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农村教育
存在
问题
以及
对策
浅谈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摘 要: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的重点,目前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普及义务教育正在全面展开,根底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但是农村教育又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的难点,教育投资体制不健全,税费改革给现存的农村教育投资格局以重大冲击,缺乏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形势严峻,急需从理顺投资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观念方面予以综合治理。
关键词:农村教育;现状研究;改革对策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开展的突出问题,其开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开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开展的根底性条件,也是农村开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开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开展。。
一、农村教育的问题:
(一)经费缺乏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缺乏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根本建设问题突出。
1.财政体制的调整影响农村教育的体制根底,教育根底薄弱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1998年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改变为52∶48,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的财政收入日渐困难,而教育本钱由于教师工资和物价的上升而提高。许多贫困地区的县乡全部财政收入还不够发放教师工资;在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权一度下放到乡政府后,由于乡级财政中的大局部是用于支付教师工资的,容易被挪用,这样就连续出现了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2023年全国拖欠教师工资曾到达180亿元。有的地区拖欠达半年以上,农村教育面临着经费短缺的严重困难,陷入了空前的危机。这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紧迫问题。
2.农村税费改革给现存的农村教育投资格局以重大冲击
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消农业税。这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开展农村经济和保证农村的社会稳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税费改革中同时也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大幅度减少了农村教育经费。税费改革之前的1999年,全国收取的农村教育费附加是162.45亿元,地方教育费附加是23.54亿元,农村教育集资为34.2亿元。在农村,教育费附加一般是用于补充教师工资缺乏局部的经费来源,而农村教育集资那么是改善校舍和办学条件的主要经费来源。由税费改革造成的经费缺口只靠地方财政是难以完全填补的。
(二)办学意识滞后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5年,但看现今农村教育课堂,却涛声依旧。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有调查说明,80%的老教师认为新课改与他们无关,50%的中年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教材,或者认为这是青年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即使是年轻教师也认为实施新课改比拟费时费力而不易于取得显著成绩。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依然把成才和考高分等同看待,把能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学目标多定位为好操作的知识技能类,教法多为简单的分析讲解类,追求结果无视过程成为必然,新课改成了装门面的招牌,重视学生根本素养的养成成为空头口号。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
当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三是专业教师缺乏。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学校,专业教师却严重缺乏,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学校中专生、高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科研能力差。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四)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在农村学校,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与学校的开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些落后的学校,由于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学校照搬照套制定一些管理方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在用人策略上任人唯亲,在鼓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凡事一刀切,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同享受。结果,把学校弄的一片混乱。
(五)学生流失非常普遍
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赢弱,加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那么就让孩子去学手艺挣钱。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
二、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
2.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
3.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比方,保定的望都县一直努力推行远程教育工程,将多家资源为我所用,开阔了教师眼界,方便了教学,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开展。
4.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并有方案地安排农村有开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
5.从短期着眼,提倡农村小学中条件好的与薄弱的学校之间,相互异地兼课或代课,以到达以强扶弱,共同提高。
6.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鼓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高其从教素质。
7.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和校长素质。首先应采取特殊措施,遏制农村教师外流的势头。对长期献身农村教育的教师,应在工资、福利、政治待遇上给以优惠。教师职称晋升、优秀教师聘选、校长选拔任用,均必须有相应年限的乡村学校教育的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工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及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效劳期制度。
(二)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村教育健康快步开展,更新意识是关键。从上到下,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具体学校校长教师,到家长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过关,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开展的必要性。为此,我们要做到: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比方,现在我们教育上每年都要进行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就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二是学校通过办家长协会或教育听证会等方式,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以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开展。
(三)建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
1.“一费制〞的实施
“一费制〞的实施,标准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税费投入的主渠道。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以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现在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加大了行动力度,有5%的学生已经受益。
2.“两免一补〞的实施
202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开展的措施。这一措施对稳固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开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农村根底教育管理在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时,还应区别经济兴旺程度不同的地区,对西部各省、县的人均财政进行定量分析,划出义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以省为主、以国家为主三个层次。同时注意发挥乡级政府对于农村根底教育的支持作用,以扩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并且建立和完善教育资金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克服教育经费被挤占、截留、挪用的现象。
4.建立和健全助学制度,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农村教育中的特殊问题,建立农村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逐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范围,逐步免除杂费,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通过给学校划拨少量土地或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帮助学生勤工俭学并改善生活,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时机;降低初中生的辍学率,实现教育时机的公平,发动和资助贫困家庭农民子女入学。
(四)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开展观
我国农村地区开展滞后,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育的相对滞后与人才资源的匮乏。因此,要转变观念,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开展观,在国家重视的同时,自身应摆正教育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在现代化中的根底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的认识,促使农村城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使每个农村青少年及公民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开展,人尽其才,才为国所用。不能把开展的重点仅仅停留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而应放在开发人力资源、发挥人才作用上;自觉克服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眼前轻长远的错误观念,促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开展。
(五)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
1.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在推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开展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包括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最好能通过政府拨款、城市支援、银行贷款和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逐步增加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且不断探索与丰富适合农村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开展模式,把重点放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识,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接受现代文明,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扩展视野,促进人的现代化,进而推进教育现代化
2.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开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3.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根底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开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开展。继续开展“绿色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