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乡镇
建设
新农村
总体方案
乡镇建设新农村总体方案
为切实抓好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根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
条件。
1、地理位置。
x镇位于x县北部,南邻x乡、x乡,东、北、西依次与XX省XX县区高锋乡、XX县区大坝镇、沙坝乡、XX县区石碑乡接壤,镇政府驻地x,距县城41公里,x河从东向西经x坝子注入罗布河。
2、气候条件。
x镇海拔在480至1800米之间,为中低山地形,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分,区域光照强,年均气温16.9℃,年均降水量1457.2毫米,相对温度68%,日照时间202332小时。
3、土地资源条件。
全镇国土面积163.9平方公里,辖7个村144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5112023亩,林地面积13.29亩(其中竹林5300亩,经济林4285亩人均有林,人均有林3.3亩,森林覆盖率达50.8%,荒草山6200亩,土地利用率达92.5%。
(二)社会经济条件。
1、人力条件。
20x年末全镇总户数6673户29204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202331户4848人,人口密度为180.48人/平方公里。农村劳动力15380人,其中女性625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0231955人,接受农业技术培训12756人,非农业技术培训5982人,劳务输出5145人。
2、生产情况。
20x年全年实现工农生产总值6347万元,人均纯收入120230元。全镇有耕地面积5112023亩,其中水田2562023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绿色特色产业方面主要有苎麻、蚕桑、甜苦竹、香兰菜、经济林果等。
20x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750亩,粮食总产量1157.3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18公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374亩,总产量136万公斤。
20x年全镇生猪存栏14562头,出栏14241头,大牲畜存栏4159头,出栏502头,家禽存栏75916只,出栏7002023只。
3、经济收入。
20x年全镇完成工农生产总值6347万元。农民人均有粮415公斤,人均纯收入980元。
4、社会事业条件。
(1)科技效劳情况。
全镇农业综合效劳、畜牧、林业、水利部门24人下乡效劳225天次/人,农民群众接受科技效劳16800人次。
(2)教育情况。
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2023所,教育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共有在职教师19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6人,在校学生4956人,其中女生231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7%,完学率为96.5%。
(3)文化通讯情况。
全镇建成接收14套节目的有线电视用户361户,农村建成接收播送电视节目825套,电视覆盖率达98%。全镇固定 用户520户,移动 用户1200户,通讯覆盖率达63%。
(4)卫生事业。
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效劳所7个,共有医务人员35人,医疗设施较为完善。
(三)生态环境情况。
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致使全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治理,导致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较为缓慢,严重制约着全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开展。
二、经济社会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根底设施现状。
1、根本农田现状。
全镇5112023亩耕地中,高稳产农田仅有4200亩,25°以上坡耕地就有13500亩,农业产出率低。
2、水利设施现状。
缺乏骨干水利工程,大局部农田望天吃饭,天干受旱,下雨成灾,局部地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业根底薄弱。
3、镇村道路现状。
全镇现有乡村公路84公里,村组公路58公里,受益村民小组135个,尚未通公路村民小组9个。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地质灾害等原因,大局部道路晴通雨阻,无法保证畅通。
4、人畜饮水现状。
全镇除集镇有骨干人畜饮水工程外,其余大局部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人畜饮水困难。目前现全镇急需解决人畜饮水困难3471户16000人。
5、农村能源现状。
经过广阔干群的共同努力,目前全镇已根本实现村村通电,但通电质量较差,平安隐患大;沼气池的推广普及率不到2%。
(二)产业开展现状。
1、粮畜根底产业开展现状。
粮畜作为保民安民的根底产业,根底稳那么社会稳。目前全镇的粮畜产业受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气候因素等客观原因和科技措施推广不力、产品附加值低等主观原因的影响,只能根本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
2、绿色特色产业开展现状。
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镇已根本形成以蚕桑为主导,苎麻、香兰菜、经济林果等产业共同开展的1+x产业结构模式。截止20x年11月底,全镇已开展了蚕桑520230亩、苎麻202300亩、甜苦竹2022亩、经济林果5000亩和4500亩香兰菜(属复种),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3、林业开展现状。
全镇有森林面积13.29亩,森林覆盖率达50.8%,但大局部属杉木纯林,由于受宏观政策制约,经济效益不能较好发挥。
(三)存在问题。
1、交通设施开展滞后,电力供应质量差,农业根底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能源建设力度不够。
2、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快开展的力度不够,畏难和等、靠、要思想严重,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农村经济增长乏力,农民增收缓慢;农村贫困面大,返贫现象突出。
4、没有做大做强农业支柱产业,农民缺乏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
三、面临的机遇
(一)经过多年的开展,物质财富明显增加,根底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在经济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日渐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开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三)国家东桑西移和XX省在昭通实施的“三基地一屏障〞等产业转移措施,有利于做大做强蚕桑、竹类等产业。
(四)人民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加上近年来实施大量工程工程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有利于调动广阔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为目标,以又快又好开展为主题,着力开展农村经济,改善农业根底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新型农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自我开展能力。
(二)根本原那么。
1、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加强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效劳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是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表达。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2、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根据各片区客观条件和开展水平,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在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村貌整治上,要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风格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4、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我镇农村点多面广,开展极不平衡,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在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和公共效劳上有新突破,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上有新突破,在扶贫攻坚上有新突破,在“十个一〞推进上有新突破,在民主管理、便民效劳和平安村建设上有新突破。要抓重点,攻难点,突亮点,建示范,稳步推进。
5、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推进。
(三)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力争用2023至15年的时间,把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使以村为单位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农业总产值有较快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每年2023%以上的速度递增,在全镇农村开展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文明村创立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灶、改厕、改厩、改路)、“四新两好〞(建设新村寨、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开展好产业、创立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根本到达“经济社会开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效劳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到达“十有〞标准:即户户有花有树有竹有白净墙;有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厩、改灶);有最根本的生活设施(通水、通电、通路、有水泥院坝、薪炭房);有一项收入稳定的产业;有一人掌握一项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技能);不能有一个孩子失学;有一个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行业)或参加农村专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镇政府有一个文化站和业余文艺表演宣传队;每个自然村有一个文化科技播送活动场所;有一套群防群治的平安机制。具体任务是:力争通过2023至15年的努力,把我镇85%的自然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x〞期间(20x至202223年)全镇规划24个村民小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到202223年全镇有2个村民小组到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其次,对地处公路沿线或条件较好的9个村民小组在农业根底设施建设、经济开展、科技措施推广、人居环境的改善、村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取得明显成效;最后,对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的自然村力争通过整村推进、茅草房改造、安居工程建设等扶贫措施,整合各级各部门支农资金综合治理,逐步消除贫困现象,使13个村民小组实现脱贫目标,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开展能力。(主要指标见附表)
五、规划建设内容
(一)培植好产业,实现生产又快又好开展。
生产开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前提。我镇是典型的“三农〞乡镇,农业是农村的产业根底,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生产开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本地优势资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首先,稳固传统粮畜产业,进一步加大粮畜科技措施推广力度,提高粮畜产品科技含量,稳固和开展好农民的“粮袋子〞和“肉篮子〞;其次,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走以蚕桑为主导,苎麻、香兰菜、经济林果等产业共同开展的1+x产业结构模式,鼓起农民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