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原始
意象
是荣格
基本理论
文学
沟通
桥梁
原始意象是荣格基本理论与文学沟通的原始意象是荣格基本理论与文学沟通的桥梁桥梁 李春梅【摘要】荣格的基本思想理论是集体无意识及原型理论,而他的思想理论和文学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原始意象这一理论构建的,即原始意象是荣格基本理论和文学沟通的一座桥梁。【关键词】原型;原始意象;集体无意识 荣格的基本思想理论是集体无意识及原型理论,而他的思想理论和文学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原始意象这一理论构建的,也就是说原始意象是荣格基本理论和文学沟通的一座桥梁。那么原始意象是如何连接起这一桥梁的呢?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一、原始意象 原始意象这一术语,是荣格取自雅克布布克哈特写给他的学生阿尔伯特布伦纳的一封。荣格在进行创造性幻想和非个人情节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新看法:即以特有的意象来表达人类的原始心理。“原始意象或者原型是一种形象(无论这形象是魔鬼,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过程),它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并且显现于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任何地方。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神话形象。”荣格认为,原始意象是一种人类古老活动的经验在心灵深处的积淀,它来源于经验,并植根于人们的内心经验,它呈现的是远古人类的内心体验和集体无意识心理而不是后天的经验。而作为与人的后天经验有联系的另一种精神现象意象,与人生经历、记忆相关,并且能够呈现某种复杂经验,由此,荣格受到启发:既然意象能够呈现复杂经验,那么它就有可能呈现远古的原始的记忆。它们是“同一类型的无数经验的心理残迹”。“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它就像心理中的一道深深开凿过的河床,生命之流在这条河床中突然奔涌成一条大江,而不是像生前那样在宽阔而清浅的溪流中满淌。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重新面临那种漫长的时间中曾经帮助建立起原始意象的特殊情景,这种情形就会发生。”原始意象是人类进行创作的一个动力。原始意象来源于人类祖先重复无数次的统一类型经验。荣格用社会经验解释人类心理结构形式和原始意象的起源。荣格解释了意象来自内心世界和幻觉。原始意象在文学史中的模式化、反复性和不断置换变形表明,原型作为一种特殊的超越时空范围的独特载体,使人类文学活动的取向和追求得到规律性表现,从而使人性的相通性普遍性得到突现,使人性的历史生成、发展变化和承传通过感性方式得到反复显现。原始意象是原型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处于原型内部结构中的一个特殊层次。具体的说,处于原型核心位置的原始意象,是从感性到理念的中间环节和具体呈现,向上,它联系着抽象的、纯粹形式的原型;向下它联结着人的具体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二、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载体 集体无意识是由本能总量及其相关物原型所组成的。正如每个人都具有本能一样,它也拥有一个原型意象的仓库。而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载体。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全部理论的中心范畴,也是他原型美学前提性的假设,他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了的内容”。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被个人获得,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集体无意识是唯一依赖遗传,不依赖个人经验而独立的心理要素,是一种从难以计数的千百亿年来人类祖先的沉淀物。“集体无意识是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它不是从个人那里发展而来的,而是通过继承和遗传而来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为为原型”,原型这个词的意思是最初的模式,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模仿这一模式。集体无意识是一个储蓄所,它储藏着荣格那些通常被称之为原始意象的潜在的意象,如果没有现实的特定情势下原始意象被激活,原型将永远不会被感知,集体无意识也永远不会有具体内容和得到显现,它们都只能是一种虚像,是一种可以负载特殊情感的潜在和可能,而不是实在的可以解释的精神载体。原始意象是人类长期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它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原始意象。在古代表现为神话现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无意识激活为艺术形象,这些原始意象及原型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艺这个载体。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以本源的形成反复出现在艺术作品和诗歌创作中。三、原始意象与文学“创作的过程,在我们所能追踪的范围内,就在于从无意识中激活原始意象,并对它加工造型精心制作,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可见原始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原始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在古代表现为神话现象,然后在不同的时代通过无意识激活为艺术形象,这些原始意象及原型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艺这个载体。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以本源的形成反复出现在艺术作品和诗歌创作中。原始意象是文学创作的心灵底蕴。原始意象为构成文学形象的生活材料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一个形象至少包含一个以上的原始意象。原始意象选择的好坏,对于文学形象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原始意象应该具有普遍性、包容性与有益性。文学原型作用于创作的方式大体上有两种化合方式和模式化方式。在运用原始意象过程中,前者把原型与创作主体的禀赋、体悟、经验相融会,而后者则基本上套用既有的原型模式,既不加改造也无所创新。采用化合方式运用原始意象,往往有助于形成作品的张力,便于表达特定的情感和含义,也能有效地避免作品的肤浅与琐碎,还有助于作家风格的形成;而模式化地运用原始意象则不利于创作。原始意象到文学创作主要是通过化合的方式产生的,原始意象和无意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载体。总之,也只有当原始意象进入到对原型的解释时,集体无意识才能通过原始意象,作为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赖以产生的心理背景和心理土壤而推导出来。原始意象是荣格基本理论与文学沟通的桥梁。参考文献 1 荣格.冯川.荣格文集.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2 荣格.冯川.文学与心理学.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