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企业促进工业转型发展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959753

大小:24.76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企业 促进 工业 转型 发展 意见
企业促进工业转型开展意见 企业是经济实力和开展活力的根基,企业创新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开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抢抓建设和创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紧扣促进经济跨越开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主题,以科学开展、和谐开展为主线,以企业创新为动力,以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为导向,以优化结构、升级产业为目标,调高非烟工业、调强新兴产业、调优传统产业,努力形成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效劳业互动并进,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一)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230个,主导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研发中心根本实现全覆盖;创造专利授权量年均每百万人拥有量超过70件;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保持在95件;每年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0件以上;建成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20230万平方米以上,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22家;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展(ramp;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到达20%以上,根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大力开展新兴产业,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比重到达25%以上;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202223年翻两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到达50%;生产性效劳业增加值占全部效劳业比重到达20%,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根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效劳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突破1200户,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600户以上,其中超2023亿元企业突破20230户,超50亿元企业突破20户,超20230亿元企业突破2023户,根本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调开展的企业组织体系。 利用规划、价格、生产要素配置等行政、经济手段引导产业合理、集中布局,力争创立4个以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2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1个过五百亿元、5个过百亿元的园区,形成国家和省、市级三级并进、布局合理、竞相开展的园区体系,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 (三)工业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15件工业类中国著名商标,工业类XX省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600件,400个云南名牌产品,350个名牌产品;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特色产业的品牌覆盖率、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支柱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四)强化绿色制造。加快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高耗能设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节能技术,加快开展循环经济,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控制“增长型污染〞,防止“引进型污染〞。“十二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8%,年均下降3.9%,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8.5%、2023.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5.1%、7.5%。到2023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达75%以上。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和开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三、大力推进企业创新 (一)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依托大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积极引进大院名校来我市建设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开发专利技术,提高创造专利的数量和比重,加强对现有专利技术的利用和产业化,重视对过期专利技术资源的再利用、再开发。发挥政府的牵头协调作用,密切产学研合作,定期组织实施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专项。 (二)加强企业产品创新。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研究开发并投产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有知名品牌、有较高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促进我市产品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重视传统产品的二次创新,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在技术、工艺、款式、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开展差异化竞争,提高非价格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品牌创新。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引导和催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实施管理体系认证,积极争创XX省政府质量管理奖和市市长质量奖。支持企业创立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整合众多无牌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依托块状经济,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或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努力培育知名区域品牌。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鼓励并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持我市龙头企业在磷化工、氟化工、钛化工、太阳能及光电子产业,主动承担更多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催促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引导企业制定并执行严于推荐性标准的产品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四)加强企业制度创新。发挥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引导企业家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带着企业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适应本企业实际和开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全面提高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效劳等根底性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创新根底。引导有制造优势的企业努力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加快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效劳〞型转变。鼓励支持具有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网络优势的企业,从制造主导型向效劳主导型转变,带动加工制造企业共同开展。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 (五)加强开放创新。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做好招商选资工作,重点引进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和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知名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环节和研究开发基地工程,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高层次人才。鼓励我市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与跨国公司开展技术、加工配套合作,并逐步提高产业分工地位,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提升。把握国务院支持XX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研发机构,拓展营销网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 (六)加强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骨干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使其成为引领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企业。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购并或跨区域联合重组,加快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推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等方向开展,着力抓好2023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202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20230家初创型小企业的培育工作,示范带动全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原那么,围绕烟草及配套、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和扶持企业重点开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级、新产品产业化、品牌质量提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规模效益等方面的技术改造。优化投资结构,制订重点工业投资工程方案,每年重点扶持50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实现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到达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加快推进“退二进三〞工作,支持鼓励城市规划区及重点流域(滇池、牛栏江等)内工业企业进行梯度转移、“退城入园〞,实行搬迁改造,拓展新的开展空间,并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培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国家和省的产业开展导向,立足我市资源状况和科技、产业根底,重点培育和开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及制药、光电子信息(含物联网)、新型能源(含石油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六大产业,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及制药、光电子信息(含物联网)、新型能源(含石油化工)产业培育率先取得突破。在具备一定开展根底和优势的区域或园区,从资金、政策、机制各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研发、示范、产业化全程推动,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工程、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新动力和增长极,使我市建成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和先行区。 (三)集聚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特色化、差异化、集聚化开展原那么,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载体功能,打造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协作配套完善、龙头企业支撑力大、核心竞争力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平安开展型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坚持“抓大〞与“扶小〞相结合,在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创新型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引导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创新驱动方向开展。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杨林、安宁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的高地。 (四)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推动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联动〞,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开展的促进作用。着力推进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生产装备信息化,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管理水平提升。推进产品流通信息化,扩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开展内外贸业务。 (五)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加快开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软件和装备制造等低碳产业,实施一批“低碳经济开展〞科技专项,突破产业开展技术瓶颈。大力开展节电、节地、节水、节油、节材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活动,深入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深化工业循环经济试点活动,以铜渣、钢渣、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固废物再利用、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废旧轮胎橡胶及生活垃圾资源化为重点,创立一批循环型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企业。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滇池、牛栏江等重点流域工业企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在电力、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等高资源消耗、高污染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模式,促进企业污染排放从原料投放、生产过程到末端控制的全过程治理,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和企业。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以炼铁高炉、工业锅炉、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和高耗能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为重点,每年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推广和示范工程,加快推进节能改造工程。 (六)加快开展生产性效劳业。制订落实促进生产性效劳业加快开展的政策措施,着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