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地方
高校
创新
创业
训练
体系
建设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的建设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的建设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围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创新创业制度。提高广大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标准、方案和质量评价体系,共同开展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要在 21 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基地,是构筑我国创新创业知识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北华大学为例,主要介绍地方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做法。一、学校简介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和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于 1999 年合并而成,涵蓋 11 个学科门类,80 个本科专业,具有地方综合性大学特点,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代表性,可以给其他省属院校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借鉴。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学校构建国家、省、校级三级创新创业基地,有 1 个国家级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 个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23 个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大学生省级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以及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组成北华大学创新创业大平台。通过校内基地培育项目,科技园进行孵化,与企业形成联动,成熟后推向社会,形成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每年进入学校基地的学生占学生总数 50%,达到 1 万余人,实行轮训制。长期在基地工作学习的学生助理负责对新入基地的学生进行辅导,建立指导教师领导下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学校每年有固定的创新创业经费预算,年度预算 400 万元以上用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文件,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和主管学生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就业处、科研处、人事处、计财处和设备处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制定学校管理文件,统筹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筹集创新创业活动经费。教学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方案,打通工学类、医学类、管理类、林学类和教师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部分专业群实行跨专业培养,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完善各类规章制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行创新创业学分累积与置换制度。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积极性和持续性。四、拓展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载体 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通过长期办学积淀,形成了“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的人才培养特色模式。构建了多种形式创新基地和多样性运行载体,形成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开展的有声有色。实践教学项目化,分为竞赛、大创项目、基本技能训练、專业技能训练等,通过项目化,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省教育厅领导和兄弟院校的肯定。“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40 项,并由理工科学生向全校学生铺开,参与学生由最初的每年 400 人发展到现在 2300 余人。通过项目实施,有的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有的学生申请了专利;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截止到目前第八届年会,学校共有 8 个项目参加现场答辩和展示,最多的一届有三个项目参会。学科竞赛成绩突出。五、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精神动力 思想教育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不竭动力,本着“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导航学生”的宗旨,注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启迪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学生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帮扶。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教育中的作用,注重学生文明礼仪、团结协作、职业能力、心理素质、创新意识等方面内容的培养和锻炼。充分发挥班导师在指导学生中的作用,注重学生学风建设、专业思维、个性发展、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内容的培养和指导。班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通过个别谈心谈话、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