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打通培养·整体育人:“1+3”培养试验的学校探索.doc
下载文档

ID:910812

大小:12.50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打通 培养 整体 育人 试验 学校 探索
打通培养打通培养整体育人:整体育人:“1+3”“1+3”培养试培养试验的学校探索验的学校探索 崔岩 刘永奇 摘要“1+3”培养试验项目是北京市教委扩大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连续招收四届试验班,探索实践“1+3”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培养具有“健康身心、科学思想、人文情怀”的综合人才为育人目标,打通初高中学段,优化课程结构,创新学生学科实践和评价方式,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范例与模式。关键词“1+3”培养试验;人才培养模式;初高衔接;核心素养;量规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20)03-0048-03 高中教育不仅要为优秀初中毕业生提供更深入的教育,同时还要为大学和社会输送人才,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人才培养重任。但现有高中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提高学生高考成绩为核心,割裂与初中学段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育和天赋的发掘,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更难以为大学和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高中人才培养方式改革,2016 年以来,北京市教委实施了“1+3”培养试验。试验面向初二学生,经试验学校面试后录取的学生,不需参加中考,可直升高中,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学习。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以下简称“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自 2016 年实施“1+3”培养试验,已经招收四届试验班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知识领域拓展与评价方式制定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一、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明确一、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明确“1+3”“1+3”试验培养目标试验培养目标 基于“一切为了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主动成长”办学理念,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确立了“让每位同学明确个性发展方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培养自身科学和人文素养及能力,为人生发展奠基”的育人目标。由于“1+3”试验班生源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在整体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对实验班的育人目标有所拔高,以充分彰显“1+3”培养试验的独特优势。试验班确立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即以体验式阅读和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有效的课程载体,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健康身心、科学思想、人文情怀”的综合人才,实现学生的长远、持续发展。我们希望在“1+3”生涯规划课程的培养下,学生能够激发起强烈的目标感,进而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形成积极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一是强调培养解决现实社会和生活问题所必需的能力,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智力建构和综合能力提升,通过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发展上限,充分开发其学习潜力。二是注重课程整合的项目式学习,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沟通交流、信息分析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等思维水平,针对各学科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竞争力。二、聚焦核心素养,构建二、聚焦核心素养,构建“1+3”“1+3”试验育人体系试验育人体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和全球化,关乎学生的终身发展。“1+3”试验班主要通过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构建完善的育人体系,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1.立足核心素养,多维度优化课程结构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逻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涵盖并连通着各学科素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学校课程既要强调各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更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核心素养对学科素养的统领和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程结构的构建密不可分,“1+3”试验班课程体系囊括基础学科类、特色发展类、综合实践类和学生成长类等四大类育人课程,从不同维度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养。基础学科类课程以国家必修课程为基础,注重课程整合,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确保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达到高考所要求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水平。特色发展类课程是在学科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为学生提供分层分类的课程内容。其中,艺体特长和传统文化类的课程包括选修课程、俱乐部课程;学科能力类的课程包括培优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每类课程分成 A、B、C 三个层次,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長和实际获得。相比其他有指导教师的社团,“1+3”试验班学生更多倾向于组建自主社团,由志同道合的学生自己拟定社团名称,制订章程计划,建设社团品牌文化,自觉形成审美追求和集体归属感。综合实践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同时包含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在综合实践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既能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也能将学科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贯通。“1+3”试验班还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从全校范围征集家长志愿者,设计职业体验手册,推行不同职业的结对和跟岗体验活动。学生成长类课程的目的是实现德育课程化,通过“白河野营”、情境体验、社会志愿服务等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生动鲜活的具体行动;通过曹雪芹风筝、雕版印刷、景泰蓝制作等传统文化课程,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和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2.初高中整体规划,分阶段构建育人模式 在课程纵向体系建设方面,“1+3”试验班课程打破初高中的学段界限,立足于课程标准和学校的优势学科,分三个时段进行整体规划。课程建设由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高三资深教师与初三“1+3”试验班的任课教师一同设计,从高中的视角进行俯瞰式规划,注重深度学习设计,实现对学生高阶思维、主动性深层认知能力的培养。第一时段:初三年级,采取“基础+综合+选择”模式。在上学期完成初三课程的基础上,下学期通过小专题的形式进行高中综合能力的前移拓展,构建初高衔接课程。衔接课程重点通过人文、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体验式阅读和项目式专题学习,加强思维创新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记忆力等,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和思维品质。衔接课程在数学学科带领学生进行方法的探究;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构建了以学科自主科学大实验为主线的科学课程模式,注重学生对科学核心价值的思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选修、艺术、体育等课程则向高中延伸,让学生与高一同学一同选课,在与高中同伴交流中了解高中的课程、合格性考试和走班选课等,并对个人专业方向进行判断、选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