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读后感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读后感
20231305104王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再次被提上议程,十八大报告首先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果进行了回忆,而且总结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经验,丰富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并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展望。本文正是基于对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的理解,并结合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开展实践,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提一些相关的建议。
在党的十八大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再次被作为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被提上会议议程,“和谐〞这一光芒而令人期盼的字眼在十八大的报告里也屡次三番的出现,并呈现出形式多样和内涵丰富的特点。虽然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举措的提出符合了社会开展的需要,也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如今其面临的问题和阻碍更是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艰巨,而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决定着整个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成败,甚至关系着整个中国社会改进的进程和中华民族是否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因此,重新思考和审视关于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建设历程,并对和谐社会的开展做一些必要的展望就显得很有意义。
一、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让我们重新理解一下关于“和谐〞一词的内涵以及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和我党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的具体实践。
〔一〕和谐的内涵、开展及意义〔1〕“和谐〞一词在汉语词典里的释意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如:音调和谐,和谐的气氛等。〔2〕在古义中,“和谐〞被认为有以下几种意思:①和睦协调。汉·郑玄笺:“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唐·李商隐杂纂:“诸妇和谐,不嫌麤辣。〞明·高明琵琶记·寺中遗像:“敢天教我夫妇再和谐,都因这佛会。〞②作动词,指使和睦协调。宋司马光瞽叟杀人:“所贵於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③谓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晋书·挚虞传:“施之金石,那么音韵和谐。〞清·赵翼瓯北诗话·黄山谷诗:“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④和解;和好相处。魏书·萧赜传:“赜,初为太子时,特奢侈。道成每欲废之,赖王敬那么和谐。〞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此剑原是吴国之宝,他既来索取,不如做个人情,送还了他,两国和谐,可不好那。〞〔3〕“和谐〞在现代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做动词。指不合规格,违反规那么,而被处理掉了。例如:你今天在论坛上发言被和谐了吧。意思就是因为不文明,有碍于论坛和谐气氛而被处理掉了。〔4〕西方的“和谐〞理念
1.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
2.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
3.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
4.马克思真正把握了“和谐〞理念,提倡社会和谐。〔5〕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根本观点: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开展的关系。
从以上这些关于“和谐〞的内涵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认识上深化理解、准确把握、正确运用和谐的内涵,才能在实践上有效地去创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二〕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中提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之一是“社会更加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
2022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改革开展战略,内在地包含着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涵义,是迈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2022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范畴,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要求全党“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23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专列单章加以部署。2023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和谐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系统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这是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探索重大成果的集中表达。202322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促进社会和谐确定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四项要求之一,并且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列专章阐述社会建设,部署和谐社会建设要着重抓好的各方面工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2023年11月,党的十八大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根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开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开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提出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
回忆和总结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科学开展、社会和谐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在经济开展根底上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开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成就
〔1〕经济根底进一步夯实。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开展。10年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日益成熟,宏观调控能力日益增强,有效防止了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根底。
〔2〕城乡、区域统筹开展。党和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以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展,缩小地区差距。推出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结束了中国农民2600年来种田交税的历史,大大减轻了负担,促进了城乡社会公平。
〔3〕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是民生之本。1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公布实施就业促进法,以立法形式保障就业。积极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想方设法增加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千万,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维持在4%左右的较低水平。
〔4〕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国家扶贫标准普遍较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上升。协调劳动关系,缓解劳资矛盾,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5〕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根本建立。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及非农就业职工五大险种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其他各项社会救助、救济制度。增加保障投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6〕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全面实现全国范围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多适龄儿童,2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的营养改善方案启动实施,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初步解决。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遥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根本公共教育效劳均等化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群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从2022年的15%提高到2023年的26.9%,人民群众上大学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7〕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10年来,医疗卫生体制围绕增强医疗卫生体系的公益性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展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23—2023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医改部署,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初步显现,全民根本医保制度框架根本形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
〔8〕社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10年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被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公民参与和社会协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群众权益得到更好维护,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社会大局始终保持稳定。
〔四〕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1〕地区开展不平衡、不协调,可持续问题依然很突出;
〔2〕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根底依然薄弱;
〔3〕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开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任务艰巨;
〔4〕城乡区域开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5〕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平安、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局部群众生活比拟困难;〔6〕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7〕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开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松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8〕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的几项原那么
〔1〕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最广泛的发动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必须坚持解放和开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开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已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开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开展。
〔3〕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根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开展。〔4〕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开展的根底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时机公平、规那么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开展权利。
〔5〕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那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