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4池塘鳜鱼生态养殖技术.pdf
下载文档

ID:973385

大小:2MB

页数: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394 池塘 鳜鱼 生态 养殖 技术
科学种养科学种养 2016 年 3 月在众多经济型海藻中,海带属于冷水性质,虽分布较广,但是以北太平洋和大西洋沿海地区居多。海带作为海洋食蔬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也包含多种经济成分,如甘露存、褐藻胶以及碘、盐藻等,为农业废料、海藻化工等行业提供了重要原料。海带代表着海洋的初级生产力、不但是众多海洋动物饵料的重要来源,为其提供了生活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水质等。我国大面积全人工养殖海带,让我国的海藻产业实现了质的跨越,并得以形成了一条龙的发展,即良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以及藻类化工、生物制品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海带产量得到保障,就应该注重研究病害防治技术。1 我国海带产业的现状截至到目前,在众多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中,能够完全不受病害威胁的品种寥寥无几。由此可以看出,对水产养殖业来说,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病害。虽然我国水产品的产量名列世界前茅,养殖产量也遥遥领先他国。但是,由于我国国力、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水产养殖业在管理机制、科学技术以及产业化设施等方面还跟不上现代化发展水平,因此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流行水产病害。随着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没有有效的对检疫人工迁移的苗种;缺乏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破坏了生态平衡、暴发病毒性疾病等。同时,投放胃镜驯化的养殖种苗,并对野生种群的过于依赖,为劣质基因性状提供了再生之机,导致养殖品种的抗逆特性大大降低,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除此之外,由于没有采取科学合理措施对滩涂养殖发展进行宏观调控,进而恶化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植被锐减,再加上饲养管理不当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病害,为其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也是近年来病害没有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所在。2 常见病害问题及诊断方法、防治方法2.1 幼苗绿烂病病因:光照不足、水温过高是引起幼苗绿烂病的根本原因,且当幼苗过大时,这类病害的发病率更高。当育苗进入中、后阶段时,苗和苗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相互遮光现象,而其中又以大苗遮小苗的现象较为突出,从而使得一些小苗因为长时间无法享受到充足的光照,便由此换上绿烂病。除此之外,当水温较高时,就会加快藻体的呼吸作用,特别是在夜晚时分,对氧气的需求的就会更高,但因为不具备充足的氧气,进而降低了光合作用的强度,减少了氧气的释放,由此使发生绿烂的机率更高。有相关研究证明,大量繁殖的褐藻酸降解菌也会引起海带出现绿烂。褐藻酸降解菌主要靠依附在海带藻体上存活,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引起病烂,但如果养殖环境过于密植且温度过高,就会降低海带的抵抗力,让细菌入侵并大量繁殖,诱发疾病。因此,笔者认为,褐藻酸降解菌只是条件致病菌,真正诱发病烂还是环境因子。病状:叶片尖端是最开始出现病烂的部位,其先由最初的绿色,慢慢变软,最后整个叶片便开始腐烂并脱落。有时一些幼苗的尖端也会发白,接着扩散至整个叶片,最后死亡。流动情况:在培育海带夏苗时,绿烂给幼苗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其具有发病快、来势猛等特点,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使幼苗大量死亡。这种病害多发生于幼抱子体出现之后,但是发病率最高的还是育苗后期。诊断方法:结合其表面症状与培育条件,再施以镜检,就能确诊。防治方法:对阳光条件进行改善,让水流更为畅通。2.2 白烂病病因:藻体缺乏充足的营养,光照过强。病状:白烂病的病状最初是在叶片梢部表现出来的,其梢部边缘由白色,逐渐腐烂,最后扩散至整个生长部,其速度非常快。流行情况:贫瘠海区是这类病害易发的地区;且垂养苗绳上部的海带白烂情况往往比下部更为严重;若海带叶片颜色较浓、平直部大、具有较强的生活力,那么其患上白烂的机率相较于色淡、体薄、硬脆凹凸期的海带而言较低,且情况也无后者严重。诊断方法:从其外观症状观察,就可确诊。防治方法:降低水层,保证废料充足,做好切尖、洗刷等。2.3 幼孢子体畸形分裂症病因:该病的发生多由于肥料缺失所致,并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海带养殖病害防治技术杜萌萌大连金州新区水产服务管理站 辽宁大连 116100【摘要】众所周知,海带是全球海藻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而我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养殖国家。然而随着近年来海带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这无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基于我国海带产业的现状,对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关键词】海带养殖;生产现状;病害防治1 池塘条件池塘要求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规定(NY5051-2001),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面积以35 亩为宜,水深为 1.52.0m,池底基本平坦,土质以砂壤土为佳。在池四周需开挖宽 20cm 左右,深 3040cm 的浅沟,以便鳜鱼的集中捕捞。池中还应根据养殖生产实际配备增氧和抽水等机电设备。2 清塘消毒冬季抽干池水,修补、加固池埂,清除杂草杂物和过多淤泥后冻晒池底,以加速底泥中有机物氧化,减缓池塘老化。放养前 1015d 用生石灰带水消毒,用量为125150kg/亩,以杀灭病原体、寄生虫卵等敌害生物。3 鳜鱼种放养放养规格为 57cm,密度为 9001000 尾/,时间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鱼种放养前,需要 3%4%的食盐水浸洗消毒 10min 左右,以杀灭体表细菌和寄生虫。4 饵料鱼投喂鳜鱼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终身以活鱼、虾为饵。因此,养殖全程应投喂适口的鲜活饵料鱼。养殖初期投喂规格为 1.01.5cm 的鳊、鲢、鳙、鲮等饵料鱼,每隔 45d 投喂 1 次。养殖中后期投喂体长为鳜鱼体长 30%50%的草、鳊、鲫、鲢、鳙、鲮等饵料鱼,中期 23d 投喂 1 次,后期 710d 投喂 1 次,日投饵量为池中鳜鱼总重量的 5%10%。池中饵料鱼的数量多少可以通过观察鳜鱼捕食的情况进行判断,若发现鳜鱼在池水底层追捕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的数量不足,应适当补充;若发现鳜鱼成群在池边追捕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的数量已“所剩无几”,应及时足量投放饵料鱼。饵料鱼在投喂前须经严格消毒杀虫处理。一般自培饵料鱼在准备过塘投喂前 2 天泼洒水产硫酸铜(主要成分:硫酸铜、鳌合剂、碳酸氢铵),水温低于 25?时用量 80100ml/(亩 m),水温高于 25?时用量为 4050ml/(亩 m);购买的饵料鱼用 3%左右的食盐水浸浴1015min后再行投喂。5 水质管理每 57 天加水 20cm 深;每 1015 天换水 30%,保持透明度在 3540cm。经常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在 5mg/L 以上,为鳜鱼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当增氧设备因故不能使用时,可采取全池抛撒粒粒氧(主要成分:过氧碳酸钠、缓释包膜、增效剂)的应急措施,用量为200g/(亩 m)。每 15 天左右泼洒 1 次生石灰,用量为10kg/(亩 m),调节 pH值在 7.58.5。每 2030 天泼洒1 次水质解毒霸王(主要成分:黄腐酸铵、复合微生物、果酸钠、季铵酸、吸附剂等),用量为150200ml/(亩 m),以分解残饵、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改善水质,避免底质腐败。6 病害防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严格控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主要防病措施有:一是在池中移植部分水花生、水葫芦,为鳜鱼栖息、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坚持鳜鱼种放养前用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三是坚持饵料鱼投喂前用水产硫酸铜或食盐水溶液进行消毒。四是每月使用桂花虫菌净(阿维菌素、曼尼期碱精素、菌毒净、合化剂、增效剂)消毒杀虫 1 次,用量为 1520ml/(亩 m)。一旦发现鳜鱼生病应及时进行镜检,仔细分析诊断病因,对症选用药物及时治疗,并按照药品使用说明的要求,科学计算用药量,以确保鳜鱼的用药安全和健康生长。7 捕捞销售于年底抽水,待池底露出时,鳜鱼已集中至池塘四周的浅沟内,此时采用长柄捞海将鳜鱼捕捞销售。鳜鱼的捕捞方法较多,应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合适的捕捞方法和销售时机,以达到最佳的捕捞效果和经济效益。由于死亡后的鳜鱼市场价格较低,因此,捕捞后的鳜鱼要及时放入清水中暂养,必要时还要安装冲气设备,确保鲜活度,以提高销售价格。池塘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周兵江苏省海门市海门港新区管委会 江苏 海门 226151【摘要】鳜鱼身长偏圆,尖头,大嘴,大眼,体色为青果绿色,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鳜鱼肉质细腻,肥厚少刺,味道鲜美,属名贵淡水鱼类。近几年,江苏省海门市积极推广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为当地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培育新亮点,受到了养殖者的欢迎。【关键词】池塘;鳜鱼;生态;养殖技术【水产渔业】33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