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末
斯文
篆书
末丧斯文识篆书
学书法的孩子,刚接触书法选择字帖时,多数会从唐代楷书入手。为什么呢?因为唐代楷书开展得相当辉煌,不管是用笔的方法,还是汉字结体构成的理论探索,都到达了无人能及的境界。今天所说的“楷书四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前三者都是唐人,這本身也很能说明唐代楷书书法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学习书法从唐代楷书作品入手,也是常情。
可是,唐代是如此辉煌的一个历史时期,楷书书法只不过是唐代书法殿堂的组成局部。至于我们所知晓的汉字六体中的其他字体,唐代也不乏代表书家。比方草书有张旭、怀素、高闲,行书有杜牧、唐太宗李世民、唐明皇李隆基,隶书有史惟那么、蔡有邻等隶书四家,甚至是篆书,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辉煌过的字体在唐代都有人专门去研究书写,而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本文要介绍的李阳冰。
在正式介绍李阳冰和他的篆书书法之前,我们还是很有必要对篆书书法或者是篆书这种字体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篆书是中国古代六体书法中最古老的一种,书法上有大篆、小篆之分。不过,大篆本身就是一种不太科学的定论。而且,在古文字学中,我们也无法给大篆一个有效的定义。严谨地说,篆书只有小篆而无大篆。
但是,在中国古代书法里,又时常会将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笼统地归入篆书一体中去。所以,有时候,甲骨文和金文,尽管它们在古文字学中是非常不同的字体,但是在书法里,时不时地,大家还是会把他们统称为篆书。
李阳冰所写的篆书是小篆,与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都有不小的区别。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国家强制力在全国推广的正体字,是“车同轨,书同文〞政策的载体,对于结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字的混乱现象有积极意义。这种字体传说是秦丞相李斯所创。今天现存的秦代摩崖石刻中也有李斯的作品。
但是,虽然小篆是国家规定的标准文字,也就是正体字,但是这种文字实际上却并未得到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小篆字体书写比拟复杂。小篆是在以石鼓文为代表的秦系文字根底上进一步标准书写而来,实际上是结构复杂的金文字体的进一步简化之后的结果。结构复杂是小篆与生俱来的弊端。此外,小篆书写讲究每个字结构上的对称,甚至是笔画的对称。显然,这就对书写小篆的人提出了比拟高的要求。因此,当小篆被国家强制推行使用的时候,秦天下的大多数人所使用的字体却是早期的隶书一一古隶。古隶早在战国时期就在大规模使用了,它是隶书的前身,也是在金文字体的根底上将书写笔画简省之后而来的字体形式,在各诸侯国都很有群众市场,除了特殊场合需要使用各国正式使用的金文字体外,大多数情况下的文字表述,人们都会选择用古隶去书写。不因为别的,只因为隶书书写简单,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条框约束。
实际上,汉字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在不停简化。随着汉字书写的普及,普通百姓更愿意选择使用经过简化了的汉字。而秦始皇推行的小篆是一种书写很复杂的“繁体字〞,百姓当然不愿意使用它。久而久之,小篆的使用就名存实亡了。
二是因为秦天下的短暂。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至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期间短短12年时间是秦相比照拟和平的时间。12年时间,让一个政府去推行一种文化政策并使之能够深入人心是很有难度的。更何况这12年时间,秦天下也并不太平。秦朝廷的短命,就使得秦的政策和文化不太可能在天下生根发芽。小篆字体也是如此。或许,秦天下如果如唐宋那般,动辄三百年时间,或许小篆书法能在后代更加灿烂。可不幸的是,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秦的天下只保有了15年不到的时间。秦朝的短命,也是小篆书法没法普及的重要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秦朝统治长久,帝国大力推广小篆字体的普及,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多就是小篆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数量有所增加,本质上依旧无法让小篆字体被后人千秋万代用下去。原因当然也很简单,随着汉字的持续简化,书写复杂的小篆书法迟早被隶书取代。至于隶书,在魏晋时期进一步演化为行书一楷书,以及章草一草书两大字体,自己也不可防止地因为汉字简化的潮流而最终被日常书写所抛弃。
小篆字体书写的实用性比拟差,所以就直接导致了小篆书法的规模不大。但是这并不阻碍小篆书法文化韵味的厚重。而实际上,随着隶书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小篆虽然在实用性上比拟差,但小篆的文化意义那么相对增强了很多。这也是后世碑刻作品中,碑额时常以篆书书写的原因。
回到李阳冰的话题上来。李阳冰是盛唐时期河北赵县人,他的书法主攻就是小篆。李阳冰小篆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不多,不过就史料记录来看,李阳冰的小篆书法在当时还是颇负盛名的。“秦丞相斯变仓颉籀文为玉箸篆,体尚太古,谓古假设无人,当时议书者皆输伏之,故拔乎能成一家法式,历两汉、三国至隋代,更八姓,无有出其右者。呜呼!天意谓篆之道不可以终绝,故受之以赵郡李氏子阳冰。阳冰生皇唐开元天子时,不闻外奖,躬入篆室,独能隔一千年而与秦斯相见,可谓能不孤天意矣。当时议论书者皆输伏之,且谓之其格峻,其力猛,其功备,光大于秦相有倍矣。此直见上天以字宝瑞吾唐矣。〞这段唐人对于李阳冰篆书的评价是很高的。我想,李陽冰篆书书法,在唐代那个楷书鼎盛的时代里能够做到出类拔萃,为时人称道,必然是有原因的。而这原因不会只是李阳冰篆书写得“好〞那么简单。
字无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不同。书法的好与不好,终究是要放在风格、法度等方面去综合考虑。那么李阳冰的篆书书法的优劣当然也应该放在更宽阔的范围内去思考,去分析。
秦朝国祚太短,秦人尚且没来得及对小篆书法的字形进行标准,书写进行统一,就因为改朝换代,以及隶书的迅速崛起,小篆书法还没成熟便退出了历史舞台。李阳冰常年钻研小篆书法,通过他的研习,以及他的小篆书法作品流传甚广,实际是通过他的努力在秦以后标准了小篆书法的各种书写和结构形式。后人当然也可以以他的小篆书法作品为范本,更好地去研习这种字体。这对于六体之一的小篆书法的流传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不过李阳冰的小篆书法最终也没有摆脱唐人对于书法研究的套路。我们知道唐代人的书法,尤其是楷书非常讲究法那么。后世对于唐代书法的最高评论就是一个“法〞字。所谓“晋人尚韵、唐人重法、宋人尚意〞,就是对三个时代书法的特点的总结。
李阳冰身为盛唐人,他对于小篆的研习,不可防止地要受到唐代书法重视法度思想的影响。而这种艺术思维习惯,正好补充了小篆书法此前不成法的历史欠缺。无形中,李阳冰以唐人思维,做了一件本该秦人所做的事情。小篆书法的最终完善,在秦亡900多年后得以实现。李阳冰对小篆书法的奉献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即便历史上没有李阳冰,也必然会有其他人,在唐代那个注重书法法度的时代里,进一步完善小篆书法的规那么。李阳冰绝对不是当时唯一一个,他应该只是当时研习篆书书法中最出类拔萃者。
李阳冰在谈论自己的篆书书法时,曾于论篆中说过:“常痛孔壁遗文,汲冢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每一念至,未尝不废食雪泣,揽笔长叹焉。天将未丧斯文也,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秦焚书坑儒后,孔家墙壁夹缝保存下来的那些古籍,因为文字古老,已经鲜有人能够辨识。晁错虽然求学伏生授经,但毕竟古文字已经不再有那么多人能够认识。篆书不能被识读,书写不够标准,因此错别字丛生。李阳冰每想到这样的现状就痛心疾首。他致力于小篆书法,并能得“宗旨〞,或许正是因为他内心那颗中国传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传承道统学说的正统之心,他口中那句“未丧斯文〞,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