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党性
教育
授课
艺术
什么是
谈党性教育课的授课艺术|什么是党性
摘 要: 党性教育课是党校的必修课,增强党性修养是党校教育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本文认为,要提高党性教育课的实效性,除了认真备课外,还要讲究授课艺术,在授课中做到逻辑严密,形式灵活;事理结合,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声形并茂;态度真诚,善于诱导;重视开头,讲究结尾,从而使党性教育课入脑、入心,产生实效。
关键词: 党性教育 授课艺术 实效性
党性教育课是党校的必修课,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1]党校作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是党校教育的最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但是,由于党性教育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其理论性强,突出党性,同时党性修养又注重“自我〞,贵在自觉,而学员多是干部,其阅历丰富、思想成熟,面授时间少,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党性教育课的实效性便成为一大难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除了认真备课外,授课是个关键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讲究授课艺术,运用启发诱导、寓理于事等方法,入情入理地灌输正面道理,贴近实际解读热点、难点问题,用生动的语言吸引人,用真诚的态度感染人,必将极大地调动学员听课的积极性,激发学员接受理论的自觉性,从而使党性教育课入脑、入心,产生实效。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逻辑严密,形式灵活
党性教育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授课对象大都是干部,他们对党的理论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甚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认识与理解不系统、不全面。教师在讲课中如果层次不分,逻辑混乱,就会使学员不知所云,甚至产生质疑,进一步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严密的逻辑顺序可以使教学内容丝丝入扣,合情合理,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还可以使课堂教学紧扣主题,通过逻辑思维设问、反问,使学员不断地产生兴奋感,保持旺盛的听课欲。因此,教师应注意授课内容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作铺垫,后一环节又是前一环节的开展,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善于运用逻辑的力量抓住学员的思维,使学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所讲述的道理,接受理论和观点,到达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理论的枯燥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弥补,比方互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这些教学共同的特点就是师生互动,通过师生双方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共同探讨,最终明确结论。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枯燥与沉闷,活泼了课堂气氛,符合学员的学习特点,调动了学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关键的是引发了学员积极思考,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得出正确结论,进而转变思维,改变行为,实现党性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事理结合,深入浅出
所谓事,就是讲课中要举的事例;理,就是讲课时所要阐述的道理,只有把事理结合好,才能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事理结合,深入浅出,必须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事例。特别要注意防止事理相悖和前后矛盾。举例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说明道理。因此,事例必须为道理效劳。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鲜明的比照、恰当的比喻和精炼的概括,从普遍的现象中引申出深刻的哲理,做到把共性的问题个性化,原那么性的问题具体化,抽象的道理通俗化,深奥的道理透彻化,枯燥的道理生动化。
二是要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好。要把二者结合好,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四点:第一,要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就是要坚持“党校姓党〞的原那么,要坚信大道理的巨大威力;第二,讲大道理要联系小道理。使情、理、例融为一体,把大道理讲得入耳入脑入心;第三,讲小道理要上升到大道理。如果不上升到大道理,学员的思想就难以升华,觉悟就难以提高,甚至萌生消极因素;第四,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就是说当大道理和小道理发生矛盾时,必须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否那么,小道理就会变成背离大道理的歪道理。
三、语言生动,声形并茂
“从信息论观点看,课堂教学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语言便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能否准确使用美的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2]。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板着面孔,讲话单调枯燥,那么讲课就只能进耳,不能入心。如果教师在讲课中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就会大大活泼课堂气氛,使学员乐于接受。所以,要想上好党性教育课,必须认真锤炼授课语言,做到声形并茂。而要想使语言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注意吸收四种艺术长处:一是相声的幽默。相声既有逗趣的“疙瘩话〞,又有夸张、比喻,运用得好就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员;二是小说的形象。小说在描述典型人物、生动事例、感人情节的时候,常常是绘声绘色,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三是戏剧的冲突。要注意学习戏剧中形成冲突和处理矛盾的艺术,也就是说,在讲课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用矛盾的冲突来叩击学员的心灵,以陶冶情操,锤炼党性;四是诗歌的激情。在讲课的整个过程中,语言要抑扬顿挫,如在冲动人心之处时要充满激情,充分表达爱与憎,以自己的感情来感染学员。
四、态度真诚,善于诱导
党性教育课不应是单一的灌输说教,而应是师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交流。通情才能达理,入情才能入理。教师只有以真诚的态度与学员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所讲的道理才易于被学员接受。如果教师居高临下,不注意与学员进行心灵沟通,交流感情,只是一味用大道理训人,便很容易使学员产生逆反心理,听不进任何道理。因此,教师要经常站在学员的角度,分析学员的思维,对他们的利益诉求表示理解,正视社会“潜规那么〞的存在,在取得一定认同的根底上加强教育引导。教育引导离不开对学员进行正确的理论灌输,但灌输不等于把观点强加于人。特别是对于干部学员来讲,强加于人的观点和见解让人难以接受,更难使其自觉地应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方式,使学员对理论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教师的诱导主要在于调动学员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员对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发问、质疑、分析,甚至是辩论,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五、重视开头,讲究结尾
一堂党性教育课要取得好的效果,开头和结尾十分重要。课开头开得好,一下子就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讲课用的开头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有:一是直接破题,就是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如热点理论的讲授;二是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引发兴趣。如党课老题新讲;三是引用名言警句或令人震惊的事实,富含哲理使人深思,使学员感受到听课的价值;四是讲故事或幽默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学员更乐于接受,等等。
结尾一般没有固定格式,常用的方法有四种:一是照应开头,结尾点破。就是对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到最后来点破;二是引用名言,指明方向;三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只提出问题,不给出答案,而是让学员去积极思考,以到达提高认识的目的,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四是归纳小结,指出重点。总之,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既点明要旨又富有哲理,饱含激情,发人深省,令人回味,使教育产生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2]陈志发.课堂教学要给学员美的享受.学习时报.第1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