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劳动力
转移
调研
农村劳动力转移调研
一、xx乡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xx乡位于xx市西南15公里处,行政区域1960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其中牧业村6个。xx年,该乡人口14187人,其中哈萨克族占76.7%,人均耕地2.2亩。农村劳动力3882人,其中男劳动力占61%;从事种植业、畜牧业、工业、商业的劳动力分别占总劳动力的60%、19.2%、6.3%和3.9%。xx年,xx乡有充裕劳动力1500人,转移总体情况如下:
——从转移比例上看,当年转移202303人次,分别占全乡劳动力和充裕劳动力的25.8%和66.9%,占全市劳动力转移总量的19.5%,约为五分之一。
——从转移特点上看,一是多以短期外出为主,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半工半农类居多。同时,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经常是半年打工,半年在家休息,或者是今年打工明年不打工。二是“就地〞、“就近〞、“就富〞转移居多。xx年,该乡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在本乡内实现“就地〞转移的136人,占13.6%;“就近〞转移到乡外市内的656人,占65.4%;转移到市外地区内的152人,占15.2%。而转移到省外的仅有59人,占5.9%,其中“就富〞转向东部沿海兴旺地区的占94.7%。
——从转移收入上看,劳务输出人均增收132元,占农牧民增收的52.8%。
二、xx乡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xx年,xx乡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走到了全市前列,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仍具有普遍性。
(一)政府效劳不到位,中介组织效劳体系尚未建立
我们从调研中了解到,当前该乡充裕劳动力流动根本处于半无序状态,政府缺乏对其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组织和引导。一是劳务信息交流平台不完善,信息覆盖面和时效性不能完全满足形势开展的需要。乡级政府效劳深度不够,大局部农牧民不了解政府劳动力转移政策,不能及时获得政府发布的劳务用工信息,存在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问题。二是劳动力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提高农牧民素质的目的。存在培训经费投入缺乏,培训教材语言障碍以及教材与实际需要脱节等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和质量。
兴旺地区的先进经验说明,中介组织是政府效劳的纽带和有效补充。就目前看,xx乡劳动力中介组织和效劳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根本由当地政府承担,供求信息缺乏市场性、广泛性。据我们了解,xx年该乡劳动力以自发方式转移的在90%以上,方式上多为单个或者三、五个劳动力零散转移,主要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且具有很强的盲目性。
(二)农牧民综合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要求
据我们了解,xx乡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水平低。xx年该乡转移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62%,初中文化程度占2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2%。二是职业技能差。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在第一产业居多,其次是低层次的商业效劳业和生产建设第一线。xx年,该乡到异地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为64:15:21。
(三)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创业精神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xx乡有相当一局部农牧民对土地依赖性强,恋乡情结较浓,宁可安于现状也不外出打工。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该乡充裕劳动力中约40个大中专毕业生,他们虽然有较好的文化根底,但怕苦、怕累、怕风险,缺乏创业意识,大多数的就业目标是进政府机关工作。
三、促进xx乡及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解决农牧民思想上的问题
加大对劳务输出“排头兵〞的乡镇(场)、村组和个人的表彰力度,以期到达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利用播送、电视、宣讲团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加强就业观念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抛弃小农经济意识,放下“恋乡〞的思想包袱,增强竞争就业、自主创业的意识,充分调动农牧民“离乡离土〞务工挣钱的积极性。
(二)构建市、乡、村三级劳务输出效劳网络,解决政府效劳的问题
一是市一级应利用驻阿办事处机构在各地设立就业联系办事处,依托本地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与企业采取“订单培训〞的方式构建劳动力输出市场网络。二是加强劳务市场管理。由于劳务市场不标准,以招工之名行骗财之实屡见不鲜,特别是农村缺乏文化的少数民族青年经常受骗。因此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标准城乡劳务市场的力度,输出劳动力应同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招工合同,完善招工手续,明确劳动保障。还要加强对转移劳动力的跟踪效劳和管理,切实保护他们在异地的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农牧民自觉转移的积极性。三是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合作组织。这类组织熟悉本地情况、信息灵通、群众信任,尤其是他们有地缘、亲缘广泛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带动力和亲和力。因此,应积极鼓励支持农牧民合作组织和经纪人发挥出政府不可取代的作用,使政府从组织推动向协调监管、直至市场化运作转变。
(三)加强技能培训,解决劳动力素质问题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训工作。一是积极构筑教育平台。利用市农广校、技校等教育机构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大力推广适用技术,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另外,我们认为少数民族农牧民的培训很重要,培训教材应有汉哈两种读本。同时,加强农村中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根底上,搞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使农村毕业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目前,xx市巴里巴盖乡、红墩镇、阿苇滩镇等乡镇寄宿制学校已开办初中“2+1〞职业教育班,这种模式值得推广。二是强化以需定培。合理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规模,重点进行“定向〞、“订单〞培训,提前瞄准疆内、区内现代养殖业、矿业、旅游业开展的大市场,有针对性、方案性地培养和就近输出劳动力。三是构建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机制,实行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管理为一体的“一条龙〞效劳。
(四)开展龙头企业和城市经济,解决劳动力就业空间的问题
一是开展壮大龙头企业。紧紧依托本地优质奶牛、肉牛养殖业、哈密瓜、马铃薯、花芸豆、冷水鱼等优势产业和产品,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新的岗位。实践证明,涉农龙头企业的开展壮大,在解决农村充裕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比方:xx年,阿尔曼乳业吸纳当地劳动力134人,占当年全乡劳动力转移总人数的2023%以上;光明乳业日处理鲜奶200吨的生产线需新建奶站80个,据初步测算可增加员工70余人。二是抓好城市经济,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以北屯建市为依托,不断完善红墩镇、阿苇滩镇、xx乡的城镇功能,逐步使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成为农村人口转移和乡镇企业的集中地,成为农村人才、物资、资金的聚集地。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