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县委
理论
中心组
学习
会议
致辞
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组织召开这次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主要目的是,通过集中学习和讨论,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推动落实;同时也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发动。这次会议副县级以上领导首选进行了集中学习,在学习思考的根底上,有关领导同志围绕新农村建设、结合分管工作分别作了发言。听了之后,我很受启发。下面,谈几点认识,同大家交流。
一、充分认识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承担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使命。
第一,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开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与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着眼点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开展。只有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开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开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开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共享开展成果,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科学开展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农业丰那么根底强,农民富那么国家盛。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如果农业根底不稳,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农村开展长期滞后,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就会受到影响。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开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开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置力,有利于支撑我国日益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推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底。农村的安定和谐是全国安定和谐的根底。汉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的、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开展,便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根底。
第二,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这说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既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农村改革开展目标一脉相承,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主要表达在五个“新〞上:一是新在战略性。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当中的集中表达,也是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选择。这决定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也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长远选择,不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项战略任务。二是新在阶段性。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有其历史阶段性,即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我国体制深刻转化、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化的时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和条件初步具备,统筹城乡开展在许多方面得到表达,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度增加,“多予〞有了良好开端,“少取〞迈出了历史性步伐,“放活〞正在积极推进。三是新在政策性。中央从20x年以来连续下发了三个支持和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x年的一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核心;20x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经济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生产力开展的关键;20x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这些都是富裕农民、加强农业、繁荣农村的重大举措,构建了党中央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完整的政策体系。四是新在群众性。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要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要引导扶持,不搞包办代替。这充分表达了新农村建设的群众性,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也说明,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五是新在长期性。我国是一个开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人口多的根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必然是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也必然是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不是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三,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开展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在建设中应把握的具体要求和应遵循的重要原那么。一是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开展为中心。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把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新农村建设必须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广阔农民群众是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必须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举不高举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充分调动广阔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潜能,引导农民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将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统筹兼顾,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逐步推进。关键是充分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开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合理确立目标和任务,首先集中力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切的问题。四是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战略举措,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真正让广阔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在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搞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搞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搞包办代替,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五是新农村建设必须不断创新农村开展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村开展体制机制,是农村改革开展稳定的根底,是农民利益得以实现的保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农村一场重大变革,必然给我们的开展观念、领导方法、工作部署、投资重点等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破除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开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不断激发农村开展的活力,扎实有效、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抓好县域经济载体建设,以县域经济的大开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突破
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只有抓住这个载体不放,并推动其迅速开展和振兴,才能筑牢筑强新农村建设的筋骨和脊梁,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大突破。根据省市把县域经济开展作为新农村建设载体的总体部署,我县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坚持以一壮三增(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开展后劲)为主要目标,以三化联动为总方向,以工程立县为总方略,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农业现代化为根底,以城镇化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开展,走出一条具有我县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按照县十三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扎实推进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强力推进工业化。工业化是经济开展的必然阶段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实现县域经济的振兴,关键是实现第二产业的振兴。必须坚持把开展第二产业摆在首要位置,依托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和招商引资,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第二产业膨胀式扩张。一是着力促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规模竞争力,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要围绕做大做强六大支柱行业,发挥比较优势,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根底,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行动,加快在矿产资源深加工中生成制造业,在农业中生成工业,在配套经济和链条经济中生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努力形成六大支柱行业并列开展、共同发力的局面。尤其要充分利用好建设新农村和省支持辽西北加快开展的政策机遇,更加注重培植与“三农〞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加快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展,通过加工转化增加效益、改造农业;更加注重引导资源型企业进行深度开发,并向制造业跟进,促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达极致,以加工制造业的迅猛开展提升工业经济的运行水平和质量。二是加快培育立县企业。县域经济必须以骨干企业为脊梁。要围绕5412工程,以规模倍增或多倍增为目标,综合考察产业开展定位、企业素质和资源利用程度,科学确定培育对象,筛选一批成长性好、开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盈利水平高的重点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工程、信息、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延长产业链条等途径,推动其迅速上工程、壮规模、强产能。要进一步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牵动和引领作用,通过辐射和配套,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展,尽快形成和推进以立县企业为主的工业化开展格局。要引导企业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建立名牌培育机制,下大力气培育开展名牌产品,努力提升企业知名度,扩大产品覆盖率。三是加强工程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工程园区集聚企业、示范带动和扩张辐射功能,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举措。要合力推进八大园区建设,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构建和筑强县域工业经济开展平台。特别是要坚持根底设施先行的原那么,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加快园区根底设施建设步伐,增强其承载能力和吸纳作用。要把园区建设同推进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走市场化的路子,盘活土地资源,形成多元化的根底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第二,要积极开展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农业,是实现县域经济开展的重要根底,是社会主义新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把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置于经济开展的突出位置,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出环节,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突破战略。一是抓基地。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壮大产业基地,关键是把具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和表达区位、气候特色的特色产业作为重点,按照集中布局、扩张规模、提高质量的要求,在突出自身特色、突出比较优势、突出做大潜能、突出市场前景上下功夫,加快实现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要从产业整体推进的高度入手,以效劳龙头企业和延伸产业链条为方向,优化布局、整合资源,通过政府发动和龙头带动,促进产业化基地开展,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产业做专做精。畜牧业、保护地、大枣,是我县经过不懈努力开展壮大起来的三大主导产业,拥有较雄厚的根底和最具做大的潜能,也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必须坚决不移地推进下去,促使其迅速扩张规模、扩充总量、扩大产能,进一步凸现主导产业地位。杂粮、小菜、水蜜桃等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开展,业已成为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也要咬住不放,倡导和鼓励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小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出效益。二是抓龙头。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核心带动作用。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必须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第一位任务,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依靠工程建设,合力打造具有较强市场辐射力、产业拉动力和地方财政支撑力的骨干龙头企业群,带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要通过优化升级,引导圣运肉禽和商业城禽业迅速壮大规模,增强辐射带动力;通过积极向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集团靠拢,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攻关,引名牌、上大船,建设大枣深加工高科技企业;通过抓住国家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的政策机遇,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格兰公司、金禾公司积极寻求战略联盟,升级壮大;通过发挥保护地和小菜生产的资源优势,促进内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