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关
科学
演讲
关于科学的演讲
·费曼·
我了解科学,我很清楚科学的概念、科学使用的方法、科学看待知识的态度、它进步的原动力,以及它在心智上的纪律。因此,我将要谈一谈我所了解的科学。
任何人想要谈某个领域中的观念如何冲击另一个领域中的观念时,结果都会自曝其蠢,自找麻烦。在这个讲究事业专门的年头,没几个人能同时深入了解两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因此总是会在其中一个领域里出尽洋相。
很多古老观念早已演变成普通常识,用不着再作讨论或说明了。但是,当我看看周围的人时,就会觉得,跟科学开展这个大题目相关的诸多观念,并不是人人都能领略或欣赏的。没错,有很多人懂科学,懂得欣赏科学,特别是在大学殿堂之内,大局部的人都了解科学是怎麽一回事。
“观测〞是终极大法官
我要谈的第三个科学层面,是追根究柢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根底,是认定观测〔observation〕是“检验某些事物是否为真〞的大法官。当我们明白,观测才是“判断某个想法是否包含真理〞的终极大法官时,科学的其他面相或特色就都变得明显易懂了。不过,科学上的所谓“证明〞〔prove〕在这里的意思其实是检验〔test〕,对群众而言,这整个想法应该翻译为“任何法那么都必须接受异常情况的考验〞;或者用另一种说法,“『例外』证明了某个法那么的错误。〞这就是科学的原理。任何法那么如果出现例外情况,而如果这例外情况经过观测之後证实不虚,那麽原先设定的法那么就错了。
这些例外本身都是十分有趣的,因为它们显示了旧法那么的谬误。而因此,找出正确的法那么〔如果有的话〕,就是最教人兴奋的事。大家会深入研究这些例外个案以及其他出现差不多结果的情况。科学家总是在尝试找出更多的例外,判定这些例外情况的特性。这种过程愈开展下去愈教人兴奋。科学家不会企图掩饰法那么出了错这件事;刚好相反,这是一种进展和刺激十分的事。事实上,他还想尽快地证明他原先的想法有错误不周之处。
“观测是最後的裁判〞这个原理,严格限制了我们可以问的问题种类。我们能够问的问题只限於像“如果我这样这样做,会发生什麽事。〞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做做看,看看结果到底如何的。像“我应不应该这样做。〞以及“这有什麽价值。〞等类似的问题,完全是另一种形态的问题。
但是,假设有些不怎麽科学的东西,尽管我们无法透过观测来检验,却并不表示这个东西一定行不通、错误或者是笨得要命。我们并不是说,科学就一定是好的而其他东西就都不好。科学只考虑那些可以靠法那么进行分析的东西,因此所有现称作科学的东西全都被发现了;但还有很多遗漏掉的东西,是科学方法无能为力的。这不等於说那些东西不重要,其实从很多角度看来它们才是最重要的。
但在决定任何行动之前,当你必须决定下一步该做什麽时,永远牵涉了“应不应该这样做。〞这重考量,你不能单从“如果我做这些会发生什麽事。〞的角度来找出解决方案。你说,“当然可以,你可以先看看会发生什麽事,然後再决定想不想这些事情发生。〞但最後那一步决定你想不想这些事情发生,正好就是科学家帮不上忙的一步。你可以弄清楚将会发生什麽事,但你必须决定是否喜欢那样的开展方式。
“彻底〞不等於“科学化〞
从“以观测为裁判〞这个科学原理,还衍生出好几个技术性的後续结论。例如,观测不能做得太粗糙。你必须极为小心,也许仪器里头有一块脏东西,使得被观测的东西颜色变了,而跟你原先设想的不一样。你必须仔细检查观测结果,检查再检查,确定你很清楚所有的实验条件,确定你没有错误地诠释你所做的一切。
有趣的是,很多时候这种“彻底〞的做法、这种好习惯,会被误解或歪曲掉。当有人说某件事的做法很科学化时,许多时候他的意思只不过是这件事做得很彻底。我听过有人说德国很“科学化〞地屠杀犹太人,但其实这件事一点都不科学,而只不过是够彻底。在整个屠杀事件中,完全没有任何为了判定什麽而进行观测、检查所用的观测方法等类似问题。如果依照这种定义,早在古罗马时期或其他时期,当科学还没有像今天的进展,大家还不怎麽注重观测的时期,早就出现过“科学化〞的屠杀事件了。但在这些情况中,大家应该称之为“彻底〞或“彻底进行〞,而不是“科学化〞。
玩这种观测游戏时,有几个特别的技巧,所谓“科学的哲学〞谈论的其实大局部都是这些技巧。如何诠释观测结果就是其中之一。有个很有名的笑话说,一名农夫跟他的朋友抱怨他农场上发生了神秘事件:他养的一群白马吃的食粮分量比另一群黑马多。他为此担忧得要命,不明白为什麽会这样,直到他朋友提出也许他养了比拟多的白马。
这听起来很荒唐,但想一想有多少次当你在做各种判断时,也犯了差不多的错误。你说:“我妹妹着了凉,两星期之後""〞如果你仔细想想,这也是那种白马数量比拟多的情况。科学思考要求的,是某个程度的训练,而我们应该教导和传播的,正是这种训练,因为就算在最等而下之的层次,类似的错误都是不必要的。
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它的客观性。分析观测结果时必须客观,因为作为实验观测者的你,有可能比拟喜欢某个特别的结果。於是你重复这个实验好几次,但由於各种状况,例如有脏东西掉进仪器里之类的,使得数据变来变去,一切都不全在你掌握之中。但你希望会出现某种结果,因此每当出现你喜欢的数据时,你就说:“看,结果就是这样。〞再重复做一次实验,结果完全不一样,而其实也许在前一次实验中有脏东西在仪器里,但你视而不见。
这些说来好似很显而易见,但群众在衡量科学问题、甚至只是跟科学沾上边的问题时,往往没好好注意这些事情。例如,当你分析“股票涨跌〞跟“总统说过什麽或没说什麽〞有没有关系时,可能心中早有某些定见。
理论愈明确,愈有趣
另一个极端重要的技术重点,是提出来的理论愈明确,通常也愈有趣,换句话说,如果这个法那么愈是论述明确,测试它的真伪时就愈有趣。如果有人提出说,行星之所以会绕着太阳运行,乃是因为行星的物质有一种喜欢动来动去的倾向,让我们称之为“噢姆乎〞,这个理论同时可以解释好几种其他现象呢。那麽,这是个好理论罗,不是吗。不,它万万比不上“行星乃是在向心力的影响之下绕着太阳运行,向心力的大小与行星中心点及太阳中心点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理论。後面这个理论比拟好,因为它说的是这麽的明确;一切都很明显地不可能是运气造成的结果,行星的运行假设有一点点差异,就足以证明理论不正确。另一方面,根据第一个理论,就算观测结果发现行星四处乱动,你也可以说:“呃,这都是『噢姆乎』的奇怪作用。〞
因此,提出来的理论愈是明确,它的威力就愈强大,更容易受到例外的挑战,也因此更有趣、更值得花工夫去检验。
许多时候,“字〞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堆字凑在一起,提出一个假说,然而这些字的用法让你无法获得任何明确的结论。那麽这个理论就差不多毫无意义了,因为凭著“所有东西都喜欢动来动去〞这样的说法,你几乎可以解释世间一切事物了。哲学家在这方面谈了很多,他们说所有字都必须极端精确地定义。其实我不太同意这种论调,我觉得“极端精确地定义〞很多时候都不大需要、不大值得花力气去做,有些时候也不大可能做得到事实上,大局部时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但今天我不要陷进这些辩论里。
哲学家谈到科学时,其实大局部谈的是如何确保科学方法行得通的各个技术层面。这些技术重点在其他不以观测为最後裁判的领域中还有没有用,我就不知道了。我不会说所有事情都要用这个“从观测找例外〞的方法。在不同的领域,也许我们不用太在意字的意思或者法那么必须明确""等等。我不晓得。
新概念从哪里来。
谈了这麽多,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还没谈到。我说过,观测是检验一个想法的大法官。但想法从哪里来呢。科学的快速开展,迫使我们拚命创造一些方法来进行测试。但在中古时期,大家以为只要进行许多许多的观测,定律就自然而然地从观测结果里冒出来。但实际上定律并不是就这样出现的,其中需要更多的想像力。因此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新概念从哪里来。
其实新概念从哪里来无关重要,只要有新概念就好了。我们知道如何检定某个想法是对是错,而这些检定方法跟想法来自何方完全无关:我们只需把这个想法跟观测结果互相对照便可,因此在科学世界里我们并不关心到底新想法从何而来。
在科学世界中也没有权威这回事,一个想法是好是坏不是由权威人士来决定,我们再不需要找权威人士来帮助判断某个概念的真伪。当然,我们可以告诉权威人士一些事情,让他提出建议;之後进行测试,看看这概念是否为真。假设它不是,那麽也没什麽,只不过权威人士再没以前那麽权威而已。
科学家之间的关系起先是争闹不休,比一般人之间的关系要严重得多,例如在物理学刚开始萌芽的时候。但在今天的物理学界,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科学的争论很可能渗杂了许多笑声,争论的双方同样不那麽确定己见,他们往往各自构思实验,甚至下赌注赌结果。在物理学这一行,过去累积下来的观测数据是那麽的多,你差不多不可能想得出跟以前想法完全不一样的新概念,但同时又与所有的观测结果吻合无冲突。因此,如果你能从任何人或任何地方得到任何新东西,欢送都来不及了,根本不会争论为什麽谁谁谁会说“如此这般才对〞。
然而,很多科学领域并没有开展到这样,而是还像早期物理学界的情形,由於数据不多而出现许多争辩。我提起这件事,因为很有趣的是,如果出现一套独立公正的检核谁是谁非的方法,连人际关系都能够减少龃龉。
大局部的人发现“科学界并不关心到底是谁首创某个概念,或者是不关心观念创作者的原始动机〞时,都会十分惊讶。科学家会做的是聆听,如果对方说的听起来很值得尝试,他的想法很是与别不同,粗看之下没有和以前累积下来的观测结果矛盾,那麽就很让人兴奋,值得一试。你不会担忧他到底研究了多久或者是为什麽他要你听他说。就这方面而言,新想法从何而来根本无关重要。新想法的来源是“不知道〞,我们称之为人脑的想像,深具创造力的想像。
教人惊讶的是,一般人不相信想像力是科学的一局部。当然,科学家的想像力和艺术家的想像力是不一样的。最困难的,是要想像一些你从未看过的事物,这些事物必须跟已经看到过的东西完全吻合不悖,同时又要和已被想出来的完全不同;此外,它更必须是一些明确、不模糊的设想。那真是困难呀。
法那么真是奇迹
顺带一提,单单是有法那么可让我们验证,就已经是奇迹了。能够找到像重力的平方反比律,还真的是个奇迹。我们并没有真的了解这个定律的种种,但它把我们带到“预测〞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还没著手做实验,它就告诉你在这个实验你可以预期会发生什麽。
很有趣而且绝对重要的是,科学的各个法那么必须并行不悖,相互没有矛盾。由於观测结果同样是那一些,因此不能说一个法那么这样预测,另一个法那么却有不同预测。所以,科学并不是专家玩意,而完全是全宇宙通行的。我在生理学谈到原子,在天文学、电学和化学也谈到原子,它们是共通的,必须相互不矛盾。你不能随意从一些不以原子造成的东西开始。
更加有趣的是,经过推理之後,我们猜测出法那么;而这些法那么呢,会慢慢愈来愈简化,至少在物理学界是如此。之前我提到过化学法那么和电学法那么的合而为一,这是很漂亮的例子,事实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似乎,描述大自然的各个法那么都带有数学味道。但这并不是“以观测为裁判〞的结果,数学也不是所有科学必须具备的特性,只不过,碰巧我们的法那么可以用数学的形式来写出,至少在物理学是如此,而且更据此可作出威力强大的预测。至於为什麽大自然是数学的,那么是一个谜。
不据理猜测,才是不科学
现在我要谈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旧有的定律可能是错误的。观测结果怎麽会是错的呢。如果一切都经过仔细核证,怎麽还会错。为什麽物理学家永远都在修改定律。答案是,首先,定律并不等於观测结果,以及第二,实验永远都不准确。所有的定律都是猜测出来的定律,而不是观测结果告诉你一定会怎麽样怎麽样。它们只不过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