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遏制
校园
欺凌
现象
法律
对策
遏制校园欺凌现象法律对策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侮辱谩骂、群殴打斗、拍照上网等各种形式的欺凌层出不穷,校园欺凌其形式之多样,性质之恶劣,存在之普遍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和重视。校园欺凌的主体是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现象的遏制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本文主要针对校园欺凌的现状,总结其法制方面的归因,进而提出相关法律对策。
关键词:校园欺凌;法制;刑事责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年来网络频频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凸显校园欺凌问题的形势严峻性和治理紧迫性,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触目惊心,在最初苗头的时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带来的可能是被欺凌者继续被欺凌,或者以暴制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现象,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威胁校园秩序和社会稳定,校园欺凌现象亟待全社会关注,特别需要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
一、校园欺凌的现状
校园欺凌广泛出现在世界各国,是全球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同于青少年之间偶发的打架等冲突,它的社会危害性更强。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没有对校园欺凌作出明确的定义,在2023年12月27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对中小学生欺凌作出以下定义: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屡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1]说明欺凌包含发生的单次或者屡次、主观上的成心、表现的多种形式、损害的多个方面等四个要素,学生欺凌与学生之间的打闹嬉戏存在根本区别。
(一)校园欺凌的突出特点。
1.低龄化趋势明显,据调查研究显示,小学生和初中生比高中生遭遇更高频率的欺凌。[2]在教育部2023至2023年度的统计数字中显示,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约七百多宗。校园欺凌低龄化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
2.欺凌发生相对隐秘性,肢体欺凌多发生在校园的厕所、宿舍、角落及学生回家的偏僻路上,负责校园平安的管理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发现;被欺凌者受到伤害后,很多项选择择忍气吞声,或因心有恐惧或因害怕丢脸,而不敢告诉家长或老师,造成很多欺凌事件不被家长和老师知道。
3.欺凌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欺凌现象大局部是由高年级学生欺凌低年级学生,多人欺凌一人,或是一方有一定“权力〞的人欺负无权力的人,被欺凌者往往是一些弱势群体,使得他们当时无法对抗。
4.施暴者的欺凌行为具有长期性。我们见诸网络报纸的欺凌现象大多不是发生一次两次的,而是长期存在的。据央视新闻报道的案例,一名安徽XX县区的小学副班长,以检查别人作业、学习进度为由,逼迫其他学生吃屎喝尿,收受其他学生“贿赂〞几万元,一名女生甚至给的总额到达一万元,被欺凌时间长达五年。施暴者的行为大多具有长期反复性。
5.校园欺凌形式多样。据调查,在各种校园欺凌中,言语欺凌的发生率最高:有49.6%的初中生遭受过言语欺凌,
37.7%的初中生遭受过社交欺凌,
19.1%的初中生遭受过身体上的暴力伤害。
14.5%的初中生遭受过网络欺凌。[3]校园欺凌的形式多样,有些施暴手段残忍,已刺痛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
(二)校园欺凌的危害。
1.校园欺凌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平安与身心健康校园欺凌发生肢体冲突直接影响被欺凌对象的身体健康,言语欺凌、网络欺凌对被欺凌者的心理影响极大。2023年教育蓝皮书指出被欺凌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学生的非认知能力,不利于其人格的健全开展。局部未成年人因为无法忍受欺凌而自杀自残,青少年时期遭受欺凌的人,将影响其以后的人生态度,会变得更为内向、悲观、无助,成年以后,患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4.8倍。[4]2.校园欺凌扰乱教学秩序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对学习兴趣减低,有些甚至惧怕进入学校,不利于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有些发生在校园的群体性欺凌事件严重干扰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3.校园欺凌危害社会安定和谐有专家指出,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施暴者和被欺凌领者其实都是受害人,施暴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形成暴力习惯,有盲目的优越感,缺乏理智,很可能成为“问题少年〞和“不良少年〞,有的会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被欺凌者的身心受到伤害,长期的压抑与焦虑影响其性格形成,严重的会产生自杀和报复社会的倾向。
二、校园欺凌现象的法制归因
校园欺凌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青少年自身心理发育不成熟的内因,也与家庭成长环境、社会不良影响等外因分不开,但法制方面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国际上对校园欺凌方面立法较早,美国1994年通过学校平安法案,英国2023年通过反欺凌行动法案,日本2023年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关于校园平安和校园暴力犯罪方面的立法,应对校园欺凌的法律条款散见于侵权责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标准及司法解释之中,但这些法律标准对校园欺凌的具体界定和处分没有做明确规定,相关条款之间缺乏体系性和系统性,不可防止存在漏洞,已经难以适应现实校园欺凌案件的具体量刑,造成了无法可依的为难局面。
(二)执法和司法过程中的追责偏轻。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成心杀人、成心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分。目前校园欺凌低龄化趋势明显,大多数施暴者不满十四周岁,相关执法机关只能批评教育,或勒令学生家长赔偿,施暴的学生在根本上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司法机关在处理欺凌案件时,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一般从轻处分,威慑力度不够。
(三)学生守法意识淡薄。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校园法制宣传,很多城市的小学设有法制副校长,由法官或检察官担任,普及法律知识,但在校园欺凌方面的宣传在地域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上还是不够到位,好多同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以为不满十四周岁不用负刑事责任而可以肆意妄为。
三、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法律对策
(一)制定针对校园欺凌的专门法律。制定校园欺凌的专门法律是构建应对校园欺凌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同时是治理校园欺凌的根底工程。2023年4月2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11月17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与暴力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司法机关的介入。最高检察院针对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欺凌和暴力问题,与中央综治办等共同发布指导意见,推进综合治理、保障校园平安。通知与指导意见的惩戒手段有限,法律效力不强,校园欺凌并没有得到很好遏制。要加快制定反校园欺凌法,法律条文尽量具体、详实,细化校园平安管理的义务责任,加强对施暴方家长监护责任的问责,在挽救教育未成年人的同时,适当增加惩罚措施,让惩治校园欺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强执法和司法的力度。公安机关要强化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安巡逻,必要时设置警务室,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施暴者进行控制,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以免事态恶化,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加强批评教育,要求学校和家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和处分。[5]司法机关在处理未成年犯罪时要严格且毫无偏袒地使用法律赋予的权力,在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同时,也应该树立“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必要的惩罚对教育效果的释放是一种促进。[6]对那些手段残忍、社会影响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加大对施暴者民事赔偿责任的追究,同时积极请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专家、青少年心理专家等广泛参与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过程,在惩戒未成年人犯罪时恰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让守法意识深入人心。2023年11月2日,XX省XX县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或有期徒刑11个月。这一司法判决表达了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原那么,同时说明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具有鲜明的司法示范意义。[7]要加强此类案件的宣传,注重在留守儿童多、欺凌频发的学校进行宣传,对学生真正起到警示教育意义,从思想源头上杜绝暴力行为的发生,让他们做守法的好公民。同时,积极宣传法律理论和知识,让学生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一旦遇到校园欺凌,寻求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底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大战略定位。治理好校园欺凌,才能算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齐抓共管,强化校园欺凌行为的立法、预防、司法审判、刑罚执行等机制,多管齐下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学生欺凌有了明确定义:语言欺凌网络欺凌都算欺凌[eb/ol].新华网,2023-12-28.
[2]校园欺凌调查:46.2%的北京中小学生被成心冲撞[eb/ol].央视网,2023-4-18.
[3]刘义杰.防治校园欺凌当是系统工程[j].中国教育报,2023-5-4.
[4]张素华,孙畅.校园欺凌法律规制比较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3,7(4)(总第181期).
[5]邹开亮,刘佳明.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法制归因与对策[j].三明学院学报,2023,2023,34(5).
[6]刘寅,姜远亮.校园欺凌的涵义及防治的法治化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23(5)(总第217期).
[7]刘武俊.让校园欺凌者付出法律代价[j].浙江人大,2023.12.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