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927497

大小:21.49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重庆市 农村 留守 老人 现状 对策
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对策 田方利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开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我国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开展中国家之一。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尤为严重。截至2023年底,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97.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3.02%,近5年来,老年人口每年平均递增0.8%。其中,农村老年人口314.8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46.5%。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是一种不容无视的社会现象,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健全社会效劳保障体系面临的新焦点。 一、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调查 据重庆市老龄办的调查数据显示,重庆市空巢、类空巢家庭81.7万户,农村留守老人134.3万人,占全市农村老年人口的39.2%,其中,男性68.5万人,女性65.8万人。从经济状况看,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47.32万人,占35.23%;年收入1500元~5000元的74.65万人,占55.59%,即约91%的农村留守老人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从健康状况看,身体健康的66.39万人,占49.44%;身体差的67.9万人,占50.56%,其中身患重病15.84万人,比例达11.8%。半数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身患疾病。农村留守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的原因,在经济、情感、心理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他们面临许多急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一)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目前,全市除渝中区无农村人口外,其余37个区县中有23个区县农村空巢化家庭超过30%,有9个区县农村留守家庭超过50%。子女赡养费和农业劳动收入成为农村留守老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这种经济支持十分有限,大局部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 (二)身体和医疗情况较差 农村留守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老人要高,健康状况很差或较差占70.8%,身体状况一般占24.1%,患慢性病占66 %。患病老人中,有32.6%不去医院或乡镇医务所治疗,其中有近50%的老人是因为经济困难,19.5%的老人是因为没有陪同或交通不便。尽管重庆市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留守老人根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老人对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费用承当困难。 (三)精神文化生活较贫乏 由于子女长期在外打工,留守老人长期独处,心里话没处叙说,很少有文化娱乐活动。有52.2%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47.3%的老人子女一年回家探望一次,22.1%半年探望一次,19.6%一个月探望一次。农村留守老人一半以上孤独感强烈,在独居和没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以致老年人在精神慰藉上较差。 (四)隔代教育导致心理负担过重 据2023年重庆市教委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数据统计,3岁~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97.7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中四分之三以上是属于隔代监护,隔代监护人数78.35万人,占留守儿童的80.17%;上代监护人16.36万人,占16.74%,孙子辈教育任务落到老人身上。留守老人們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随着农村交通开展迅速,互联网络得到普及,社会问题更为普遍。老人们会感到管教孙辈力不从心,隔代教育给农村留守老人带来较重的心理负担。 (五)生活照料等社会效劳需求较普遍 农村留守老人中,无人照料、无配偶照料占了相当高的比重。据抽样调查统计,69.4%的留守老人生活可以自理,有30.6%的留守老人生活局部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56.9%的留守老人在家中有人照料,其中配偶照料占83.3%,有子女照料的占10%。独居老人生活照料问题尤其突出,大多数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 二、重庆市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形成的原因 农村空巢化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口老龄化开展、社会经济转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等,从家庭和个人的角度分析,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子女外出打工 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留守老人逐年增多。抽样调查中,因子女外出打工而造成“空巢〞的占81.5%。此外,子女外出求学经商、异地嫁娶也是空巢化形成的原因。 (二)家庭结构趋小 由于上世纪的方案生育政策,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421〞家庭模式在农村逐渐增多,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家庭模式日益减少,如果一对年轻夫妇异地安家,便可造成一个或两个家庭老人空巢独居。 (三)养老观念变化 调查发现,有37.9%的老人不愿与子女同住,说明老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老年人对子女养老的依赖性减弱,希望清闲过好晚年生活。 三、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对策建议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开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效劳政策,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合力〞。因此,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题,提高其生命及生活质量,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根据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对关爱农村留守老人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府关爱,完善保障制度,健全效劳体系 1.提高留守老人养老保障水平。一是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标准,提升保障水平。二是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补助标准和医疗费报销额度,减轻留守老人医疗负担。三是加大低保存守老人的救助力度,将困难留守老人列为重点救助对象,提高70岁以上低保存守老人分类救助标准。 2.完善贫困留守老人养老效劳补贴制度。为帮助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解决养老效劳困难,重庆市已出台了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效劳补贴实施方法。2023年7月起,对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中年满60周岁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和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中的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养老效劳补贴。类似养老效劳补贴制度可建立自然增长机制,使农村留守老人能享受生产帮扶、生活照料、医疗陪护和入住养老机构等多层次养老效劳。 3.促进社会公共效劳均等化。由于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农村老年人(五保对象除外)根本享受不到社会公共效劳。一是培育开展村级老年协会,反映留守老人诉求,维护老人合法权益。二是拓展和完善现有村级公共效劳中心场地和功能,为留守老人提供日间托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效劳场所。三是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敬老院,在满足“五保〞等老人入住需求根底上,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托养效劳。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在村镇兴办养老院,为有条件的留守老人提供效劳。 (二)弘扬敬老美德,发动社会帮扶,注重精神关爱 1.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加强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形势的宣传,使全社会关注和关爱留守老人。二是将孝道文化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点,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三是媒体积极宣传孝亲敬老的典型,形成孝亲敬老的社会风气。四是从法制角度强化家庭赡养的责任和义务,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开展结对帮扶。一是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妇联优势,以志愿者的身份帮助留守老人解决生活困难。二是将帮扶纳入扶贫攻坚、干部大下访等活动,予以物质帮助和情感慰籍。三是在村委会和老年协会组建生活照料、生产帮扶、精神关爱等留守老人效劳队伍。 3.注重精神关爱。一是推动老年大学向农村社区延伸,建设健康娱乐的精神家园。二是通过重阳敬老月宣传、慰问走访,丰富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三)强化家庭责任,履行赡养义务,建构养老保障根底 1.完善家庭赡养制度。细化重庆市实施老年法的具体方法,完善包括精神赡养在内的家庭赡养制度。 2.抓好“回引工程〞和“农转城〞工作。稳固扶贫成果,开展农村经济,为农村青壮年提供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的时机及生存条件,减少空巢家庭。 3.建设老人宜居环境。结合社会主义新農村建设和村镇改扩建,引导村民集中建房居住,完善交通、商贸、教育、医疗、养老等效劳功能,改善老人生存条件。同时,倡导开展老少邻居住宅,便于子女对老人的探望和照料效劳。 作  者:重庆市民政局组织人事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马 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