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956687

大小:20.27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校 人事 分配制度 改革 意见
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的部署,为了进一步转换运行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适应教育改革和开展的要求,迎接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挑战,高等学校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积极创新的姿态,加快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新一轮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思路 1.以x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和第x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要有利于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有利于高校人员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调动广阔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 2.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根底上,精简和调整学校内部党政管理机构,改革和调整教学、科研组织方式,精兵简政,提高效率,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以转换机制为核心,通过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和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岗位聘任,打破“铁饭碗〞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破除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鼓励竞争机制,努力创设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 二、高校机构编制改革 4.精简机构。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精简、高效的原那么,精简学校管理机构。要进一步明确校部管理机构根本职能,剥离效劳职能、经营职能,划出教学科研辅助效劳等部门。努力克服校部机关“政府化〞的倾向,机构设置不要求上下对口,职能相近的部门和机构要尽可能合并或实行合署办公。学校管理机构数按学校规模和管理跨度确定,原那么上2023-20个左右。学校内设党政管理机构的领导职数,一般掌握在机构设置数的2.5倍以内。 5.努力提高并合理确定高校的生员比(学生与教职工比)和生师比。学校要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总数内,按照精干、高效的原那么,努力压缩非教学科研人员,提高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从严控制教学管理人员编制,学校要遵循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原那么精神,较大幅度地精减机关工作人员,全校党政管理工作人员编制原那么上控制在全校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12-15%(校部党政机构人员编制可按全校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6-2023%掌握)。“十五〞期间,全国高等学校平均当量生师比要到达14:1。 6.理顺教学科研组织管理体制。要本着有利于促进学科开展、提高教学科研的整体实力水平、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增强学校社会效劳功能的原那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行校、院、系管理体制改革。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校、院、系(所)的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调整管理跨度,标准管理行为,激发各级组织的活力。要通过理顺校内管理组织的关系,形成科学决策、标准管理、有效监督的机制,提高学校教学科研组织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管理水平。 7.加快编制制度改革,理顺编制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人员编制根据岗位职能、承担任务以及管理体制的不同,分为三大类:根本教育规模编制、专职科研编制和附属单位编制。主管部门只核定根本教育规模编制、专职科研编制和局部附属单位的编制。大局部附属单位随着后勤工作社会化的推行,要逐步从学校标准别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国家控制编制经费的总量和教育经费中人员编制经费的比例,实行编制定员与人员经费直接挂钩和人员编制经费动态包干,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和学校自我约束机制。 三、高校用人制度改革 8.推行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破除专业技术职务和干部职务终身制。教授、副教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党政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聘任制和行政管理职务聘任制、后勤效劳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要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职结合、资源共享的原那么,探索和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职工资源开发机制。 9.聘用合同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用工形式,以聘用合同形式确定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及双方权利、义务的用人制度。高等学校实行聘用合同制总的原那么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用2-3年时间,在高等学校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职员聘任制和行政管理职务聘任制,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 2023.高等学校要在严格定编、定岗、定职责的根底上强化岗位聘任和聘后考核,强化竞争机制,淡化“身份〞评审。学校根据学科建设和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提出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权利义务和聘任期限,按照规定程序在校内外公开招聘,平等竞争。学校和教职工在平等自愿的根底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确立受法律保护的劳动关系。在聘用合同执行期间,学校和教职工双方所提供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双主可以协商解除合同,终止劳动关系。 四、高校分配制度改革 11.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高校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实行人员经费单列,以人员经费包干为手段,推进校内综合改革,实施目标管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各高校要加大学校内局部配改革力度,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奉献直接挂钩,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对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采取重大措施,提高他们的待遇。对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重大奉献者,要给予重奖。 12.按照x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改革现行的高校工资分配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在实行工资总额和人员经费包干的前提下,结合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积极进行学校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试点,探索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制度,真正建立表达高校特点的具有鼓励功能的工资分配机制,实现能上能下,能高能低。 五、落实高校内部管理自主权 13.要严格依法落实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自主权。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校依法自主、有效地管理学校内部事务,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政府部门不对学校办学自主权范围内的事务进行干预,使高等学校真正拥有办学、用人和分配等方面的内部管理权。 14.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那么,学校自主确定和调整学校的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及其管理体制。在国家规定的学校内设管理机构限额内,学校自主确定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在主管部门核定下达的人员编制定额内,学校自主确定人员配备和各类人员的构成比例,决定人员的使用。 15.高等学校有权依据校内各方面承担的任务和工作性质,选择不同形式的用人制度和管理体制。高等学校有权依据教学、科研等任务和国有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按照授权自主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在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的前提下,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工资津贴分配方法和标准。 六、建立人才流动保障和效劳体系 16.制定有关政策,建立与用人制度改革相配套的保障体系。学校要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及其他优势,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作岗位,积极引导和协助分流、待聘人员转岗就业。当前,对超编的和不能胜任现岗的人员,要采取切实措施,实行教师和管理、教辅、工勤等人员在校内的合理流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为其转岗交流创造条件。在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工作中,对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教职员可采取一定的过渡措施给予妥善安排。要建立或依托仲裁机构,对人事劳务纠纷进行疏导和仲裁。 17.构建人才交流效劳体系,建立高校教职工合理流动机制。高校要确定待聘人员的管理效劳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也可设立校内人才交流中心或类似机构,对待聘人员进行接收和一定期限的托管,组织技术培训和进行思想教育,负责转岗交流工作,保障其根本生活。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尚未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地区,高校要通过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充裕人员的校内转岗分流,建立校内待业保险机构。已参加社会保障改革的学校,内部难以消化的充裕人员,可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安排。当前,学校充裕人员首先或主要是在学校内部和教育系统进行合理流动。要加强与政府主办的人才交流中心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向社会用人单位推荐聘余人员。 七、改革工作的领导和实施 18.积极为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学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使学校成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国家将研究制定普通高等学校编制管理规程、教师职务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聘任方法,以及教育职员制度等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当地和本部门实际研究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并加强对改革政策的研究和工作指导。 19.各高校要在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的根底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实施。这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一项根本性改革,涉及到广阔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高校出台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和有关规章制度,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取得广阔教职工的支持。 20.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积极推进改革。改革的重大措施由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策,并组织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实施。党委要把握改革方向,多做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处理好改革、开展和稳定的关系。学校要重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健全审议监督制度,确保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8页 共8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