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安全文化》之航运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935941

大小:19.25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安全文化 2023 安全 文化 航运 文化建设 思考
航运平安文化建设的思考 :探讨了航运平安文化的起源和开展,研究平安文化与其假设干要素的要素,提出航运平安文化的建设理念。 关键词:平安;航运管理;平安文化;航运平安文化 1.概述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常我们在文化中成长,所思所梦都依循文化标准,文化所重视的,我们也重视,文化所憎恶的,我们也憎恶。每个航运管理工作者、船员都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需求、欲望、抱负,这些都是航运管理工作者、船员所必须面对的。 1.1文化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阶段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开展而开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起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近年来,人们把文化与知识领域结合起来,使实际生活中的文化出现了明显的组织特色,例如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平安文化、商业文化及社区文化等,这些都不是原有对“文化〞的定义所能解释的。这些“文化〞都带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有各自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种以组织或行业冠名的“文化〞,其载体大都以文化生活为主,如读书、艺术表演等,其目的是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进而实现组织或行业的目标。 1.2平安  狭义的平安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平安,如航运平安,具有技术平安的含义。广义的平安概念扩展到生活平安与生存平安,如国家平安、城市平安、水平安,其实质是一样的。平安是作为客体的有机系统效劳于作为主体的系统控制者的相对稳定性,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可接受影响的相对程度。 1.3平安文化相对于广义文化,有人将平安文化定义成“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平安而创造的一切平安物质财富和平安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姑且将这一定义所描述的平安文化称为广义平安文化。 平安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局部,这是平安观念和平安行为准那么的总和。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1AEA)的国际核平安咨询组(INSAG)出版了平安文化一书,对平安文化下了这样的定义:“平安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平安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证。〞英国健康平安委员会核设施平安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INSAG的定义进行了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平安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平安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两种定义根本上把平安文化限定在人的精神和素质修养等方面,我们将其称为狭义的平安文化。 平安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体制,由单位的政策和管理者的活动所确定;二是各级人员适应上述体制并从中获益所持的态度。平安文化的成功也取决于这两方面的因素,即政策、管理方面的和每个人本身的承诺和能力。 1.4平安文化的本质“平安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英文为“SafetyCultrue〞。而“Cultrue〞一词,中文一般译为“文化〞,但该词还有“教养、陶冶、修养、培养〞等意思。按照INSAG和HSCASNI对平安文化所作的定义来看,将“SafetyCultrue〞翻译成“平安修养〞或“平安素养〞似乎更确切。 实际上,促进平安文化开展的目的应该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平安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而平安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珍惜和重视,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平安健康的要求。人的这种对平安健康价值的认识以及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平安的行为标准的表现,正是所谓的“平安修养(素养)〞。平安文化只有与人们的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安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平安文化的本质,或者说是大力倡导推行平安文化的根本目的。狭义平安文化的概念就反映了这个本质。 广义平安文化的概念包含了人类所创造的平安物质财富和平安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将这一概念应用于企业平安生产实践或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必然会推论出平安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结论,并由此产生出平安科学技术、平安法规制度、平安设施设备、平安宣传教育、平安管理体系、平安理论知识等统统都是平安文化的范畴的观点。这种观点即使没有错误,对于推动平安工作也没有多少好处,因为它很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感情上的抵触或工作上的茫然。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平安生产工作中应该使用狭义的平安文化的概念。本文下面的论述中如不特别说明,凡用到“平安文化〞一词,均指狭义平安文化。 1.5航运平安航运业向来以高风险著称,船舶经常长时间在海洋上航行,由于海洋环境复杂,气象多变,随时都有可能遇上狂风巨浪、暴雨、雪、雷电、海啸、浮冰等人力不可抗衡的海洋自然灾害的袭击。最近30年,随着航运业的开展,船舶逐渐实现了大型化、专业化和高速化,大量船舶活动于港口和海上,潜在的海事风险概率没有减少反而增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长期以来,为了改善船舶航行秩序,保证海上交通平安,国内国际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有深入研究。事实说明,约80%的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要降低海上事故,重在平安管理。 2.航运平安文化的产生和开展航运平安文化是航运界所有相关行业在航运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关于平安生产、平安生活、保护环境的精神、意念和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航运平安价值与航运平安行为准那么相互融合的表达。航运平安文化建设是预防海上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船员、海事执法与检验人员、港航企业员工的平安素质为主要任务,对预防海上事故的发生和保护海洋环境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航运平安文化现已成为港航企业里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局部。国际海事组织(IMO)在航运平安文化的建设和开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涉及航运平安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开展经历了相互联系的3个阶段,并导致了3种航运平安管理文化的产生。 根本阶段——惩罚文化的产生:海上发生的人身伤亡、船舶、货物灭失和环境污染导致惩罚文化的产生。其根本主题就是明确并分配责任,通常是将责任归结到事故链的最后一个人。其根本原那么是惩罚的威胁影响着公司,因而个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使平安得到优先权。 第二阶段——外部符合文化的产生:外部法律、法规(如SOLAS74公约、MARPOL73/78公约、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那么、载重线公约、STCW78/95公约等)框架的建立和开展——在实际伤害开展前明确的危险点,从而导致遵守外部规那么的符合文化产生。高级阶段——平安自我管理文化的产生:与第二阶段建立外部施加的符合标准所不同的是,在高级阶段,每个航运公司在公司内部建立具体的平安管理体系,落实内部平安管理和组织,每个公司和个人都对平安营运和防止污染的措施负责。从公司内部主动地控制人为因素,而不是由外部施加于他们,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平安营运由那些被失败的推论所直接影响着的人们来组织实施。 历史上,航运平安和防止污染的公约、规章都或多或少带有惩罚文化和外部符合文化的特征。IMO通过ISM规那么及其在所有成员国的强制实施是向创造平安自我管理文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平安管理方式由被动反响型向主动预防型的根本性转变。 然而,平安自我管理文化的产生并不代表外部符合文化和惩罚文化的消亡,平安自我管理文化也不能完全替代另外两种平安文化,自我管理并不对其自身完全有效。为使航行更平安,海洋更清洁,以上3个阶段同时并存是必需的,因为在影响公司和个人的行为方面,每一个阶段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3.平安文化与其假设干要素的关系 3.1平安观念与平安文化平安观念是开展平安文化,做好平安生产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关于平安的定义众多,在一般辞典中,平安系指没有危险。由于人们主观上对平安的认识不同,判别平安或不平安有多种标准,也有人认为“平安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将平安定义为“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风险〞是指“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结合〞。国际劳工组织将危险定义为“可造成人身伤害或损坏的固有的潜能〞。同样地对事故也有多种概念和定义,通常情况下,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平安总是与危险、风险、事故伴随在一起的。 事故的能量转换理论认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的抵抗力,或是使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由于物质与能量的互换关系,物质的危险作用可认为是能量危险作用的一种形式。一起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能量源)与引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故引起的人体伤害可解释为由于能量的转换而造成的机体破坏。机械能的转换可造成外伤,热能、电能、化学能或辐射能可造成烧伤或其他伤害。存在超过一定数量(临界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这里“一定数量〞或临界量意味着超过该数量的意外释放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设备、设施)的抵抗力或抗干扰的能力,从而会导致人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海因利希(H.W.Heinrich)统计研究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1:29:300法那么,又称海因利希法那么,分析了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与事故发生起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即严重人身伤害的事故起数总是少于轻微伤害事故起数,轻微伤害事故起数又少于无伤害事故(即未遂事故或称事件)起数。 该法那么说明:尽管事故发生是小概率现象,单起事故伤害程度的大小受偶然因素支配,但从大样本量统计分析,事故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同类轻微伤害事故或事件屡次发生,当到达一定的概率后,必然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因此,如果要防止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必须从防止无伤害事件和轻微伤害事故发生做起。换句话说,引发无伤害事件或轻微伤害事故的原因同样可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发生。为了预防事故,必须分析无伤害事件的原因,在发生重大伤害事故之前,采取预防对策,消除或监控产生伤害的根源[2]。 事故的根源是由于存在危险的能量或危险物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可归纳为人的不平安行为和物的不平安状态。这里人的不平安行为包括人因失误和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平安状态包括生产活动中的设备、设施、场所以及环境条件的危险状态等。在我国国家标准中将“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平安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定义为事故隐患。 理论研究和大量事故调查的实践说明,事故隐患,即人的不平安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物的不平安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隐患险于明火〞。 在平安文化的建设和开展过程中上,要树立“平安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正确观念,要纠正“经济开展,事故难以防止〞的错误观点。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开展,使危险设备、设施、场所增加,人们的生产活动增加,隐患也会增加。但只要树立科学的平安观念,尤其是开展先进的平安文化,采取正确的平安防范措施,有效地监控危险源,防止出现隐患,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国外工业兴旺国家的平安文化建设实践和平安水平已是有力的证明。 3.2平安科学技术与平安文化文化的开展总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开展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创新成果是文化的构成要素,是文化丰富和开展的坚实根底与驱动力量。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作为文化的属性、特点和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和突出,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最根本和最活泼的构成因素。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的每一重大发现。甚至是仅仅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改变唯物主义的形态,改变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根本趋向。当平安科学技术以平安文化的形式作用于社会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开展的同时,就会对人们的思想、精神与道德的升华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3]。因此,平安科技进步与创新程度决定着全民的平安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同时也决定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开展程度。平安科技创新是平安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