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申报
全国
先进文化
单位
事迹材料
新编
XX县申报全国先进文化单位事迹材料
xx县申报全国先进文化单位事迹材料
xx县地处xx山西麓,上党盆地南缘,全县33万人口,辖6镇5乡,254个行政村,总面积483平方公里。是一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的文化热土,被称为“华夏农耕文明之源、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三晋和谐秀美之城〞。近年来,我县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xx县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璀璨的民间艺术,按照“两轮驱动,双翼齐飞〞的战略思路,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全面构建大文化开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繁荣与管理齐抓、继承与创新并举的新路子。文化阵地建设亮点纷呈,群众文化活动打响品牌,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斐然,文化产业开展初具规模,不仅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占领了文化主阵地,而且为全县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以构建公共文化效劳体系为主导,在加强城乡文化根底设施投入上上台阶,群众根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建立稳定递增的文化投入机制
我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全力以赴推动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管理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先后制定下发各类文件、方案、实施意见二十余份,为文化事业开展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和物质根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切实解决制约文化事业开展的关键问题,着重抓好文化经费、文化阵地、资源共享工程三个重点。2023、2023、2023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分别为141.1万元、355.7万元、202337.4万元;三年来,县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分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经费每年20230万元,图书购置经费每年2023万元,新剧目排演经费每年2023万元,消夏文化艺术节和两节文化活动每年各5万元,文物看护经费每年5万元,专业剧团补贴经费每年3万元。同时,投资2300余万元,新建了县文化艺术中心、投资2023多万元进行天下都城隍景区改造。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大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XX省平均水平。
2、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阵地网络
近年来,我县从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入手,大力加强了城乡文化根底设施建设。三年间,全县城乡文化建设总投资近5亿元,先后在县城建成大型综合场馆3处、文化公园一处、大型文化广场4处,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到达了国家三级标准。在农村兴建11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起省级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室150多个,建起各类农民文化大院120所,开发修建各类历史文化景点20多处,并公开招聘17名专职文化员,充实到了各乡镇文化站。全县根本形成了以县城大型文化场馆为龙头,以11个乡镇文化站为主体,以星罗棋布的农民文化大院和村级文化活动室为根底,以遍布城乡的历史文化景点为点缀的群众性文化阵地网络,使全县文化阵地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打造共建共享的文化资源平台
我县从2023年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以来,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广〞的方针,坚持社会效益和公益性原那么,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群众文化贫乏的难题,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步伐。2023年,我县投资306.4万元(包括省财政补助6.4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其中县支中心投入35.4万元,建成资源共享机房、电子阅览室,安装计算机30台、效劳器4台,并配备了投影仪、幕布、音响、扫描仪、打印机等信息共享设备。同年7月,在全县11个乡镇25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基层效劳站点,并全部实现卫星接收,有的村已接入互联网,建成了覆盖全县的基层工作站点。与此同时,我县还在县文化艺术中心建成了图书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琴房、练声房、排练室、舞蹈室、演艺厅等多个文化活动场所,并免费对外开放,实现与群众的共建共享。
二、以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在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上作文章,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异彩纷呈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路子,本着“文化搭台、群众唱戏、市场运作〞的方法,逐步由过去的政府办文化转为政府、集体、个人和社会办文化,形成了以县城文化带动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同步开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1、依托各类协会组织,积极开展日常群众文化活动
我县现有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播送电视艺术协会、工艺美术协会、朗诵家协会等众多文艺协会组织。依托这些协会,充分利用他们协调群众、便于组织的特点,广泛开展书画展览、文体比赛、诗歌朗诵等各种日常群众文化活动。在具体活动组织中,我县立足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特点,从彰显地域的文化个性,增强文化的动感和色彩出发,将高雅艺术和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艺术、审美寓于娱乐休闲之中。先后举办了“鼓书展演〞、“交谊舞大赛〞、“秧歌xx县申报全国先进文化单位事迹材料第2页
会〞、“八音会大赛〞、“青年歌手大奖赛〞等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处处有看头、常年不断线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特别是连续九届的消夏文化艺术节,共举办晚会200余场次,吸引观众50余万人次,现已成为县城群众盛夏之夜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2、依托文化阵地平台,全力办好主题群众文化活动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xx县历史悠久、民俗多样,流传盛行着多种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活动。在每年的春节、元宵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重阳节以及各村庙会期间,我县充分利用各村的文化广场、文化舞台、文化大院等农村文化阵地,引导群众积极举办各种主题突出、别具特色的庆祝活动。届时,唱大戏、说鼓书、耍狮子、舞龙灯,村村流光溢彩,处处锣鼓喧天,使群众尽享节日文化的盛宴。特别是依托我县最大的文化活动场所的黎都公园,精心举办一年一度的“黎都灯会〞,将各种各样的传统花灯、组合电子灯、机械灯置于公园内,并以旺火点缀、彩门装饰,吸引了邻郊近乡数十万人前来观看。使“黎都灯会〞、“黎都旺火〞、“黎都社火〞成为上党地区三个响当当的群众文化品牌。近年来,我县还成功组织了中央电视台一年又一年栏目在南宋乡的拍摄、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在我县的演出,以及各种形式不同的大型活动15次。在各种纪念日和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中,已先后组织机关干部、企业工人、乡村农民、团员青年、中小学生大型歌咏比赛60余场,举办各类专场文艺晚会40余场,有力带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3、依托专业文化团体,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三、以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为主线,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实施文艺精品创作上下功夫,优秀文化产品层出不穷
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必须有优秀的文化产品为支撑。近年来,我县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创作现代精品文化入手,有力提升了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率。
1、深挖历史底蕴,全面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xx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山川雄胜,景物多奇。几千年来,勤劳质朴的xx县人民,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迹,创造了缤纷灿烂,风情迥异的民间民俗文化,并且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为使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县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排查,加强拯救挖掘,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县的“潞安大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党八音会细乐〞、“干板秧歌〞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都旺火〞、“黎都社火〞被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有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了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县结合实际,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名录和濒危名单,建立健全县文博馆、乡文化站、村文管所三级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大了对破坏和盗窃文物的打击力度,使我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上法制化、标准化轨道。全县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2023年,我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保护基地内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并配有专人管理。
2、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实施文艺精品的编排创作
近年来,我县积极发动和支持广阔文艺工作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社会开展的潮流,足踏山乡采风,紧扣时代创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思想上的启迪、身心上的愉悦、审美上的享受。继小城变奏曲、哼哼艺术团、进城、如诗如画我上党、声声赞叹唱不尽、不了情在歌声里等多部潞安大鼓曲目获得全国和省市大奖后,上党八音会节目潞安鼓乐荣获全国第五届“四进社区〞文化展演金奖、醉了太行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表演奖,去年我县创作编排的潞安大鼓山西是个博物馆、依依发廊情又在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中获奖。截止目前,我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已获得2023次国家级大奖,6次省级大奖,23次市级大奖。同时,我们还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开展实际,积极创作为老百姓所喜闻乐道的乡土曲目,2023年围绕第八届村民换届选举XX县区情开展实际创作编排的上党梆子戏呼唤和我的家乡xx县等,都受到了群众的高度好评。从而使我县的公共文化产品内容更加丰富、门类更加齐全,影响更加深刻。
四、以加快文化产业开展为抓手,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上下功夫,文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1、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支柱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领域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型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以县级文艺团体的改制重组为突破口,在保证人员不散、队伍不乱的情况下,通过转企改制,竞聘上岗,使其成为在政策扶持下,自负盈亏、良性运作的文化产业实体,有力推动了全县文艺演出业的繁荣开展。以此为起点,我县通过全面整合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了三大支柱文化产业。一是以县红专剧团、红旗剧团、说唱艺术团为主体、以各级各类民间文艺团体为辅助的演艺文化产业;二是以天下都城隍、五凤楼、慈溪故里、黎都公园等名胜景点为主的旅游文化产业;三是以遍布城乡的文化娱乐、网络经营、音像专卖、图书销售为主的效劳文化产业。在支柱性文化产业的带动下,我县的民间工艺也逐步走向产业化开展道路,“五谷画〞、“蝶翅画〞先后取得了国家专利,年创造利润20余万元。进一步激发了我县文化产业的开展活力,成为全县经济建设一支新的生力军。
2、加强文化市场整治,净化文化开展环境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保证全县文化产业的良性开展,不断提升文化市场竞争力,我县近年来坚持“大力开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抗腐朽文化〞的原那么,把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和繁荣开展作为整治文化市场工作的第一要务,以标准促繁荣,以创新求开展。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实施了“四抓〞:抓学习,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抓管理,推进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抓机制,构建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格局;抓效劳,树立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通过这些过硬的措施,使全县文化市场环境得到了有效净化,步入了一条经营合法、管理标准、秩序稳定的健康开展轨道。近年来,我县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先后屡次荣获省、市先进执法单位、“扫黄打非〞先进单位、有功集体等称号。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文化战线的共同努力下,xx县遍布城乡、别具特色的文化阵地;精彩纷呈、浓厚热烈的文化活动;创新突破、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受到了上级部门的积极肯定和群众的高度好评。在今后工作中,我县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按照和谐文化的开展方向,创新思路,奋力攻坚,努力使我县文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