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张爱玲
作品
变态心理
人物
塑造
天道酬勤
从张爱玲与铁凝的作品看变态心理人物的塑造
作为不同时代的优秀女性作家,张爱玲与铁凝都倡导“自由写作〞,她们笔下的角色不乏具有典型变态心理特征的代表,且两者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区别,学术界对于两者的独立论述很多,但是鲜有比照。本文以分析张爱玲及铁凝代表作品中变态心理人物的塑造为根底,在人物形象、创作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比照分析。
关键词:张爱玲 铁凝 变态心理 人物塑造
一 变态心理与作品表现概述
作为一种科学范畴的理论,变态心理学是用来描述一种心理异常的发生、开展、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而在文学角度上,变态心理是在一种浓厚的人文照顾下,超越了常规地域及文化的限制,是一种作家创作的内因及特殊情感的表现。因此,变态心理的文学描述是一种审美情感的扩展,是一种精神文化价值的表达。张爱玲和铁凝都是表现复杂人性的高手,她们塑造的很多角色都无法直接用善恶进行评判,而是一种人性的综合体,她们在表现变态心理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但是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然这也是她们作品获得如此大成功的一个根底条件。
二 变态心理的人物特征比照
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变态心理一般与情感有关,有攻击、虐待与性障碍三种,张爱玲与铁凝的作品同样如此,她们利用文学作品呈现常人无法理解的扭曲人格特征,同时以审美主体的感知理解为根底,对各种变态心里的形成与行为表现进行揭露,不仅有效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也呈现出了作品的鲜活性,到达更精美的艺术效果。
1 攻击性心理变态
攻击性的心理变态建立在人格障碍的根底上,而人格障碍表现为一种以心理防御机制去对抗外部世界,患者一般会表现出厌世、孤独、自卑等特征,更有甚者会通过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方式发泄。在张爱玲与铁凝的小说中不乏人格障碍的典型代表。
张爱玲对于攻击性心理变态者的描述更加注重内心,注重潜意识中人格障碍的表现,这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无法通过后天纠正改变的,例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十八春中顾曼璐、沉香屑·第一香炉的梁太太。看似柔弱的女人,但是因其根本的生理或者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逐渐产生了心理变态,而她们不会因此去杀人,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摧残其他鲜活的生命,他们用恶毒的手段去“对付〞每一个接近她们的人,甚至包括自己。铁凝笔下的攻击性心理变态者强调的是一种后期生活影响下的心灵扭曲,她们渴望被解放,但是用错了方法,她们有时也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但是为了满足一己私利、一时快感,无法停止摧残他人及自己的脚步,铁凝作品塑造的是一个个渴望被拯救的扭曲灵魂。
2 虐恋的心理变态
虐恋分为施虐与被虐,不管是施虐者还是被虐者,其心灵都经受着不同程度的煎熬,张爱玲作品注重施虐与被虐的独立塑造,而铁凝注重施虐与被虐的结合塑造,受虐的人更容易在得志后将被虐经历转嫁到其他人身上。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曹七巧、顾曼璐等兼具施虐与被虐人物的同时,也塑造了长安、芝寿等不折不扣的被虐者形象;铁凝的作品中,不管是大浴女中的尹小跳姐妹,还是章妩,都是在经受来自社会及他人虐待的群体,同时他们又以自己的方式虐杀他人。
3 性变态心理障碍
性变态是一种非常贵的性需求,表现为非常规性刺激、性行为或者性取向,张爱玲与铁凝的作品均以表现性取向异常为切入点,且不约而同地集中于乱伦这一特殊社会伦理领域,表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俄狄浦斯情结〔恋母〕和洛丽塔情结〔恋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三种情节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算不得性变态,而一旦超出了这种限制,无疑成为一种心理扭曲的变态表现。张爱玲与铁凝的描绘中,人物的这种情节已经或多或少影响了个体的行为方式,这无疑是病态的。
但是张爱玲与铁凝的三种情节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张爱玲很少涉及正常的男女情爱,而是赤裸裸地描述这种病态行为,例如,曹七巧与其儿子、许峰仪和他女儿,他们虽然是母子、父女关系,但是却已经突破了伦理,这种虐恋非常严重,不仅影响到了个人,同时也影响到了主人翁身边的一切,甚至对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铁凝的描述相对较为含蓄,她习惯将这种情节披上爱情的外衣,如唐菲与她的情人、苏眉与叶北龙等,虽然有一定的虐恋情节,但是其出发点还是单纯的爱恋故事。
总之,虽然张爱玲与铁凝作品中人物的变态心理及行为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其根本出发点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张爱玲的描述是客观的、麻木的,她喜欢以上帝的姿态俯瞰众生,对人的心理塑造、行为描述是客观冷静的;而铁凝虽然也采用全知式的视角,但是她在描述人物变态心理的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救赎机遇,相比于张爱玲,铁凝更像是一个悲悯的上帝。
三 变态心理的创作手段比照
每一位优秀的作家都是心理刻画的高手,特别是对于特殊心理状态的刻画来说,张爱玲与铁凝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她们运用独到的笔触,在人性的角度剖析变态心理,从而丰富作品内容的同时表现真实情感。
1 注重情节设置的外显性
情节是为刻画人物效劳的,为了突出一些人物的变态心理,张爱玲与铁凝都非常重视情节的构造,但是构造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张爱玲,一位传统的东方女性,饱受东方传统文学的熏染,因此对古典小说的创造技巧手到擒来,特别注重故事情节的表达与意境意象特征的表达。仔细品读张爱玲的每部小说作品,故事苍凉无垠,而韵味犹存不退,其中设置的特色情节尤为揪心,突出表达了人物的病态心理,深具中国特色。而张爱玲的笔对人物在事件中的病态心理的描述是自然的,情节是连贯而逼真的,通过她对创作技巧的恰当运用,病态心理丝丝入扣,细腻外显。
铁凝同样注重运用情节设置来展现人物的变态心理,但是铁凝的文化背景更复杂,铁凝更多的受到西方心理学理论的熏陶。铁凝借鉴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更有深度,延伸到了人物自我都不敏感的潜意识领域,突出矛盾,凸显矛盾中人物人格分裂状态,主人公深陷于无边的痛苦不能自拔,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复杂意识纷争中忧郁徘徊。铁凝又学习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细致探讨了人物在生存、平安需求与爱、尊重、自我需求之间的选择、转化。为了全面透视人物心理,充分挖掘人物的潜意识,铁凝设置了不少的多声部表达与对话的情节,这种表达方式灵活性高,增强了读者的可读性与易懂性,更容易掌握变态心理的成形原因与开展因素。
2 注重意象构造的内敛性
心理是一种微妙的状态,心理活动抽象性特征明显,复杂善变,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假设仅用单纯的语言描述出来,难度甚大。通常作家就会选择意象性的表达方式,通过构造意象来展现人物细致的心理变化,以到达理想的表达效果。
张爱玲与铁凝都选择了意象表达手法来凸显人物的变态心理,但是两者又有不同。张爱玲构造意象往往是营造一种苍凉、惶恐的情境,传达人物心理变异过程中动态曲折的状态,借以说明作者的内敛情感倾向,暗合着人物的心境,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张爱玲笔下的“白月亮〞就透着苍白、无奈、忧伤的意境,而这正好映照了人物芝寿的内心波澜。与之相比,铁凝的意象性更加客观,带有喻体的性质,可以在现实中找到象征的事物,例如,铁凝笔下的美人鱼象征唐菲,三人沙发象征尹小筌。张爱玲与铁凝在意象构造上的差异,前者情感化,后者物化,但是各有千秋,都注重意象构造的内敛性。
3 注重电影叙事的描述性
张爱玲与铁凝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借鉴电影的叙事手法来创作,目的是更好地表达变态心理的进展情况。她们作品中的许多情节都极具镜头感,读过之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呈现“纸上电影〞的奇观。通过电影叙事手法,层层拨开人物变态心理的进展,找到最深层次的变态成因与表现。张爱玲的创作中西合璧,既传承东方古典创作技巧,又学习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创作方法,擅长描述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善于挖掘独特的意象内涵,集中西方思想之大成,深刻、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变态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心理内涵。
铁凝对人物病态心理的描述更偏向于客观,叙事方式全知全能,令读者更容易掌握人物的变态心理。“表达者全知〞,别称“上帝视角〞,是一种纯客观的叙事观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叙事者并没有直接参与作品中的任何人或事,但是却洞察一切,知过去,预未来,因此表达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可以跨时空的对作品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充分的描述,铁凝擅长“叙事者全知〞的方式,力图站在当事人自身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描述、去展示人物的心理波动。当变态心理的人物在阐述时往往会掩饰真相,妄自菲薄,偏激,此时铁凝就会合时宜地渗入自己的主观议论性内容,帮助读者准确辨析何为正常心理,何为变异心理。
四 结语
通过对张爱玲与铁凝在变态心理人物刻画的比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特色。相通之处:第一,类型相通,选择变态心理的人物涉猎范围重叠,都有人格障碍患者、性变态心理患者,各种“劈杀者〞、虐待狂等;第二,创造技巧相通,运用了许多别出心裁的创作技巧,如特色情节设置,意象构造、电影叙事手法等,生动展现了人物变态心理的活动;第三,作品中的某些经典情节、作品某些人物特征与作者本人的经历有契合的地方,作者的价值观决定着作品中人物心理变态的历程与开展方向。
张爱玲与铁凝出生相差37年,有着时代差,因此两个人的个性、接触的文化都有差异。张爱玲描写的人物往往深陷病态心理泥潭而不能自拔,受变态心理驱使,一步步走上绝路而无法回头,灵魂痛苦不堪。而铁凝描写的人物,尽管一样经历着变态心理的折磨,但是有着明显的赎罪意识,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而有所觉悟,找到救赎途径,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性态度,而这是张爱玲作品所没有的。在创作技巧运用方面,张爱玲偏好于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构建苍凉意象来呈现变态心理路程,而铁凝那么多项选择择多声部话语、启发性意象、“表达式全知〞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心理的诡秘叵测。
总而言之,张爱玲与铁凝是表现变态人物心理活动的大师级作家,在文坛上的卓越地位无可挑剔。研究两者在构建变态心里人物的共通与区别,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两者相关作品的表达精髓,给予积极的学习。具体到变态心理人物的刻画,两者各有千秋,铁凝继承了张爱玲的许多描写手法,而且很多手法的应用不够成熟,但是对积极健康人性的探索很有裨益。笔者尽量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对两者作品中对心理变态人物的塑造,希望尽一己所能,让人们更加了解两者的人物变态心理的创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她们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梁惠娟:论铁凝小说的审丑意识,河北学刊,2022年第3期。
[2] 徐晶:缺失性童年经验对创作的深层影响——王安忆与铁凝创作比拟,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3] 屈雅红、邢海波:张爱玲小说的人性视角,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4] 李树榕:变态心理:在生命自由与感知失衡之间——兼论近年叙事作品创作的一种倾向,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陈珝,南京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