备资源缺乏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的1/3,且耕地总量每年还在以 6.67×20235hm2的速度递减。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耕地将减少2.2023×12023hm2,即减少近1/6,而人口将到达16亿,人地矛盾将更加严峻。我国已被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2%,有66%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区,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的耕地只有耕地总量的40%。适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可以新增一局部耕地。根据1993年全国农业后备资源调查结果,全国现有农业后备资源1.97×1202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6%,但是,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和水资源的短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要受到严格限制。 2.4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且效率低 在我国土地资源中,约2/3是丘陵山地,中低产田占耕地的60%以上,耕地障碍因素多,分布不均匀,造成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而未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同样大,占全国总土地的25.3%,达2.43×12023hm2,据1996年调查,全国未利用土地中,沙漠、戈壁、石质山地和高寒荒漠等难以利用的土地约为1.74×20236km2,占了70%以上,尚可开发利用的(包括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仅7.06×20235km2,缺乏30%。 3.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3.1控制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我们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耕地保护立法。②划定根本农田保护区。要抓紧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及抓紧编制各项专题规划,并根据规划划定不同级别的“耕地保护区〞,将耕地面积和区域相对固定下来。③强化全民保护耕地意识。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强化各级干部和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培养节约用地观念,并使之尽快转化为保护耕地的自觉行为。 3.2加强农田根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 农田根本建设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建设农田水利。要兴建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修复、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水利设施,提高抗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要注重开展节水灌溉,缓解农田用水供需矛盾。②改造中低产田。应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为主要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根本消除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培肥地力,改善农业根本条件。③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要继续推进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实用机械。 3.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 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方面急待进行的工作有。①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底上,结合城市规划进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对城市的规模和用地面积进行重新核定,通过土地整理、改造和置换等措施,实现城市用地的优化布局,将闲置的土地重新投入到效益高的用途上去。②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区域化集中、专业化经营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形成良好用地结构的重要策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现有的商品粮、棉、畜产品基地建设,增加这些地区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提高商品率,并以此为契机,逐 步形成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大分工格局。 3.4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是土地资源开发、治理和保护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是一项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工作,主要包括有:①“四荒〞地开发。荒山、荒坡、荒滩和荒沙是最具开发价值的后备土地资源,要根据其个体特征,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使之变成能为人们带来效益的耕地、草地、林地或者建设用地,以便增加土地资源的存量。②水土保持。大力开展大江大河及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启动各项防护林工程和绿化工程,最大程度地消除由于洪水、风暴和人为破坏带来的各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③土地污染防治。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那么,首先要堵塞土地污染和农业用水污染的源头,杜绝城乡工业“三废〞的超标准排放;其次要采用生物、化学和工程措施对污染土地进行治理;对于农业生产环节中农药、化肥、农膜和农产品废弃物所带来的土地污染,那么要采取生态技术手段加以消除。 3.5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 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对于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预计2030年前后将到达16亿左右的人口顶峰。同时关于国内土地承载力的研究说明,在高投入水平下,以人均500kg粮食计,人口承载量的极限为16.6亿人,这是中国人口控制的最后界标。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人口增长将成为土地可持续开展最大的“瓶颈〞。为此,我们必须推行严厉的方案生育政策,尤其是做好农村地区的人口控制工作,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 3.6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首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政府行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有效的组织措施,是难以搞好的。因此,只有真正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加强领导,才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其次,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长期不断地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解决人地矛盾,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才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才能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才能真正保持人类社会生存开展的物质根底—水土、植被资源,才能加速社会经济的开展。 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