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职校德育课教师的职业精神培育路径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979847

大小:21.71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生态系统 理论 视阈下 职校 德育 教师 职业 精神 培育 路径 研究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职校德育课教师的职业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职校德育课教师承担着特殊的职业使命与职责,其职业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综合、复杂、交互的视角,从微观、中间、外层、宏观等四个由内向外延展的差序系统,分析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由浅入深培育的四个阶段: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根底上提出相应的培育路径,以更好地促进职校德育教师职业精神的生成。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职业院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9-0054-05  一、职校德育课教师的职业精神  职校德育课教师是指承担职校德育课程,并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教师群体。职业精神是职校德育课教师成长的潜在支点,具有复杂性、多变性、模糊性和长效性等特征,它是指个体在职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稳定、持续、成熟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有的心理品质与素质内涵,分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与职业行为。赛尼·M·斯潘塞和莱尔·M·斯潘塞于1993 年提出的胜任素质冰山模型,认为人的素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因素,其中1 / 8的素质是可以通过学历、证书或考试来证明的显性素质(如资质、知识与能力),而7 / 8的素质是隐性的,包括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职业精神等。因此,对于职校德育课教师而言,职业精神作为隐性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关键点。德育课教师作为职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其职业精神表现为敬业精神、乐观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效劳奉献精神、进取精神、自律精神等。  爱因斯坦认为:“专业教育可以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开展的人。〞对于职校学生而言,成为一个和谐开展的人比学习专业知识更加紧迫。然而,当前大局部职校学生的德育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进取心不强、自控能力差、缺乏学习动机等。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职校德育应该以人为本,将学生的需要与德育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职校德育课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支撑其前进的动力。因此,研究职校德育课教师的职业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教师职业精神的形成过程离不开各种环境要素的作用,如社会环境、体制环境、经济环境、家庭环境、学校工作环境和个人精神环境等。笔者拟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就当前影响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梳理归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对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借鉴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在其人类开展生态学一书中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他将个人生存的生态环境看作是一个嵌套式的组织系统,并对由内而外延展的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给予了界定与分析。  (一)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生态系统理论从环境与人的关系入手,指出个体的生存与开展离不开环境,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且互惠关系。因此,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必须从其生存的环境着手。在关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论述中,布朗芬布伦纳指出:微观系统是处于最内层的系统,是个体生活和交流最近的环境。对于职校德育课教师而言,微观系统主要涉及教师个人的身心系统(如心理健康状况、动机情感、意志态度等)及其相应的活动方式、角色扮演等外部表现。中间系统指的是与个体成长直接关联的社会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同辈群体以及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之间的关系。外层系统关注个体间接参与的环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在该系统中,个体并不直接扮演主要角色,但系统内的相互作用会间接影响个体的开展。对于职校德育课教师来说,外层系统包括政府、企业、社区等。宏观系统那么是一个较大的环境系统,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等均包含其中。同时,上述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也是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二)生态系统理论对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借鉴意义  人类普适性的生存开展环境,同样适用于职校德育教师这个子群体。生态系统理论将教师的成长放置于人类的生存背景下,小到教师的身体状况、个性特质、人际关系,大到社会风俗习惯、国家经济环境、政治制度等多层次复杂系统,都会影响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的构建。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考察这四个环境系统的某一个层次,或者某个层次中的某一个要素,无视了整合性的照顾和层次间的交互作用。  与普通学校相比,职校教师与社会、市场、企业、政府等联系更加紧密,家、校、政、企的契合和关联对教师成长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各层级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失衡状态是影响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因素。生态系统理论将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的培育放置于一个真实、复杂的系统中,强调多重环境对其职业精神培育产生的影响,从微观、中间、外层、宏观等四个环境维度解构其影响因素,为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生态系统理论下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精神的培育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四个相互联系且不断深化的阶段,其培育状况与各种环境因素息息相关。下面将从微观环境到宏观环境依次探讨各环境要素对职校德育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产生的影响。  (一)微观环境奠定职业认知根底  职业认知是指德育课教师对德育工作产生一种角色认同的情感。职校德育教师的角色认同与微观环境中的个人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些因素是职校德育课教师形成职业认知的根底。一般而言,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中等程度的从教动机以及坚持不懈的意志态度等根本素质的德育课教师,其职业认知水平较高。但是,德育课的突出特点在于其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和教育性,这种德育功能和作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对于职校学生来说,由于其心智各个方面还未成熟,其德育问题更为突出,频繁出现旷课、早恋、吸烟、斗殴等现象。因此,面对这些棘手且具敏感性、多发性的德育问题,再加上教师职业在工作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广延性的特点,使教师身心健康状况受到威胁,从而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一直以来,德育课长期被视为一门辅修课程。相比专业课而言,德育课一般采取理论讲授的形式进行授课,其实践性不强,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且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隐性过程,在短时间内看不出学习成效。诸多原因导致德育教师处于被无视的状态,其工资待遇、职业开展和话语权得不到重视,从而淡化了教师的工作动力,降低了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并影响其敬业、爱岗等职业态度的生成。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