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滨XX县区农村信用社心贴心服务三农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916017

大小:38.46KB

页数:3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滨 XX 农村信用社 贴心 服务 三农 新编
滨XX县区农村信用社心贴心效劳三农 导语:今年以来,区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做到市场早调查、措施早到位、资金早发放,心贴心效劳助推农业开展,农民增收。解说:三河湖镇的祝连凤,这两年种植的蔬菜大棚效益很好,今年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建设5-6个大棚,但是她的资金都投入到一期建设了,现在出现了资金短缺情况,五十万元的急需资金,让祝连凤一筹莫展。正当祝连凤发愁的时候,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小分队主动找到她,在认真核查的根底上,为她办理了50万元的助农小额贷款。 采访:滨州盛丰农业示范园经理祝连凤:信用社的同志们了解到我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效劳,简化了程序,为我快速办理了贷款,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心里非常快乐。 解说。和祝连凤一样,全区很多种植户、养殖户都在区信用社信贷小分队的帮助下顺利领到了急需资金,解除了后顾之忧。为切实做好春季农业生产金融效劳工作,滨XX县区农信社早调查、早方案、早筹资、早发放。自年初开始,信用联社就把支持春耕生产作为支农的头等大事来抓,要求基层各社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走入农家院舍和田间地头,调查农业资金缺口,了解农业资金的需求状况,及早做好资金规划,为春耕备耕贷款的发放做好准备工作。 滨XX县区农信社在今年的春耕资金投放上,一是优化农业贷款投向。在确保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的根底上,该社把有限资金向种养殖、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田水利根本建设方面倾斜。二是在贷款投向上实行“四个优先〞,即对春耕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资金优先供应,对农田根本建设资金优先安排,对科技兴农工程资金优先满足,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三是推行阳光信贷工程。实行贷款“五公开〞,将贷款条件、贷款程序等信贷政策在所辖各村一律上墙公布,增加农户贷款发放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集中资金支持“三农〞。 为提高广阔农户办贷效率,在各个信用社的营业大厅设立“专项窗口〞,对于前来办理春耕备耕贷款的顾客,简化手续、特事特办、优先满足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坚持贷前、贷中、贷后全程效劳模式,经过调查核实,但凡符合贷款要求的农民,一律核发贷款证,农民只要凭身份证、贷款证、个人印章到信用社办理贷款即可,非常方便。 采访:三河湖镇信用社会计主管王华春:截至目前,我们共发放支农贷款600万元,用于帮助农民购置化肥、农药、种子、建立蔬菜大棚,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发挥好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农民增收做出积极的奉献。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效劳三农调查报告开放教育试点金融专业专科社会调查 农村信用社效劳三农调查报告 姓名韩世磊学号20234202301400556学校河南电大焦作分校指导教师刘月青 农村信用社效劳三农调查报告 4月28日至5月5日,本人对农村信用社的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开展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反映出一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开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为“三农〞效劳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开展阶段(1951-1959),根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方案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效劳〞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 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标准与管XX县区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开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开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开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开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开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开展。 在经济兴旺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开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 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效劳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开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开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开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本钱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本钱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开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开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开展水平低,资金投入缺乏,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开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效劳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效劳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开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开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开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现在,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授权一般在2023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用社开展。 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那么,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用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用社进行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轮亏损及金融风险无法防止。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用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开展是第一要务,不投资哪来开展。哪来gdp增长。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 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慢慢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经济兴旺地区,财政状况要好些,筹集资金也相对容易,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就十分严重,因为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资金外,地方政府没有别的渠道来解决燃眉之急。 三、以效劳“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广阔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开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开展作出了突出的奉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把自身开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开展的支撑点。 (一)转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理念,积极探索为“三农〞效劳的新方式。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开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于“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开展空间。各地区域开展不平衡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效劳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生产力开展和为广阔群众根本利益效劳的新方式。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效劳“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那么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有充裕的,可适度支持辖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