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幼儿园
公开
活动
神奇
花衣
幼儿园小、中、大班公开活动:神奇的花花衣
上海市冰厂田幼儿园世纪部 俞瑾
活动名称:神奇的花花衣
设计思路:
动物是幼儿最喜欢的话题之一,本次开展的“动物”为主题的全员性共同性主题活动,就是从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出发的。纵观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对于动物都有不同的兴趣点和经验点,如何根据年龄特点设计适合不同能力水平发展的幼儿混龄集体活动,提升集体活动的有效性,使本次实践活动的一大宗旨。
在活动设计中,根据参与本次活动幼儿(小1中2、大3)的认知和年龄特点,我在第一环节先出示故事中三个主要动物的图片,让幼儿先认识讨论一下它们的主要特点,然后再完整的讲述故事,接着小结动物的隐身妙招。第二环节让幼儿先后在四张课件中找出已隐身的动物,以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表达。进而引出原来动物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好办法,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花花衣巧妙的躲在合适的地方,来保护自己。最后的环节,我设计的混龄幼儿合作装扮游戏,考虑到这组幼儿的年龄跨度大,而且幼儿的能力比较弱,因此设计的是两人的合作,这样能降低合作的难度,它既有异龄混班合作的分组要求,又有同伴间合作相互帮助的契机,可以说是给幼儿一个较大的空间。最后再请老师幼儿根据自己装扮的角色表演故事,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愿望,又进一步验证幼儿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方案:
目标:
1、巩固常见动物的皮毛特征,了解其花纹的保护作用,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乐意参与混龄活动,能根据动物的皮毛特征合作装扮。
准备:PPT、花纹即时贴、动物头饰、笔、背景等
流程:
一、 故事:“动物捉迷藏”
1、人物介绍(播放PPT):森林里的动物在玩捉迷藏,有绿油油的青蛙,有脏兮兮的蜥蜴,还有灰褐色的枯叶蝶。
问:小青蛙的花花衣是什么颜色的?
蜥蜴的花花衣是怎样的?
枯叶蝶的花花衣象什么?
2、完整欣赏故事
问:谁来参加捉迷藏了?他们躲在哪里?(播放PPT)
小猴为什么找不到它们?
小结:原来动物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好办法,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花花衣巧妙的躲在合适的地方,来保护自己。
二、 动物的“隐身妙招”(斑马、蛇、猫头鹰、豹子)
过渡:动物们躲藏的办法真巧妙,还有很多动物也有花花衣,我们来找找它们躲在哪里吧。
1、播放PPT
2、讨论:这是什么地方?谁躲在里面?
为什么我们很难发现它?
小结:不管是温顺的小动物还是凶猛的森林之王,它们都有一件神奇的花花衣,花花衣的花纹和它们生活的环境很象,它能保护动物们躲避危险,不被敌人发现。
三、合作表演
1、合作装扮
要求:(1)异班两人合作互相装扮
(2) 选择一个动物头饰和相应的图案贴纸装扮。
重点观察:合作情况、动物与花花衣图案的匹配情况
2、 集体表演
难点:尝试找到适合自己装扮的动物躲藏的地方
要求:能说出自己是谁,躲在什么地方。
附故事:隐身妙招
森林里的动物在玩捉迷藏,有绿油油的青蛙,有脏兮兮的蜥蜴,还有灰褐色的枯叶蝶。机灵的小猴自信地说:“动物世界里,就数我最聪明了,我一定会把你们都找出来的!”小猴闭上眼睛数:“1、2、3”动物们一下子都躲了起来。青蛙钻到草丛中,绿绿的青蛙闭上眼睛,谁也找不到它。蜥蜴趴在土堆上,它的皮肤和泥土颜色一样,分不出哪是泥土,哪是蜥蜴。枯叶蝶悄悄的停在枯树叶旁,枯叶蝶和枯树叶颜色一模一样。
小猴睁开眼睛,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只看到绿草丛、泥土堆和枯树叶,什么也没发现。
游戏结束了,小动物们都跑出来:“哈哈,我们都有躲起来的好办法。小猴瞪大眼睛也找不着我们。”
活动反思:
带有猜测性的第二个环节,幼儿的积极性最高,而且在找的过程中,幼儿把已有的认知经验都展现出来了。合作环节中,幼儿的自主性表现比较充分,而且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错,合作的成分也比较高。
幼儿对动物皮毛颜色与躲藏地关系比较能理解,但是对皮毛的花纹与躲藏地的联系有点搞不清楚。因此表现在最后环节大年龄的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打扮准确的找到躲藏地,而小年龄的孩子还有一些只满足躲的过程,而忽略了准确性。
点评:
三个年龄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都很高,老师能针对不同年龄能力的幼儿提问,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活动设计符合这一群体幼儿的特点。因此孩子们有比较丰富的相关经验,讨论时的氛围热烈。最后的合作表演环节,教师设计了分组要求并交待清楚规则,以至于幼儿在操作时,能自主的选择喜欢的动物,这样能够促进异龄幼儿间的交流、同龄混班幼儿之间的交流,更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对于前面讨论的话题有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