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隐秀
东方
神韵
隐秀的东方神韵
庄子神话与西方神话有显著区别,在庄子神话反映出隐秀的东方神韵,竹林深处,才能看见另一番美景。我们普遍对“神话性〞存在三方面误读,其实具备叙事、令人崇拜向往、使人信以为真的特征就可以看作神话。庄子的神话学价值尚需深入挖掘。
关键词:文艺学庄子神话隐秀
一庄子其神话性探析
尘世与净土间总有层层叠嶂,曲胜直、忍胜躁,经过环环紧扣的阻碍终会拨云见日。中国艺术的含蓄美需要我们用心赏玩。中国园林艺术常用“障景〞的方式,来营造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美,根源上是出自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那么中国神话同样也可能长期被掩映在“高林〞之下,等待我们走入那花木深处。庄子便是这样,两千多年来散发着隐秀的东方神韵,不显山不露水,以至于庄子神话,变成文学、神话学、艺术学研究者竞相争论的话题。
1庄子与神话
新时期以来,对庄子神话的研究,集中于四方面:神话意象继承与开展,例如,鲲鹏意象、混沌意象等;神话跟寓言的辨析,“庄子中由神话改装为寓言的数见不鲜〞;神话思维成因与作用,例如,时间观念、生死观念、物我观念、言说方式等;通过与山海经、屈原的比拟,发现“庄子对于神话本质特征认识上的重要奉献,至今仍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建议现代神话学应当吸取庄子神话思想的成果〞。
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都是庄子与神话的“联系〞在哪里、有什么、何作用,这与直接、明确、系统地论述庄子神话还有一定距离。或许这样是因为底气缺乏,觉得庄子文本的“神话性〞不充分,把庄子称为“神话〞仿佛才是“神话〞。
2“神话性〞的误读
庄子一书,有没有神话学价值?弄清这个问题,就要从神话的概念谈起。为什么我们的常识里已经牢固树立了神话出西方、中国无神话的认识,就源于我们文学中“类神话〞的文本缺乏西方神话的某些要件。习惯的看法有以下三方面:
(1)神话以“神〞为主要存在
如果神话以“神〞为主要存在的观点假设成立,圣经的绝大局部篇目都应排除在神话范畴之外。尽管在我们的一贯认识中,圣经是公认的宗教神话,全书收录了大量神话特别是创世神话;可事实上,圣经除去创世纪里头“伊甸园〞和“诺亚方舟〞两篇外,其余内容讲“神〞或“近似于神〞的内容寥寥无几,其所述的故事大多是关于诸如约瑟、雅各这样实实在在的人的生活,“神性〞明显缺乏,但这丝毫不影响圣经的神话地位。
(2) 神话是前历史
这意味着“神话到历史〞(或在此之间还有个“传说〞阶段)是一条前后相继的开展脉络,如此理解神话,实际上是把神话看成一种历史形态,而不仅仅是文学类型。可假设这么划分,似乎只有不能确信为历史的上古故事能称为“神话〞,那得有多少故事被剔除出去神话的行列?等于又颠覆了我们对神话形态的感性认识。“盘古开天〞在谈宇宙万物的起源;“女娲造人〞在谈人的起源;不过再往下,“夸父逐日〞、“后羿射日〞,这些故事算什么呢?特别是“后羿〞的形象,这条前后相继的线索在他身上就行不通了。夏代有位篡位君主叫做后羿,此后羿与彼后羿的关系又如何理解?一位是历史上的人物,一位是神话中的人物;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夏王朝信史的研究障碍,这位“历史〞上的后羿又极可能是“传说〞中的人物。同时具有神话、传说、历史三种属性的“后羿〞,假设按照“神话——传说——历史〞的时间顺序来看,就应当是先有“神话〞里的后羿,再有传说的后羿,最后有历史上的后羿,这明显是与事实不符,构成悖论。先有历史中的后羿,再出现神话中加工的后羿形象,或者至少二者存在“共时性〞特征,这说明神话不是前历史,在进入信史时代以后,同样可以创造神话故事。
(3)神话本质区别于传说、寓言、科学梦想
持此看法者,希望在神话、传说、寓言、科学梦想间作出较明确的界限分隔。对概念加以明确和界定无可厚非,但是宗教就没有道德吗?英雄就没有“神性〞吗?科幻作品里就没有救世主情结吗?反之,神话故事常渗透于民间传说、寓言和现代的科幻文学中,碎片化的展现出来,而并非像成文法典一般体系鲜明、系统完整、理路清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想象瑰丽,构思精巧,富有多采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的庄子隐意着许多神话特性,其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
二庄子中隐喻的神话性
庄子貌似无神话之“形〞,却内有神话之“神〞。“神话〞顾名思义,是在讲故事,我们都知道作为“神话〞,叙事性是必备的。茅盾认为“庄子和韩非子都有神话的断片,尤以庄子为多……庄子在杂篇的文字很含有神话分子,或竟是庄子的门人取当时民间流传的神话托为庄子所作而归之于杂篇〞。后来袁珂修正了茅盾关于“庄子没有严格的神话材料〞的说法,指出“庄子中有直接的神话材料〞。庄子的叙事具有强烈的虚拟性与夸饰性,“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这同神话叙事的特征相吻合。
从叙事对象上看,“佝偻承蜩〞、“蜗角触蛮〞、“庖丁解牛〞、“鲲鹏展翅〞,从“肯綮细微〞到“天海洪荒〞,从“虫鸟〞、“散木〞到“圣贤〞等所涉范围之广,角色夸饰之自如,虚实相生之玄妙,古今无出其右者。
从叙事行为上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叙事,常常给人以逻辑脉络不清晰的感觉。例如,逍遥游表达完鲲鹏“背负青天〞、蜩与鸴鸠“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对于“有待〞小大之不同已经谈得比拟清楚了,可是紧接着插入一段“汤之问棘也是已〞,从说理的角度看有些多余;假设是在“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后直接连上“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说理论道的逻辑更严密,但叙事就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庄子神话叙事冲动大于说理冲动。孟子、荀子都是以叙事见长,但叙事只是辅助说理的手段,即便有虚构、夸饰的成分,也与神话无关;而庄子的叙事更加丰富诡谲、变幻莫测,常使人感觉置身奇异世界。
三庄子的神话意象
神话不一定隶属某一宗教,但饱含着人们对某种宗教情感或宗教情绪诉求。神话故事会给人以神秘力量的牵引感,启发人们对于伟大、神奇的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崇拜。
1完美的人格化形象
庄子常常予以故事中人物完美的人格化形象,例如,庄子·逍遥游中的“肌肤假设冰雪,绰约假设处子〞,描绘出了人们所期待的完美外貌与脱俗气质;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怀道抱德,虚心忘淡,故庄子羡其清高而托为论首〞,得道、致虚,实现个体生命的优游自在。
2异于凡人的超越感
庄子神话里的形象总是能够给人以超越尘世“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直观印象。“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随风之起落翱翔;神人可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不必像凡人一样食“五谷〞,也不必到处索取宗教祭祀的贡品,只需汲取自然界中的“风〞和“露〞,不仅摆脱了“人〞的形骸,也摆脱了“人〞的庸俗;大鹏“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不是普通事物所能企及。
3神奇的拯救力
神话中的主角往往神功无敌、形态可变、拯救人类于顷刻间。庄子植根于中华农耕文明之中,同样期待“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让田地的作物避害除病、年年粮食丰收,给百姓富足生活;神奇的拯救力关键还表达在,摆脱了“物性〞的制约,自然界中相互克制的法那么也不起作用了,“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虽然称之为“人〞,但“神性〞之强大,已经高于“物性〞而存在,有学者命名作“巫性〞。
4永恒的存续
“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此谓照旷。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死生不是生理的,审美生存高于肉体不陨;死非真哀,循环往复,创造新生;摆脱重重束缚,上升到一种“与光同尘〞的境界;将精神自由视为至高的追求,在“无待〞中幻化出飘逸天际的形象,激发读者的无限向往、满足人们的心理期许。
谈庄子文风,离不开“三言〞,正所谓“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里的“重言为真〞,并非阐述“真〞的事实,而是假托德高望重者之口,使读者“信以为真〞。如果神话听上去就没有神秘色彩,自然失去了它的魅力。神话具有一种信念的力量——即便是假的,依然有种顽固性。但神话并非都是虚构的,庄子里的“孔子〞就不是虚构的人物;但同时,神话又不必是真实的,这位“孔子〞与儒家经典里的“孔子〞不一样,谁也不能确定庄子里的“孔子〞之言行有多少是实录,有多少是传闻,又有多少是此章节撰写者的艺术创作。
庄子里“孔子〞的故事只能保守地说,有一局部能纳入神话,例如,庄子·人间世“孔子〞遇见楚狂的故事。“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凤〞其实是故事中的隐含角色,楚狂在指责“凤〞德行的衰败导致“福轻乎羽〞、“祸重乎地〞,春秋的中国会有神鸟失德天下遭难的思想,“圣人生焉〞,“仅免刑焉〞。“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郤曲郤曲,无伤吾足〞更是充满了楚狂替代故事情境中的某种绝对力量发出警告的符号意义。楚狂一那么,最值得思索的是,“孔子〞角色的存在意义,好似“孔子〞也不太影响道理的阐发;但是拥有了“孔子〞,就等于拥有了故事情节,这使故事的真实感提高了不少,让人信以为真。
结语
庄子神话对于中国神话乃至世界神话的奉献不该被遮蔽,它重塑了我们对于中国神话的认识,实现了“文化轴心期〞中国神话的“在场〞,丰富了“神话〞的展现方式。庄子的神话有显著的原创性,不只是嫁接了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的两大系统,昆仑神话系统与蓬莱神话系统。而在庄子中,两个系统的“神〞会同台亮相,甚至出现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神人〞、“畸人〞或“异人〞产生交集的情境,这是将两个系统的神话解构杂糅其中,有浓烈的个体创作色彩。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译注: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23年版。
[2] 孙雪霞:比拟视野中的〈庄子〉神话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3] 陈徽:致命与逍遥,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4]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
[5] 董乃斌编: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中华书局,2023年版。
[6] 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安徽教育出社,2023年版。
[7] 张文安:中国与两河流域神话比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
[8]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版。
[9] (唐)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
[10]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教育世界,1906年第23期。
[11] 顾颉刚:〈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期。
[12] 赵沛霖:试论庄子“无待〞的神话学意义及其局限性,南开学报,1996年第2期。
[13] 栾栋:略论中国文化的两栖机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14] 栾栋:文学他化说,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
[15] 袁珂:神话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