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育部
关于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方案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在论述地方学院应培养素质高、根底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根底上,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根底课体系、精深的“技术+特色+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说明,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务实学科根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开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关键词:地方院校;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优化
地方学院大多数是近几年由专科合并升格为本科的高等学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开展需要,培养素质高、根底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育人如同植树。树只有根深,才能杆粗叶茂,人只有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根底、自然科学根底和文化艺术修养等通识知识(如同树的根系),才能高素质,造其无限开展之势:树只有干粗,才能木秀,人只有具备宽厚的学科根底知识(如同粗壮的树干),才能强能力,撑起高耸凌云之志;树只有冠茂,才能荫多,人只有具有精深的专业技能(像茂盛的树枝),才能有特长,适应社会不断开展的需要。为此,仿照树型结构提出树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培养具有广博通识知识、宽厚学科根底知识、精深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综合通识教育根底上的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人的全面开展的教育观,本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开展,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开展,个性健康开展的宗旨,按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既要按照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来优化,又要表达学校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优势,以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二是从整体优化的全局出发,从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入手,来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结构的科学理性与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使德育与智育教育,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期与假期、校内与校外学习有机融合,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开展。四是在学科根底课程平台上设专业方向,增加选修课,因材施教,创造富有个性开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开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1筑建广博的“科学+人文+艺术〞通识课程平台
实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通识教育,筑建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根底知识、自然科学根底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文化艺术修养知识、国际交流知识、体育军事知识与根本技能有机结合的优化通识课程平台。改变以往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品德与法律、形式与政策、大学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根底、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技术经济学、国际事务知识等。旨在提供学生适应社会与今后开展需要的通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社会及历史开展的正确认识,标准学生的行为道德,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科学的开展观,树立较强的经济意识与国际意识:使学生掌握具有共同规律的知识和工具,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
2构建宽厚的“工程+管理〞学科根底课体系
随着现代工程创造性、复杂性、综合性、社会性等特征的日益突出,未来工程师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非工程〞方面的。工科大学生应加强民族意识、工程意识、经济意识与业务素质的融合,才能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身开展与社会开展的关系。因而,必须进行多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的宽口径学科根底教育,即构建宽厚的涵盖固体、气体、液体知识、能量转换技术、现代设计方法、现代制造技术、检测控制技术与经济管理技术的优化学科根底课程体系。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能源与环境、微机接口与应用、机制制造根底、电工电子技术、热工理论、液压与气动、通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现代设计方法、控制工程根底、汽车学、产品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旨在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学科根底,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与自我开展能力。
3设置精深的“技术+特色+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按需求分流,在学科根底课程平台上,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基于精深的专业性与广阔的视野并重的原那么,突出专业课程内容精、学时少、水平高、应用广、效果好的特点,来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中:机电一体化、现代制造技术、模具设计制造、热能工程、制冷与空调、汽车与内燃机6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结构,确保每个专业方向设有科研根底好的特色课程和探索性课程,开有一定数量的选学课,以利于开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
4整合课程减少学时
从社会、科技、行业开展需要和利于学生个性开展出发,打破传统的课程壁垒,重新进行整合,实现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相互协调和整体优化。如各种热工设备工作时,其工质的热力过程变化中均有流动与传热现象存在,而以往的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工质热力过程变化中的能量转换效率,流体力学只研究工质的流动,传热学又只研究热量的传递,学生学了这3门课程后,很难综合应用三者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将这3门课程整合成热工理论课程,使那些被人为割裂的各局部内容之间形成有机的、符合知识本质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再现知识整体的本来面目。不仅形成了科学、先进、实用的课程体系,而且增强了课程教学活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优化后的机械动力大类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时为2500小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2270小时,实验教学课时为230小时,集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42周。
5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
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的,是不能内化成素质的。还要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把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加强工程训练和实践环节,使学生知识来源与能力培养多渠道、多元化。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的做法是: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完善“多系列、多层次+模块〞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实现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程化。不断提升由动力机械产品结构分析、产品性能提高、先进制造技术、单项试验研究、测试控制技术和产品技术创新6个分室组成的动力机械工程模式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水平,突出试验研究能力培养,不仅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产品结构、性能研究、仪器标定、制造工艺、控制技术、单项研究实验和实验设计的全面实验技能训练,而且师生在实验室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创新课体系,深入生产实际和学科前缘找课题,使创新课程体系与课堂创新教学相结合,课堂创新教学与创新实验、创新设计相结合,创新实验、创新设计与生产实际和行业开展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实践效果
通识根底、学科根底、专业模块课程与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共同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以往存在的专业教育过窄、课程负担偏重,学生人文社会知识贫乏、工程意识不强、经济观念淡薄、个性不明显、创新能力过弱、开展后劲缺乏等问题。
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将机械工程系与热能动力工程系合并为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原有专业均按机械动力大类招生培养。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后,初步形成了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创新模式的新局面。有利于集中师资设备力量,开展交叉学科,组建学术团队,构建优势专业群组,效劳地方经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为企业开发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2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获XX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1项、XX省重点科研工程1项、省级与横向科研工程20项。
校企共建工程模式动力机械专业实验室,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对外技术效劳于一体的多功能特色,有利于出人才、出产品、出成果,2022年获XX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评为XX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实验室。校企共建机械动力专业实践创新教学基地,2023年评为XX省普通高校优秀实习基地。动力机械工程学科2023年被评为XX省重点建设学科。
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夯实学科根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开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如2022年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中南地区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2023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湖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近5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是20230%,用人单位每年来学校要本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比实际毕业生人数多一倍左右。
责任编辑张冬梅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