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刺参
单环刺螠
池塘
生态
健康
养殖
技术
天道酬勤
刺参-单环刺螠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付仲 高晓田 马国臣 王永辉 赵春龙 崔兆进 苏文清
摘 要: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与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池塘生态混养试验中,池塘进、排水口COD、磷酸盐、总磷、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含量比照说明:池塘排水口的COD、总氮、氨氮较进水口有明显的降低,生态效益明显。该养殖模式每公顷生产刺参和单环刺螠合计4 950 kg,产值65.25万元,纯利润35.2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池塘;生态养殖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俗名:海肠、海肠子,属于螠虫动物门〔Echiurioidea〕,螠纲〔Echiurida〕,无管螠目〔Xenopneusta〕,刺螠科〔Urchidae〕,刺螠属。单环刺螠个体肥大,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纤溶酶、多肽、糖胺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单环刺螠是滤食性、渣食性动物,能够滤食水体中的藻类、有机质,还能够摄食底泥中的有机物、小型底栖动物,对食物颗粒无选择性;同时对环境温度、盐度、溶解氧的变化有较大的耐受能力[1],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养殖管理简单、本钱低。另外,因单环刺螠栖息于池塘底质泥沙中,且营滤食性摄食,在与海参、虾、蟹、鱼等混养时,可以提高池塘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适宜选择其作为改善池底生态环境的混养生物。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根据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与单环刺螠的生物学特性,在攻克单环刺螠规模化繁育技术的根底上,将单环刺螠做为内源性修复生物,与刺参进行池塘生态混养,研究构建了刺参—单环刺螠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海参池塘养殖模式,实现了水质调控和营养物质循环利用,在提高海参池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污染物排放,契合现代渔业绿色开展的新要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2023年乐亭县马头营龙翔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刺参和单环刺螠混养试验,养殖面积3.33 hm2。刺参-单环刺螠混养池塘建于潮上带,底质为泥沙底,池深3~4 m,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
1.2 准备工作
投放刺参苗种前对养殖池塘进行清淤平整与人工造礁。参礁为石块堆积而成,堆高0.6~0.8 m,堆宽1.2~1.5 m,行距2~3 m,堆距3~4 m。造礁后进水,进水时需80~100目筛网过滤,防止野杂鱼、杂虾及鱼卵进入,水深80~100 cm,以没过参礁为宜。池塘中泼洒漂白粉对水体和参礁消毒。5~7 d后泼洒磷酸氢二胺和尿素肥水,培育底栖藻类,无机肥氮磷比约10∶1,投肥量和时间间隔根据池塘底质和水质适当调整。
1.3 苗种投放
2023年10月中旬,刺参-单环刺螠混养试验池塘中投放刺参苗种,规格4 000~6 000头/kg,投苗密度30万头/hm2。2023年4月中旬,在刺参-单环刺螠混养试验池塘中投放规格为4 000~6 000头/kg的单环刺螠苗种,投苗密度30万头/hm2。
1.4 养殖管理
1.4.1 水质管理 除大潮期间正常进排水外,还需根据水温、水色、水深等情况进排水。养殖池塘水色以黄褐色或黄绿色为好,透明度控制30~50 cm,盐度15‰~30‰,水温-2~31 ℃。春季与秋季池塘水位保持在1.0~1.5 m;刺参夏眠和冬眠期间池塘水位控制在2 m以上,形成温跃层,利于刺参度夏和过冬。
1.4.2 饵料投喂 单环刺螠以池塘水体中的悬浮有机物、单胞藻类为食,不需要单独投喂。春秋季池塘水温10~16 ℃时,刺参生長代谢旺盛,在天然饵料缺乏时,需要投喂海参配合饲料、大叶藻等人工饵料,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0%~15%,每隔4~5 d投喂一次,水温超过20 ℃以及低于5 ℃时,即夏眠与冬眠期间不投喂。
1.5 水质监测
2023年5—9月,每隔一个月测量一次试验池进水口与排水口的COD、活性磷酸盐、总磷、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等7项水质指标,分析单环刺螠对池塘水质的净化作用。
1.6 收获测产
2023年5月开始回捕单环刺螠与刺参。捕捞过程中,测量、记录刺参和单环刺螠的体长、体重、产量等数据,对试验池的产量和产值、效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测产结果及效益
刺参-单环刺螠混养试验池塘中,回捕刺参的规格为12~16头/kg,单位产量1 575 kg/hm2,成活率约7.35%,以单价200元/kg计算,刺参产值约315 000元/hm2,扣除150 000元/hm2的养殖本钱,刺参的经济效益为165 000万/hm2。单环刺螠回捕的规格为60~100头/kg,单位产量为3 375 kg/hm2,成活率90%以上,以单价100元/kg计算,单环刺螠单位产值为337 500元/hm2,扣除150 000元/hm2的养殖本钱,养殖单环刺螠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87 500元/hm2。两项累计,刺参与单环刺螠混养池塘中单位产量4 950 kg/hm2,单位产值652 500元/hm2,纯利润352 500元/hm2。见表1。
2.2 水质变化
从图1―图7可以看到,试验池COD、磷酸盐、总磷、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等7项水质指标中,排水口的COD、氨氮和总氮较混养池塘进水口有明显降低;总磷在5—7月与9月排水口含量低于进水口,仅在8月份排水口高于进水口;活性磷酸盐在5—8月进水口与排水口含量根本持平,仅在9月份排水口显著低于进水口;亚硝酸盐在5月、8月和9月排水口含量低于进水口,6月和7月排水口含量高于进水口;硝酸盐在5月、6月和8月排水口含量高于进水口,7月和9月排水口含量低于进水口。说明单环刺螠能够明显降低刺参养殖池塘的COD、总氮和氨氮三项水质指标,有一定的净水效果。
3 讨论
3.1 单环刺螠与刺参混养的互补作用
单环刺螠以水中悬浮有机物、藻类为食,在水体较肥或换水量较大的情况下,一般不需另行投饵。单环刺螠的粪便能被刺参摄食,混养可以为刺参增加食物来源,减少人工投饵,因此单环刺螠与刺参混养存在生物学互利关系。单环刺螠生活在泥沙中,刺参生活在参礁上,生活空间互不重叠,因此二者混养还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
3.2 单环刺螠对养殖环境修复作用
本试验监测了单环刺螠与刺参混养池塘水体中的COD、活性磷酸盐、总磷、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等7项水质指标,结果说明:混养池塘水体的COD、总氮、氨氮较进水口有明显的降低,净水效果显著。单环刺螠对养殖水体中有机颗粒和单胞藻类有很强的滤食作用,可显著降低水体中二者的含量与密度,间接降低了COD、总氮、氨氮等水质指标含量。刘晓玲等[2]研究了单环刺螠对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改善作用,单环刺螠与刺参混养模式与刺参单养相比,混养池塘底泥硫化物呈显著下降,养殖过程中硫化物的积累,激发了单环刺螠体内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了其对硫化物的代谢功能,导致硫化物含量降低;混养池塘底泥中COD、TP跟硫化物之间,存在非显著性正相关,混养池塘底泥中的COD与TP低于刺参单养;混养池塘底泥TC与硫化物呈显著的正相关,混养池塘底泥TC含量显著低于刺参单养;混养池塘TN含量非显著性低于刺参单养。因此,单环刺螠对海水养殖池塘的水质和底质都有很强的生态修复作用。单环刺螠对海参池塘环境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海参的生长速度,延长生长期,提高夏眠成活率;本试验中,刺参产量到达了1 500 kg/hm2以上,较河北省传统的刺参养殖模式提高了近一倍,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佐证。
3.3 单环刺螠与其他海水养殖品种生态混养模式推广前景
海水养殖池塘经过多年養殖,会不断积累大量的代谢产物,直接导致养殖环境的恶化,因此养殖环境的优化和改进越来越受到重视;多种物理、化学、生物手段等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最多的方法主要为使用水质和底质改进剂,泼洒微生态制剂等。蔡继晗等[3]认为物理和化学措施常伴有一定副作用或大幅度增加养殖本钱,而生物修复技术根本无副作用。利用养殖对象间的生物互利关系进行混养,是一种有效的生物修复方式。多项研究说明[4-6]混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体中各种天然饵料资源或人工饲料,提高养殖系统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并且通过系统内各组分相互制约转化、反响使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保持动态平衡,增强养殖池的自我调节能力。单环刺螠作为一种新的内源性养殖环境修复生物具有潜沙、滤食、经济价值高、易于养殖的特点,以及高效的养殖环境修复能力,这些特性使其具有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不仅可以与刺参混养,还能够与对虾、海水鱼等众多品种进行混养。如王淑芬等[6]开展了日本对虾与单环刺螠的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单位产值188 317.5元/hm2,平均利润到达122 017.5元/hm2。
参考文献:
[1] 刘峰,孙涛,纪元,等.单环刺螠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23,41〔10〕:125-131.
[2]刘晓玲,王增猛,邵明瑜,等.单环刺螠对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影响[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23,30〔3〕:214-219.
[3]蔡继晗,李凯,郑向勇,等.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分析[J].水产养殖,2023,31〔5〕:32-38.
[4]孙毅.南美白对虾与草鱼、鲤鱼混养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3,37〔1〕:105-106.
[5]陆波.虾、蟹、贝等混养模式中全雌梭子蟹混养技术[J].养殖技术,2023〔1〕:27-29.
[6]王吉桥,郝玉冰,张蒲龙,等.栉孔扇贝与海胆和海参混养的净化水质作用[J].水产科学,2022,26〔1〕:19-21.
[6] 王淑芬,唐永政,李德顺,等.单环刺螠与日本对虾池塘混养试验[J].中国水产,2023〔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