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事
单位
登记
管理工作
经验
材料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xx县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始于1997年,经历了xx省事业单位登记、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三个阶段。一直以来,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那么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暂行方法。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等一系列困难,积极稳妥地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按照“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和催促检查,标准登记操作,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登记率、提高登记质量、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的思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把健全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作为搞好工作的前提;把坚持依法办事、标准操作作为搞好工作的保证。通过努力,使我县事业单位法人地位根本确立,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登记行为进一步标准,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自我开展和自我约束能力显著提高,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对事业单位法人实施登记是加强事业单位法制化、标准化管理的一项全新制度,头绪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标准的规章制度,就很难保证顺利完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坚持依法行政,标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进一步标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为。我们制定了xx县事业单位登记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对机构职责、职权行使依据及标准、工作标准、管理事项运行使用格式文本、工作记录、业务衔接记录、素质要求、工作纪律和效劳承诺等进行了标准,与此同时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和标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标准,有力地促进了事业单位登记由粗放型向精细管理转变、由传统型向依法管理转变,对登记管理机关切实履行职能,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完善规章制度。按登记管理操作标准、登记档案管理暂行方法分别建立了档案制度和工作人员守那么,以及登记、变更和年检流程等规章制度,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督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标准化的轨道。三是标准登记收费。制作了办事收费工程公开栏,及时办理了收费许可证,实行收支两条线专项管理,接受财政、物价部门的监督检查,较好地维护了法人登记的严肃性。
(二)严格执行操作规定,标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随着中央编办批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那么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事业单位实施登记管理的执法依据进一步充分,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强化监管的理由更加充分。
根据我县实际,进一步制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表格填写标准指南,目的是让来办理登记的人员一看就明白该怎样填写。同时按照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方法,对登记档案进行了全面的整理,配置了微机、档案柜和档案盒,建立活页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一户一档,资料齐全,美观整洁,查询方便,到达了既易于检索,又便于归档管理的要求。
(三)实行标准管理,完善和提高登记和年度检验水平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在借鉴外地经验的根底上,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将登记和年检工作程序化、标准化、标准化。在实施登记和年检实际中,一是严格把关,提高质量。紧紧围绕“是否具备法人条件〞和“是否仍然具备法人条件〞这个核心问题,按照规定要求,严把资格申请、受理、审核、核准、发证、公告关,对事业单位上报的登记、年检材料进行初审、复审、再审。初始登记、年检提交的材料不符合填写要求的,一律退回修改;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必须是变更、年检手续一起进行;年检的同时对事业单位名称、编制数、经费来源等内容进行认真核对。二是认真审查职能范围。针对局部事业单位职能交叉问题,我们在初始登记时认真审核事业单位的宗旨与业务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对需资质认证行业的事业单位审验其资质证书,并按有关规定要求,标准文字描述。三是简化年检办事程序、方便事业单位。采取“一站式〞办公,对报件齐全、符合要求的单位,“受理〞、“复审〞、“审核〞一条龙效劳,能当场予以办结的当场予以办结。四是突出重点内容审核,保证工作质量。做到工作程序简化、质量不降低。针对事业单位法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了“开办资金〞、“业务活动情况〞、“有无变更事项〞作为审核的重点内容,制定审验方法和标准,进行实质要件审查,使年检工作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实效。五是及时实施公告。使事业单位得到了全社会的监督。
(四)加强横向联合,努力营造良好事业单位登记气氛
由于事业单位的部门多重性和内容多样性,决定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不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经验材料第2页
能象工商行政、技术监督等部门那样对企业管理拥有绝对权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独立处置能力有限,监督执法强度较弱,因此,协调证书使用部门的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是做好登记管理工作的保证。
在登记管理工作中,我们从加强协调、完善机制、强化监督入手,狠抓证书使用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法人证书的功能。重视与公安、技术监督、银行、劳动和社会保障等15部门的联系,建立了齐抓共管、共同监督协调的有效机制。一是协调与证书使用部门的关系,要求事业单位提供法人证书,看是否具备法人资格。如公安部门在刻制印章、银行系统在开设银行帐户、贷款时、技术监督部门在为事业单位颁发组织机构代码证和年检时,事业单位都必须先提供法人证书,才能进行办理相关事宜,否那么一事无成,使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真正起到了“龙头〞作用。二是依法行政,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行政执法承诺办事。在登记管理工作中,我们严格按条例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在社会上的作用和影响。三是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社会知名度,营造重视支持依法登记的良好气氛。着眼宣传的广度和深度,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宣传新条例和实施细那么,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程序、目的和意义,提高全社会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
(五)更新效劳理念,提高效劳质量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开展以来,树立登记管理就是效劳的意识,加大登记管理效劳力度。一是改变传统效劳理念。实行首问责任制和a角b角制,受理人员必须一次性告之申办单位所有审批过程中需要的各项手续材料,发放一次性告知单和填表标准;在受理人员中采取a角b角制,如果a角不在,b角也照样能完成受理,方便了申报单位的登记工作。二是变被动效劳为主动效劳。送申请表格及登记资料上门,并详细解释填写的标准用语,对有些屡次通知不予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下发催办通知单。三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热心、细心、耐心〞换来事业单位的真心,事业单位能一次性办完的,决不让跑第二趟,取得事业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六)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新思路
对登记管理工作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是保证登记管理顺利进行的动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与事业机构编制审批联动机制。在下发审批事业机构编制的文件或机构改革文件时,随文通知事业单位限期办理法人登记,同时送达事业单位初始登记督办函;二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以内灵活掌握。对一些财务虽不独立但帐目可以分设,虽无房屋产权但有租赁合同和住所使用权证明的事业单位也准予登记。三是主管部门牵头督办。在卫生、教育、民政、农业、水利等下属事业单位较多的部门和行业,由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审核,集中办理,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加强机关硬件建设,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效率
我们为促进对事业单位的有效管理,加强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硬件建设。截止今年底,我县按照省编办关于开展网上办公和实施汇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数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湘编办(2023)32号)配置齐了网上办公的各种专用设备,登记管理机关的办公效率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事业单位取得了法人资格。为事业单位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护,受到了大局部事业单位的拥护和支持,在社会上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二是为事业单位开展工作提供了方便。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凭证,根据国家15部门规定,事业单位刻制印章、办理机动车牌照、开立银行帐户和申请贷款等,都要提供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通过核准登记和颁发证书,为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各项业务翻开了方便之门。
三是为事业单位改革创造了条件。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是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具备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实施登记管理后,证书成为事业单位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可以在社会上依法独立开展业务,不断增强自身活力,逐步实现自我开展。达在客观上对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是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后续监督管理。实施登记管理后,已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每年都要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年度报告,通过年度报告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为建立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创造了条件,也为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实施监督提供了依据。
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在登记管理机关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随着登记工作的深入进行,但由于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滞后、配套措施的落后等原因,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如一是局部事业单位人员少、规模较小、财务不独立;二是相当一局部事业单位长期依附于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也不想放手,财务不独立,产权关系难以界定。三是财政部门实行国库统一支付,要求各系统一本账和一个账户,事业单位单独设立账户困难。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实施登记工作的人员和应该进行登记工作的单位深思并进一步完善的。
(一)局部事业单位登记意识较差,登记管理机关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局部部门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很浅薄,认为登记不登记没有多大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是由于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牵制,局部事业单位不能独立对外开展社会活动,事业单位没有发挥真正的独立法人作用;二是由于经济开展滞后,一些单位只靠主管部门的指令性方案进行运作,不须进入市场开展活动,参与竞争,没有感受到法人证书的作用;三是登记管理机关同其他部门和单位联系不紧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处分措施操作性不强,监督力度不大。
(二)局部事业单位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不需要开立银行账户,平时很少用上法人证书,登记的积极性不高。比方乡镇事业单位。
(三)局部事业单位已失去原有的业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开展,一局部事业单位已失去其成立之初的业务和职能,没有正常的业务工作可以开展,没有正常的职能需要去履行。
(四)监管手段单一,部门之间缺乏协作配合。目前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也仅限于一年一度的年度检验。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人事管理、生产经营、财产等不直接监督,这些都是由其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并执行监督检查的。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的处分也只有“警告〞和“撤销登记〞,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五)局部事业单位规模过小。有的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仅有1人,而且人、财、物均由主管部门管理,事业单位本身没有自主权,法定代表人随时有可能被主管部门撤换,因此也造成了局部事业单位法人缺乏主动登记的现象。
四、几点建议
(一)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局部不具有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合并或退出事业单位序列。一是将已不具有事业职能、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事业单位撤销。二是将设置过于零散、效劳对象单一、规模过小、任务缺乏、功能接近的事业单位合并,使其到达法人登记条件。三是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对主要从事经营效劳性质、自身有一定收入的事业单位,一次性改制为企业;对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要明确哪些是行政职能、哪些是事业职能,严格按照政事分开的原那么,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