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全教育
2023
关键
岗位
定期
培训
考核
试题
关键岗位定期培训考核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各3分(多项选择、漏选时,该题不能得分)
1.职业病防治的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 C ) 。
A、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B、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开展 C、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开展
2.职业病指( B )。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3.电焊作业可能引起的疾病主要有( A C D )。
A.电焊工尘肺 B.气管炎 C.电光性眼炎 D.电光性皮炎
4.打磨作业时,应该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有( A C )
A.防护眼镜 B.棉纱手套 C.棉纱口罩 D.防毒口罩
5.电焊作业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有(B C D)
A.噪声 B.金属烟尘 C.有毒气体 D.弧光辐射
6.电焊从业人员体检周期为( B )
A.半年/次 B.一年/次 C.两年/次
7.电弧光对眼睛伤害时可能出现的病症为(A B C D)
A.眼痛 B.流泪 C.眼帘红肿 D.羞眼
8.酸洗岗位可能引起的职业病有( A B )
A.化学性皮肤灼伤 B.化学性眼部灼伤 C.慢性中毒 D.烫伤
9.硫酸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 B C )作用
A.氧化 B.刺激 C.腐蚀 D.灼烫
10.中和剂的主要成分是( D )
A. 硫酸 B.盐酸 C.硝酸 D. 氢氧化钠
11.从事酸洗岗位时,应当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有(A B C D)
A. 浸朔手套 B.防护眼镜 C.防毒口罩 D.劳保鞋
12.喷漆作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 A B )
A.苯 B.甲苯 C.二甲苯 D.苯酚
13.甲苯、二甲苯对( C )有麻醉作用
A.消化系统 B.呼吸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 D.肌肉系统
14.高温作业人员体检时间为( D )
A.春季 B.冬季 C.秋季 D.每年入暑前
15.长期受低频、大幅度振动的影响,可使( D )紊乱
A.循环系统 B.神经系统 C.消化系统 D.植物神经功能
16.激光切割由于产生强烈的可见光和有害烟雾,工作时,在保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形下,长期暴露在危险环境下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有( A D )
A.职业性白内障 B.放射性肿瘤 C.中毒 D.尘肺
17.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主要因素有( A B C D )
A.电离辐射的种类 B.电离辐射的剂量 C.照射条件 D.机体的敏感程度
18.职业危害因素的常规检测,公司每年委托( D )进行检测
A.从化环保局 B.从化劳动局 C.从化安监局 D.从化防疫站
19.不得在有毒及粉尘严重的生产场所( B D )
A.聊天 B.饮水 C.停留 D.存放食物
20.在易燃易爆场所严禁( A B C D )
A.接打 B.使用非防爆工具 C.电焊 D.打磨
二、判断题(错的打×,对的打√,每题2分)
1.电焊工尘肺患者主要表现病症为胸闷、胸痛、气短、心痛等病症(×)
2.长期接触甲苯、二甲苯可引发神经综合症(√)
3.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运输氧的红蛋白相互结合(×)
4.脱脂剂不会对眼和皮肤造成伤害(×)
5.金属粉尘患者不会失去劳动能力(×)
6.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但不会对机体产生全身性反响(×)
7.长期接触天那水可发生神经系统衰弱综合症(√)
8.切割产生的烟雾不会对肺的功能造成伤害(×)
9.高频噪声不会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
10.长期从事振动较大的岗位,容易造成神经系统紊乱(×)
11.有毒有害岗位体检周期为1年/次(√)
12.甲苯、二甲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一样的(×)
13.氮氧化物被人收受后,与体内的水相互作用,形成硝酸和亚硝酸(√)
14.夏季高温作业人员,出汗时容易消耗体内的水分而不是盐分(×)
15.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不是全身性的(×)
16.振动对人体造成的主要病症为手麻、手痛、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痛大多在白天发生(×)
17.激光辐射造成的皮肤伤害主要有色素沉着、红斑和水泡等(√)
18.电弧光辐射可造成患者的眼痛、羞明、流泪、眼睑起泡(×)
19.中和剂有强烈的刺激性,但没有腐蚀性(×)
20. 油漆中含有的职业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