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十一
五年计划
纲要
十一个五年方案纲要
一、关于“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开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依据和前提。建议指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开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世纪的头五年,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我国摆脱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成功地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开展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比2022年的13395亿元增长1.3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根底产业和根底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大开展。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上了一个大台阶,预计2023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3800亿美元,比2022年的4743亿美元增长1.9倍多。预计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7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开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开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这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建议全面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有利。和平、开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开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些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快开展自己,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有十三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明显改善的根底设施条件和科技教育根底,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还有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今后五年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竞争更加剧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兴旺,城乡区域开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加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开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拟多。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做好克服各种困难和应对风险的充分准备。
总之,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倍努力做好工作,迎接新的挑战、新的任务,使我们国家在新的开展起点上继续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和荣耀使命。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开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开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开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开展和改革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开展必须是科学开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开展观念,创新开展模式,提高开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开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轨道。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坚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是这次建议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开展观是指导开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根底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开展。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开展观,并要把科学开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为此,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那么: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开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表达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需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深刻理解。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是要始终把握好的重大原那么。科学开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开展。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展。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没有经济持续较快的开展是做不到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开展。同时,开展必须是科学的开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如果无视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种经济开展是不能持续的,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开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可能阻碍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各种问题。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要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开展中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开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这是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社会开展存在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着力解决好经济结构问题,才能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就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开展。要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较快开展。
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要切实抓好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开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锋利,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从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开展、清洁开展、平安开展,实现可持续开展。
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是要坚持实现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开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开展、搞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随着经济的开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根底上,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资源环境、自主创新、社会开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这里主要就两个重要目标作一点说明。一是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根底上,实现202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22年翻一番,这比中央以前提出的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要求更高了一些。这是综合考虑“十五〞期间经济开展状况和未来五年开展的各方面条件提出的,这个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二是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是针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重的问题而提出的,突出表达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开展的要求。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各个方面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还很大,通过努力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开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达了农村全面开展的要求,也是稳固和加强农业根底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开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开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表达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开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开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稳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根本医疗效劳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广阔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开展县域经济,引导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各地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扎实稳步地推进。
〔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加强根底产业和根底设施建设。二是开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主要通过市场作用和必要的宏观引导,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作用,防止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建设。三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国策,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需要强调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还会加大,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保护资源和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促进区域协调开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开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开展的格局,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建议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按照发挥比拟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协调开展的要求,明确了各区域的开展导向和总体思路。还着重在三个方面提出了落实区域开展战略的途径。一是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开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开展。二是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根据各个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展潜力,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开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开展、合理布局的原那么,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重视发挥城市群的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