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拨付与使用效率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975137

大小:22.49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义务教育 学校 经费 拨付 使用 效率 研究
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拨付与使用效率研究 :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拨付与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经费使用效率,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大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教育经费,提高其拨付与使用效率。 关键词:义务教育;经费;拨付;使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23)07-0008-03 2022年底,国务院启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经费拨付与使用的效率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拨付与使用现状 (一)经费拨付不公,导致人员经费的可比性差,影响教师积极性 教师工资福利与其他行业的可比性反响出教师的社会地位上下,影响着教育系统能否吸收并留住优秀教师,也影响着在职教师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武汉大学罗国儒、王珊珊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7个省份的510所城乡中小学校教师工资收入调查研究结果说明:教师工资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存在着教师对工资收入、工资分配制度不太满意等问题。从“与当地其他职业相比,对教师工资分配制度是否满意〞来看,62.2%的教师表示“不满意〞;从“工资收入的满意度〞来看,72.6%的教师感到“根本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1]。实行绩效工资后,教师的总收入比以前要高,拖欠现象也逐步减少。但义务教育法之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没有成为事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的差距还相当大。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教育经费投入严重缺乏。 行业内部的可比性也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华中师范大学付卫东、曾新的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局部县(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不到位,不同地区教师绩效工资差异很大,同一学校内部工资分配不合理,绩效工资成了“官效工资〞。绩效工资政策实施后,同一省域内不同地区绩效工资数额差距很大,欠发地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普遍偏低[2]。因此,绩效工资实施后,当欠兴旺地区教师发现收入差距比绩效工资实施前更大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工作积极性会大打折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经费的拨付实践中,教师工资分配的不合理,造成了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的使用效率降低。 (二)公用经费比例偏小、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甚至违规 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OECD对义务教育事业性经费结构普遍认可的一般标准是,中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入结构比例为60:40;小学初等教育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投入结构比例为70:30。据2023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公布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普通初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值为2.07,超出标准38%,普通小学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值为2.87,超标23%[3]。这并不代表刚性支出中用于教师工资福利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很多,而恰恰反映出公用经费的短缺。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是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效劳等方面开支的费用。学校要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那么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根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我国局部地方存在办公费、会议费、修缮维修费用、招待费支出比例偏高,而教师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图书购置费占比低于规定标准,许多学校并未按规定比例安排用于改善办公、教育教学硬件条件的经费。为了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积极性,有些学校在办学经费缺乏的情况下,甚至违规从公用经费中列支教师补贴。 (三)根本建设支出缺乏、工程安排不尽合理。 基建费与事业性经费是两类性质不同的支出,事业性经费是经常性费用,而基建支出是用于学校根本建设和维护方面的费用。研究说明,义务教育事业费支出总量远高于义务教育基建费支出数量。在2000年的时候,事业费是基建支出的45倍,而普通小学事业费支出是基建支出的60倍。2023年,初中的比值下降为25倍,普通小学比值下降为57倍[4],但中小学基建投入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如校园陈旧,布局不合理,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场地,座椅损坏率高,城区学校班额大,教室不够,现代化教学资源太少等,显示出我国义务教育根底设施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其中第三条要求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这也间接地显示出基建投入的缺乏。在基建投入缺乏的同时,我国却存在基建工程不合理现象。相关部门在考虑学校基建工程时,忽略了合理布局,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四)经费拨付流程不合理、经费使用监管不到位 关于中小学经费拨付和使用,国家宏观政策可以归为四个方面:部门预算、校财局管、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但目前,这四个方面的落实情况不尽人意。局部地区直接以学校为一级预算单位,完全取消教育行政部门在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应发挥的作用,在经费预算方面,不顾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进行经费预算安排,忽略了教育部门的宏观统筹作用,不利于根底薄弱学校的开展。在“校财局管〞方面,“校财〞仍然“校管〞,财政部门或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财务的有效监管,个别经费主管部门只管经费的拨付,对经费的使用监管却不到位,致使套取国家教育经费的现象屡屡发生,国库集中支付,能有效防止教育经费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工资被截留、挪用、拖延的情况发生[5],能有效减少财政资金拨付环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对基层学校资金的监督,有效预防腐败现象发生,有利于合理的安排教育经费。但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到位,局部地区只将教师工资和专项经费列为集中支付对象,对于公用经费却采用分季度拨付到学校银行账户,由学校自主支配,学校根本银行账户并未全部取消,公用经费的运转仍然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外的银行账户中运行,导致经费使用的监管很难到位。就收支两条线而言,在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免去了学生的“杂费〞,学校的收费工程已大大减少,义务教育学校主要收费工程为“择校费〞“住宿费〞和“作业本费、课本费〞。但局部学校并未真正落实收支两条线,学校自主收取或取得的资金并未上缴国库。 二、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拨付与使用效率 第一,人员经费的拨付要确保符合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真正把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同级别的公务员的工资落到实处,并缩小地区间教师工资收入差异。在对教师的绩效工资进行总量控制时,参照的标准应当是当地公务员的所有工资性收入,实行省级统筹,加大对贫困县教师人员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切实缩小不同区县教师工资差距;以县为主,制定出能鼓励教师积极性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催促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出本校的绩效工资实施方法。 第二,各县教育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公用经费使用的监管,建章立制,动态监控,确保公用经费的使用符合国家公用经费使用的根本原那么,减少办公类支出所占比例,加大公用经费用于教育教学的比例,实行公用经费格式化公示制度,切实提高使用效率。应对教育部门负责人、区县财政部门和学校校长进行会计法、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方法等相关财政法规知识的培训,使中小学校长明白“单位负责人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增强其责任意识。严格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要求,对日常公用经费进行分科目明细核算。对专项公用经费既要按照科目又要按工程核算,各个专项之间的明细工程一经批准原那么上不得相互通用,确保安排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公用经费应安排充足的教育教学经费,其使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执行,杜绝浪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监督,定期组织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或挤占、挪用、截留、平调学校公用经费的,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追究相关人员和有关领导的责任,设置举报 ,发挥校内监督作用,对违规使用公用经费的情况进行群众监督。 第三,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根底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中央、地方应合理负担基建投入,省级要做好统筹,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那么,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强化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的统筹责任,防止支出责任过度下移,使地方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促使其搞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改变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落后的校园面貌与物质环境。县级人民政府应按国家政策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切实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把支持教育事业开展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在编制基建投资方案、实施基建投资工程时,充分考虑教育的实际需求,确保用于教育的预算内基建投资明显增加,不断健全促进教育事业开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优化教育基建投入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兼顾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开展,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根本公共效劳均衡化。 第四,省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财力分布状况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欠兴旺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从制度上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开展,县级人民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防止教育经费拨付和使用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国家的宏观政策落到实处。教育拨付过程中产生的区域间的不均衡现象,与教育投入时的权责划分不匹配有关。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工程、按比例分担。但中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出现了财政收入向上集中,财政支出向下集中的倾向,越是基层政府,财权越少,事权越重。尽管为保障义务教育开展,法律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标准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但总的说来,省级转移支付力度不够,制度不全。另外,县级人民政府在经费拨付与使用的过程中,应积极践行“校财局管〞、国库集中支付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通过开设中央资金特设专户和省级资金特设专户,实行教育管事、财政管钱、资金在专户内运行、直接拨付到学校的模式,县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做好配合,积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防止财政部门只管经费拨付、对于经费的使用效率不管不问,只有“分工〞而无“合作〞,防止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争权夺利,在教育经费拨付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总体上保证资金的平安和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罗儒国,王姗姗.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满意度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23,(5):76-78. [2]付卫东,曾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与分析——基于中部四省局部县(区)的调查[J].教育开展研究2023,(2):116-21. [3]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2023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4. [4]安涛.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的思考[J].财务管理2023,(1):543-44. [5]黎秀忠.“校财局管〞的探索与分析[J].贵州教育2023,(1):87-9. (作者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安 6380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