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2023
年读
南怀瑾谈
历史
人生
有感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
人生在世,极其短暂,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如昙花一现。所以,人们总是千方百计让生命过得精彩而辉煌。有人追求财富,认为金钱可以换来一切,能使生命荣耀夺目;有人追逐地位,自认只有显赫的地位,才能流芳千古;有人到处卖弄学术,标榜自己各种头衔。可是当我们回忆历史,这些把名利看得比什么都重整日孜孜以求的人,不但没有名留青史,相反,往往是落得个臭名恶名,甚至成为阶下囚。
尤其在当今这个经济迅猛开展的时代,人性急躁,诱惑弥漫,种种物欲侵蚀人的思想,权力攀比刺激人的神经,很多人因此迷失自我,甘愿成为金钱的奴隶,甘做权欲的俘虏。在权力面前,原铁道部部长、铁道部党组书记刘志军倒下了;在金钱面前,身为军人的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躺下了,还有李圣君、白培中""他们穷其一生去追求,到头来却是一无所有。他们认为抓住了名与利,就抓住了生命的全部,却不知生命的真谛是放下贪婪与欲望。平平淡淡就是真,踏踏实实便出彩。就像南怀瑾先生所说“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好。〞
平淡是一种待人之道,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法宝。
人生苦短,做人从简。要耐得住寂寞,人生才会有深厚的积淀,唯有如此,才能认清自我,才能接纳别人。生活中有很多烦恼,都是源于我们不能体谅他人,过分的在意自己的主张,互不理解,互不相让,伤了彼此的心灵,自然是闹得两相生怨,生活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所以,生活很多时候要求我们学会一种体谅,拥有一份理解,怀着宽宏大度的胸襟去看待事物,对待别人。记得康熙时期,有位大官员叫张英,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文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想让张英出面“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家人的却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从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所争之地变成宽阔的“六尺巷〞,流传至后代,张英的平淡人生观,大度的胸襟,不仅化解一桩纠纷,更应成为后世的楷模。
平淡是一种处世的境界,唯有平淡方能活得精彩。
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怀忧愁悲伤。心假设坦荡,奈我如何,心静如水,心也淡然。知足者放得下,看淡者心宁静,心宽者少忧愁,你拥有平淡就能收获宁静,你拥有宁静就能收获幸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和渴望,最终无非是想让心灵得到满足,但人生知足者容易,满足却是很难很难。我们何不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一切,日子自然过得真切而幸福。我有一位亲戚,自己在环保部门任职,丈夫是国税局的科员,家里房子宽裕,车子两部,孩子又聪明,这样的家庭本该非常美满,但我的这位亲戚就是不满足自己在单位的地位和级别,一心想着捞一个大官来当,于是拼命工作,日夜加班加点,力争把工作做的细致,做的完美,对周围的同事是细心对待,唯恐得罪别人,逢年过节还要串串门,拉拉关系,害得孩子嚷着妈妈不关心他,丈夫怨她没有打理好家务,单位又有人对她冷嘲热讽,最后是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里外不对。几经协商,还是丈夫说服了她,放弃刻意去追求权力、地位的念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一切顺其自然,工作之余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和家庭之上,多陪陪孩子,常常走进大自然,注意锻炼身体,现在一家人是自由而快乐,其乐无穷,她也真正领悟到快乐生活的与真谛。
人的一生有很多面对:有喧嚣急躁与空灵净界,有顺境与逆境,有坦途与坎坷,有失败和成功""既然命运如此安排,你不必倨傲人生大幸,也不用悲叹命运不公,就像范仲淹所提倡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欢忧之中,不妨适时地认识、把握好自己,去驾驭命运,实现自我,因为真正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其实源于自然与和谐,取决于我们对人生的一种平淡沉着的态度。我们都是平常人,也许我们不能超越现实,不能成为不顾自己只为天下人着想的“圣人〞,但我们也不能因一身私欲,为了现实的荣华,为了虚有的名誉,而挖空心思,奴颜婢膝、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我们用不必羡慕别人的容貌和姿态,也不必羡慕别人的金钱与权力,不必追随别人的脚步,也不必摄于别人的威名。我们就是路过这喧闹的尘世匆匆过客,是好是坏,都只有这一回,所以,面对生活,过于小心是自卑心态,过分追求是自我伤害。有一段禅语讲得很好:
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因为在乎,所以痛苦。因为疑心,所以伤害。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开你多少。
注。练性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南怀瑾有感读南怀瑾演讲录有感
南怀瑾演讲录是一本很深刻揭示社会文化经济及政治现状本质以及内在联系的演讲
录,他是一本关乎哲学的书,向我们说明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它是一本警示语录,让我们居
安不忘思危,它是中国文化的导读语,让我们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还不忘去回味中国古文
化的古老韵味。
南怀瑾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艺术等等,总合拢来,人的每
一个生活态度言行举止,总体叫做文化。文化从狭义方面讲,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精神世界
观方法论,从广义方面讲,它包括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文化潮流精神状态社会的和谐包
括它的运转说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威胁是精神疾病,这种观点很犀利但也有这种观点提出的依
据,青少年一代,或许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出现问题,或许是社会新兴文化有了病态的出
现,也或许是传媒文化的开展,总之青少年的犯罪率在逐步增长,青少年的精神也越来越多
的出现问题。青少年自杀的事件越来越多,青少年因为学业压力精神崩溃的也越来越多,孩
子是祖国的花朵,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青年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也决定着祖国的将来是
否能够一片光明。病态的领导者永远不会领导出健康的文化。
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国家亡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兴,要是国
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就像他成了历史,成了一个永远寂静的迷,永远不被
人想起,于是更永远也不会再有他的拥护者,他的爱戴者,也就再不会有人会为他的复兴而
大费周折。这就是文化灭亡的严重后果。没有人生观,都是跟着大家走,那叫做随波逐流,
跟着时代的浪潮随便转,这是很有问题的。就像如今在这个信息科技兴旺的社会,人们似乎
更加注重了物质的享受,对金钱的追求,对权贵的追求到了狂热的程度,为金钱,诈骗分子
的欺诈手段层出不穷,不管你手中的钱是否是用来救助生命垂危的老母,不管他的欺诈对象
曾尽心尽力的帮过你多少,跟你有多么亲近的血缘关系。只要他看中了你这个猎物,就会实
施他的那一套欺诈手段。为权贵,官员似乎都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或许被动的求生存,或许
本性就贪图富贵,他们的心不再在为百姓谋福上下功夫,而是整天想着如何能再攀高位。或
许说还是存在局部人依旧正直,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我们需要的是至少大局部人,而不是
个人奋斗,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建设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氛。虽然我不欣赏中
国的传统制度,但我却一直为古代那种纯粹的社会风俗文化和真挚的情感精神所痴迷,所以
我希望中国文化能够再次真挚淳朴。伊甸园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他那种闲适朴素健康的文
化气氛是我们现在无法拥有的。“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或许就是在讲现在的中国社会吧。
如同有文化没道德的人永远比没文化没道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大相同的道理。
正所谓因为存在问题才会出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南怀瑾演讲录中读书与工商文化一
章的存在是因为有了相应问题的存在,中国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文化出现了问题,既然提出
了问题,我们就要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努力解决它。南怀瑾老师提出提倡阅读古文,了
解传统文化,但是坦白来讲,在这个各种诱惑充满的社会环境下,很难想象会有大量青年会
潜心研读枯燥难懂的古文。于是出现了百家讲坛等等古代文化的分析解读节目,也曾引起一
番争论和热潮,复兴中国文化之路本人认为人很漫长和艰辛,所以愿我们共同努力,也很美
好的希望中国文化能够重新走上积极健康之路。
第三篇:读南怀瑾老子他说有感读南怀瑾老子他说有感
近日得读老子他说一书,因时间关系,仅读一遍,恐不得其精髓,虽认为它类似于随谈,文章散且无序,但浅显和随意笔法使人读起来不像文言文那样令人费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和他的著作老子他说,对老子和老子文化的研究,深入浅出,让人较容易理解老子的理论,对社会亦影响至深。
老子他说的绪论中就首先谈及老子以及老子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和当今人们对老子文化研究的不同。现在研究老子的学者遍布全球,但是有些论点不免拾人牙慧。一句“道可道,非常道〞都能洋洋洒洒地出一本厚厚的书。“道可道,非常道〞在我浅薄的理解中,就是道理和规律等一些真理。“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让我觉得,像我们年轻人在工作学习中,不要总把理论挂在嘴边,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能将道理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才能、会有大开展的人。其实,人要学会一个字——“沉〞,不沉难以深。有点儿想法就说出来,难免显得浅薄,有时亦会言多必失,就像美酒一样,越深藏越香,不深藏怎么能像美酒一样发酵酿香。人和酒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上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南怀瑾先生是这样理解的:老子所指的有无、难易、上下、音声、前后等等现象的种种,都是在自然盘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没有一个绝对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因此,他教人要认识道的妙用,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那么,不执著、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无为。
我对上文这段话有两种理解,首先我们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瓶颈和问题时,不要苦恼郁闷,因为存在问题就一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大局部人觉得问题棘手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必将看到希望的信念,因为但凡失望和绝望的地方必有希望。当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慌张苦闷,不要忧郁暴躁,因为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它,只是现在的方法并不适合现在的状况。
其次,我对这句话的另一个理解就是不要被世俗套牢、束缚,学会创新和另辟蹊径。先从修道方面来讲,无论后世哪个宗教,或者教育哲学,都会树立一个美和蔼的标准。殊不知变生于定,互相依存。但凡人为所谓的美与善的道,一落痕迹,早已成为不美不善的先驱了。得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设想。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道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因此老子便说“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所以说在学习中,可以总结前辈的经验,但不可没有创新地全盘接收。当所有人说这个方法或者方案好的时候,不要以为找到了好的方法,因为它不一定还有它的不妥之处,如果可以就再去寻找更好的方法。如果不能替代它,就必须要完善它。
总之,老子的“道〞是中国整个文化的根脉。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所处的文化大气氛就这一个字。知“道〞且行“术〞便能久立长存。
南怀瑾人生哲理【1】
1)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