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对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性工程的实践与思考.doc
下载文档

ID:974324

大小:49KB

页数:41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构建 和谐社会 基础性 工程 实践 思考
对构建和谐社会根底性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一、当前影响基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需要经济作保障,更需要社会各阶层能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得其所,需要社会各项事业均衡开展。社会一旦失去公正、公平,失去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往往会直接导致矛盾的加剧,群众大量的信访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群体访、异常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各类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和各级接待信访的情况看,因吃不起饭而信访的人不多,占不到5%,绝大多数都是因个人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得不到公正处理或认为受了不公正待遇而信访的,这类信访中80%是基层群众,其中反映基层干部作风粗暴、欺压群众、吃拿卡要的占56%。结合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派遣为民工作队收集的问题分析,对基层干部在党风、政风、作风方面的问题反映比拟集中。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不落实。有的基层组织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不学习、不宣传、不贯彻,在所负责的地方形成政策的空白区域,工作随意。如退耕还林政策,政策清楚、界限明确,但在具体执行中有的基层干部就是要找借口克扣群众补助款;又如在严格的粮食直补政策中,有的干部仍然迎风违规抵扣,省纠风办交办反映我市14件“三农〞问题,经查有13件属实或根本属实。这些问题,使党的惠民政策不能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受益,有的甚至因此而激化矛盾。 二是自律意识差、责任意识淡化。这也是群众不信任一局部基层组织和干部的重要原因。由于基层干部长期同群众处在一起,往往容易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在一些关键时候,如利益面前,往往利用职权,与民争利。对许多份内本该解决的事项,不主动、不积极去解决,能推那么推,能拖那么拖。2023年市为民工作队所办的223件实事、好事中,除了个别政策性因素、体制原因基层解决确有困难外,90%以上的事情在乡镇、村组都是可以解决的,都是基层组织应该做好的而没有做好的问题。 三是大局观念、整体开展意识差。基层由于客观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很难留住高素质的人才,造成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强。如我市15540名乡镇干部中,有相当一局部同志专业素质较差、理论素养不高,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因此在解决问题中全局意识差,过多强调困难、找客观原因,谋求开展,引导致富的能力较弱。在深入基层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的基层干部更多是叫穷叫难,要求上级给资金、给工程,而不是结合本村组、本乡镇实际,发挥比拟优势,开展特色农业,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 四是吃拿卡要、“三乱〞、个人利益至上。有的基层干部始终盯着个人利益,往往利用职权,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卡一下,吃一顿,拿一点;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乘机乱收费;如有的乡镇国土部门,将原本5元钱的土地使用证工本费,收到50元;对农村群众建房违规收取“土地保证金〞。有的基层干部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不顾群众的根本利益,如这次我市的矿业秩序整顿中就发现有的干部私自参股经营煤矿,为了谋取最大利益,私挖乱采,把山挖穿、水挖漏、民房挖踏,严重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对此群众与这些基层组织和干部在思想上、情绪上严重对立。 五是作风漂浮、不务实。有的基层干部当官不理事、拿钱不干活,虽生活在基层,却不愿深入群众,眼睛朝上看,喜欢搞路边花工程。如“三村建设〞本是一个很好的惠民工程,但有的基层硬是将这样一个工程搞成形象工程、应景工程,就是同一个村、同一个社也只改善公路两边能够看到的农户,对此群众怨气很大。 六是适应新形势能力弱。有的基层干部思想僵化,总是凭经验、凭感觉做工作,没有很好地适应基层因政策性变化而引起职能的转变。如中央对农业政策的大调整,实施粮食直补、免征农业税等政策,使基层政权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从“收粮收款、刮宫引产〞到“走村入户,引导致富〞转变,变管理型政府为效劳型政府。但有的基层干部就是没能将意识改变过来,还继续强行向群众追收尾欠,向群众违规集资等。 基层干部作为执政的神经末稍,直接同广阔群众接触,负责党的政策在末端落实,而这个群体客观上又存在上述一些问题,这就直接损害了一些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便成为构建农村这个和谐社会根底性工程的着力点和关键点。 二、在实践中探索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的机制,确保群众权益,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抓教育警示,通过对不正之风的纠正,以良好的党风、政风、行风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全社会形成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气。 从2022年开始,针对基层构建和谐社会,在党风、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市纪委牵头探索建立了“为民工作队〞下基层制度,通过以派遣为民工作队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走村入户的形式,积极宣传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推进了和谐宜宾的构建。一是坚持以群众的具体感受为切入点,深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注意改良方式,注重以广阔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宣传。每到一个乡镇、农户,都要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询问退耕还林政策是否兑现、粮食直补资金是否到位、农业税是否已全部取消等情况,通过这些群众能具体感受到的变化来宣传中央政策,让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让群众发自真心的拥护党的政策。二是坚持以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着眼点,积极谋求开展之策。结合春耕秋收,加强对农资价格、农民增产增收情况的调查,认真加以分析,及时给各级党委政府提加强“三农〞工作的意见建议;每到一个乡镇、村社,工作队都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帮助乡镇和农民分析研究,理清思路,积极为群众谋求致富增收之路;对粮食直补、免征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的执行情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等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认真催促各级将中央、省市为民之策落到实处。三是坚持以解决群众具体困难为重点,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建立为民工作队,就是建立了一种为民制度、一种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中,从群众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做起,办小事、办实事。通过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委政府得民心。四是坚持以维护基层稳定为根本点,积极做好突出信访问题的解决。各工作组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工作队队部确定的重点乡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信访问题,不避不让,认真了解,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提意见建议,大胆向市委、市政府以信息形式汇报情况。 通过为民工作机制的形式,为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将政策原原本本带到基层,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二是在有效化解民怨、解决信访问题、协调各类利益关系中维护了基层的稳定,不断夯实了和谐社会构建的根底;三是帮助群众解决了大量具体困难,维护了广阔群众的切身利益;四是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将老百姓的愿望和心声带回市委市政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努力提高了各级各部门的贯彻力和执行力;五是树立了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党风、政风、行风的进一步好转,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增强基层活力,为和谐社会根底性工程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市创立的为民工作队形式对促进当前基层矛盾的化解,群众困难的解决,党委、政府形象的树立,党群、干群关系的密切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基层的矛盾和不和谐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不断变化的,因此解决基层问题和困难的措施方法也要不断创新,要有针对性。特别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基层政权运行体系,要建设一个具有坚强执行能力、自我修正纠错的基层干部队伍,形成一套管理到位、措施得力的监督机制。 〔一〕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建设设置科学、廉洁高效的基层政权。基层政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根底性工程的主要执行者,其决策是否科学、运转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基层和谐社会的构建。要确保基层政权科学、高效运行,首先要在基层政权的设置上认真研究,要充分整合基层政权资源。现有乡镇建制,根本还是沿袭传统,冗肿而职能单一,要根据开展了的形势重新设置基层政权的分布。其次是要完善基层的职能。“有职无权〞使基层政权常常面临为难。有些部门,从本单位权益出发,把一些能收费、有实权的部门上收,但收权不收责,造成基层责权不对等,影响了基层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是要积极探索政令畅通机制,可建立上下级负责人定期谈心交流制度、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等。特别是要强化政令落实情况责任追究,对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厉追究。还可以通过建立为民工作队、流动信访站、公开举报 等信息交流平台,互通信息,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二〕在打造队伍上下功夫,建设具有坚强执行力的基层组织。干部是政策落实的决定因素。作为政策的执行落实者,基层干部的从政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最终产生的效益,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根底性工程的关键点。一是要加强培训。在现有体制下,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坚持经常抓、反复抓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素质,不断强化其廉洁自律意识,形成廉洁自律的主流意识和道德防线。二是要优化结构。首先在村组、社区干部的管理选拔上大胆改革,如实施村社干部“海选〞制与实施“直派〞制相结合,其次是加大从大中专学生中考选基层干部力度,改善村社干部知识结构。积极探索乡镇长的“直选〞,把符合条件的人选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改善待遇。探索在村组干部、社区干部中实施工资制、实行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制度,通过提高基层干部待遇,稳定干部队伍,促进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 〔三〕在政绩评价上下功夫,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关系着对基层组织和干部的正确评价,关系着基层干部的进退切身利益,因此上级考评的重点往往就是干部工作的着力点。各级在制定干部评价机制时,标准就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这一主题,把社会和谐度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政绩考评的根本标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才能创造健康向上、和谐团结的工作环境。 〔四〕在强化监督上下功夫,建立基层政权正确运行的保障机制。监督是权力行为标准运行的保证。通过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监督制约机,才能确保权力始终在正常轨道运行。一是要强化基层党务、政务、财务公开。透明镇务、村务、社务,确保与群众相关的事情都要让群众知晓,真正让广阔群众在基层党务、政务活动中拥有评价权,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开展群众监督的作用。二是要完善作风评议机制。通过公开评议乡镇基层站所行风,加大对评议不合格单位的处理,促进其为民意识的增强。同时开展“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群众满意的基层干部〞评选等活动,注重发现和树立典型,使基层学有典范,赶有目标。三是要建立基层作风明查暗访制度。通过建立对基层作风的明查暗访,一方面能真实获取基层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通过上级部门的明查暗访,形成有效威慑力,催促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四是加大查处,警示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基层干部的违纪违规,有的是经济问题,金额虽不大,但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有的是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事虽小,但却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严重影响广阔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行为的查处,切实维护队伍形象。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