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土地整治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932343

大小:19.65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土地 整治 机制 创新 探索 思考
土地整治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 土地整治是一项利国利民工程,它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统筹城乡开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各级国土部门正在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及114.7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土地整治正在实现由重数量轻质量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加快推进土地整治机制创新迫在眉睫。为加快推进“土地整治+〞新模式,市整理办成立调研组,对XX县区“以奖代补〞试点新模式进行调研,围绕完善土地整治创新制度,构建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土地整治对经济社会开展、国土资源管理的支撑水平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开展土地整治机制创新的积极意义 (一)土地整治机制创新是拓展土地整治功能的有效途径 农业专家认为,土地整治不仅要为增加耕地面积而创新工作机制和运作模式,还要在保障数量的根底上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全面落实我市“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提出的114.7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作为土地整治工作的参与者、管理者,我们认为,土地整治必将从传统的田水路林村整治逐步转向山水林田湖的综合整治。这要求土地整治从耕地生态管护开始做起,从改善农田微观小生态向维护整个生态体系与宏观生态格局转变,更要立足开发、保护、整治“三位一体〞的格局,向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转变。对于土地整治功能的拓展,更要注意把土地整治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相结合,使耕地及其农田设施适应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和各类适度规模经营,做到建设用地整治和农地整治同步进行,推动乡村土地优化格局。 (二)土地整治机制创新促进了安陆经济社会开展 安陆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开展理念,加快建设‘四个城市’〞的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XX县区经济开展仍将保持合理的增速,而各项建设也必将占用大量的土地,破解“保耕地、保开展、保生态〞的难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课题。而加快推进土地整治机制创新,提升国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将成为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xx市局党组部署开展的“抓创新、解难题,出特色、树品牌〞活动,也要求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魄力,破解难题、建立机制、完善制度,促进国土工作上台阶。 二、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土地整治机制创新 分析安陆土地整治工作实际,土地整治机制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探索开展“先建后补〞模式试点 在总结XX县区市王义贞镇朱桥村“以奖代补〞土地开发工程经验的根底上,可以探索开展土地整治“先建后补〞试点工作。运行方式为: “先建后补〞工程的运行方式首先是由符合申报条件的农民联户、家庭农场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按照申报要求上报申报材料,市国土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工程再次申请上报xx市局、省厅;省厅、xx市局组织相关人员对申报工程通过现场踏勘和上报资料审查的方式严格把关“先建后补〞工程的立项,对符合建设条件的工程下达入库通知;然后由工程业主自筹资金自主负责工程的工程建设;工程完工并通过xx市局、省厅竣工验收后申请资金拨付,最后财政部门依据国土部门出具的竣工验收意见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并套算目录册工程单价,按工程立项时确定的补助比例核定补助资金。资金拨付实行财政集中支付直拨,由国土部门提交拨款支付申请,市财政局通过集中支付直接拨付至申请人和单位。 (二)探索开展土壤保护与修复工程 土壤保护设计。土地平整过程中要尽量减少重型机械的使用,研究使用精细化平整的铲土机和推土机,采用精细化土地平整的流程与方法,促进农田保土、节水、保肥和增产;建设用地复垦过程中要事先设置拦挡排土(石、渣)的装置,有序堆放弃土、建筑垃圾等,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弃土、建筑垃圾等应按照相应防治标准设置专门处置场进行污染隔离,同时,积极采用先进的生态化工程技术(如:植物措施)进行建筑垃圾循环处理;田坎设计时要尽量尊重自然、遵循地形变化规律,保持水土、稳固地坎,田坎修筑时要倡导生物田坎技术的推广,尽量就地取材,防止硬质田坎。 土壤改良与修复。推广耕作层的剥离与回填,优化土壤剖面重建技术与工艺。耕作层剥离时应对剥离区域进行充分调查,根据现状表土的质量、厚度以及回填需要的土方量来确定剥离厚度,以保证最有效剥离;剥离后耕作层存储的位置应避开低洼及水流聚集处,储存时应用薄膜覆盖堆土,保存期长时可播撒有培肥地力的草籽进行临时绿化,防止耕作层肥力流失;表土回填前应先铲除地表的泥结石,回填过程中要保证其地形协调和高度一致。与此同时,针对建设用地复垦的土地应积极采用生态改良的方法,通过植物修复工程、农田秸秆处理技术、测土配方等方法进行土壤改良与修复,改善土质、增加地力。 (三)探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田块生态化设计。一个区域的地形与地相的组合、植物的配置等诸多因素处于一个复杂的组合状态下时能为物种栖息构造最理想的环境。土地整治在保证农田规模化、集中化生产的同时,应有意保存或设计,承载生物多样性功能的小片林地、树篱等。通过构建马赛克样式、具有多孔和透水性的农村空间基质,提高景观空间异质性,为生物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和环境,确保较多物种的孕育。 沟渠生物保育设计。沟渠设计应尽量增加沟渠的蜿蜒性以及断面的多样性,尽量减少硬质沟渠,还可采用连锁块、土质沟渠等能增加水土交换的生态沟渠形态;引导绿色生态材料和生态混凝土的使用,鼓励支渠铺设膨润土防水毯、土壤固化剂,沟渠底部可采用块石堆砌或者设计纵横相连的生态带。为保证水生物栖息环境,还应进行生态孔洞、深槽和复式断面的设计,为生物提供栖息藏匿场所,保证水流量的稳定,维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机制创新是农村土地整治事业长远开展的活力和动力,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和时代变化的需求。不断加快土地整治创新的步伐,是为更好地发挥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引导工商资本开展适度规模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创新,是对现有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管理的一种突破和改革,对推动目前工程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技术创新支撑不够。目前我市的土地整治工程仍以传统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主要原因:一是土地整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缺少技术支撑。二是从业机构的技术能力与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不匹配。 2、投资标准总体徧低。当前土地整治工程按平原地区1500元/亩,丘陵地区2500元/亩为投资标准,按照当前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精准扶贫及生态土地整治等实际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工程区生产、生活、生态的需要。 3、技术标准尚未明确。生态土地整治是今后开展的主要方向,但目前生态整治还没有具体的技术标准标准,造成实际操作缺乏技术支撑。 相关建议: 1、制订生态土地整治的技术标准。明确土地整治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标准,给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提高土地整治+投资标准。在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上,宁可小而精,防止大而全,争取建成一片、亮化一片、造福一方。在目前土地整治工程投入偏低的情况下,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现工程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建设标准,按xx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施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实施主体;统一结算验收;统一后期管护。并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困政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向村庄整治加大资金投入比例。 3、加强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牢固树立生态整治的理念,在工程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在保障工程使用效率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扩大生态沟渠、生态护彻、生态田间道路的建设比例。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