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共产党员
始终
构建
和谐社会
贡献
共产党员要始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奉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今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2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围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再次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两个重要讲话,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人类社会开展的历史与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与现实的结合上,深刻说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根本特征、重要原那么和主要任务,科学答复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对全党全社会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开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意义
(一)必须从全局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开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表达了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要立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开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开展方面人均gdp已突破202300美元。国际经验说明,一个国家人均gdp从202300美元到3000美元过渡的这个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加快开展,快速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行为容易失范、社会问题急剧增多的敏感时期;既有巨大的发慌潜力和动力,又充满各种困难和风险。只有认清形势、决策正确、举措得当,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形成社会合力,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任务的提出,正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
要立足于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和平与开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西方敌对势力没有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开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开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开展机遇,也面临各种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的严峻压力。我们要有力回应来自外部的挑战和风险,牢牢掌握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营造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态势,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把各种社会关系调整到融洽、和谐的状态。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开展、社会稳定。这是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深刻认识并把握住这一点,对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做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和效劳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要立足于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使命,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是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能不能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展的成果,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保证广阔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能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这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要实现和完成我们党的执政使命和三大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和效劳的自觉性。
(二)必须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义的重大奉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的历届领导集体,一直高度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探索和认识。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到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到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假设干重大关系,再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上,实现了三次重大突破,即: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位一体,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开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设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开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开展是一切人自由开展的条件,并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根底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异,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实现人的全面开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列宁领导俄共和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根底上丰富和开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列宁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科学而合理地支配社会的生产和分配,才能使所有劳动者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为丰富和开展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作出了重大奉献。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既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开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开展。
第三,我们还要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文明中关于社会和谐有益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实现社会和谐,建立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在我国历史上,儒家、墨家尤其是道家,他们都曾提出过社会和谐的思想。如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荀子的“和那么一、一那么多力〞,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在西方思想史上,古希腊哲学家很早就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曾说,什么是最美的—和谐;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亚里士多德认为,中等阶层对国家政权的稳定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还是西方的和谐思想,都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理想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尽管如此,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从中吸收和借鉴有益的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列宁有句名言,只有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才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正是以人类的共同文明成果为根底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充分说明了我党立足当代、面向世界、超越传统的宽广眼界和博大胸襟,表达了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伤风和品质,表达了我们党正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勇气和智慧。
(三)必须从整体上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方面二十八个字,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特征科学而精辟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关系的和谐,又包括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表达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整体上而不是从某个方面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整体的全面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在某些局部领域和环节上实现和谐,而是要实现整体的、全面的和谐。重点是努力追求和实现三个方面的和谐: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社会成员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利益上还将存在矛盾和差异。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社会利益关系将日趋复杂。追求并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创造了制度根底,但个人与社会之间仍然不可防止地会产生这样和那样的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不断给予每个社会成员以更多的关心,尊重个人在社会开展进程中的地位、价值和尊严,把社会的开展与进步最终表达和落实在每个社会成员的开展和完善上。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在开展进步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脆弱、能源危机等问题的困扰。只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真正表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理念。
第二,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也必然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其根本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它首先表现为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逐步改善。其次,还表现为社会各阶层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同时,还表现为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开展观,各方利益协调,社会管理标准有序。另外,也表现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的素质大大提高。
第三,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根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民主是和谐社会得以长期维持与维护的根底,是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与理想目标;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需要民主法治的支持,需要以民主法制为根底。
(四)必须从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那么和主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以经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