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和思考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909421

大小:16.92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当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情况 调查 思考 新编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邗江区现有1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有农业人口38万人,实有农村劳动力22.53万人,其中就业劳动力21.58万人。目前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分布状况是: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4.37万人,工业从业人员2023.16万人,建筑业从业人员3.8万人,三产及其他从业人员3.97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已由2022年的28.3:43.7:28调整到目前的26.37:42.76: 30.87。到2022年底,全区共转移劳动力16.24万人,其中向区外转移4.57万人,区内转移11.67万人,占就业劳动力总数的75.25%。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一是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近年来,全区各级政府均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地方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区镇均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小组,局部镇和街道还组建了职业介绍所,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和效劳。按照“六到位〞的要求,在全区组建了28个社区劳动社保工作站,每个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名,资金、场地、机构、人员、职能等一次性到位。同时,成立15个镇级职介机构和1家民营职介机构,劳动力市场网络根本覆盖全区。汊河街道为了把劳动力转移工作落到实处,先后成立了劳动效劳公司、劳动效劳站等效劳机构,把以往分散地转移集中组织起来,既提高了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层次,又减少了转移风险。杭集镇为了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把过去由企管、社保、劳动管理各管一块、分散运行而造成工作难以协调、企业负担较重的模式,扎口为劳动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共同配合的模式,提高了办事效率。蒋王街道制定了每转移一名劳动力奖励介绍人200元的政策。瓜洲镇建华村在村办光华劳动效劳站的组织带着下,已输出劳动力70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35%,2022年劳务输出总收入达2143万元,人均超过3万元,占全村人均收入的80%。同时,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行业协会在劳动力转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槐泗镇、泰安镇在张庆松等人的带动下,有几千人的队伍常年在外从事钣金加工行业,今年一季度以槐泗装潢公司、化工设备厂等企业为龙头组织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就达600多人;瓜洲镇涌现出带动劳动力转移的“能人〞上百名,戎良兵一次性组织转移20230多名农民从事沐浴休闲行业,军桥村农民林爱荣几年来共带出本地农民300多人到广州等地从事“三把刀〞业务,年创劳务收入250万元以上。 二是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都把劳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大了技能培训力度。区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安排30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并充分发挥我区职业教育水平较高的优势,主动与广东、昆山等地的外资企业联系,定向培养专门人才,转移人员有的已担任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另据调查,全区外出从事建安工作的人员,90%以上是建安系统统一培训后组织输出的。各镇也积极依托现有的成人教育中心校、职业学校这一载体,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杭集镇针对本镇的行业特点,举办了两期旅游用品生产工艺、技能培训,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培训本镇务工人员230多名,还根据本地企业的需求,与扬州电大、扬州教育学院等院校联合在杭集镇开办三年制财会和经济管理大专班,招收学员20230多人。瓜洲镇为了提高本镇转移人员的劳动技能,先后对近200名农民进行沐浴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农业技术专业培训。蒋王街道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奖励政策,每培训一名劳动力奖励街道劳动效劳所25元。通过培训不仅满足各类企业对不同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竞争力。 三是转移岗位较为集中但分布范围广。从调查情况来看,本区内劳动力就地转移,主要集中在鞋帽、服装和旅游用品等的生产上。而输出的劳务大多数从事建筑、钣金、餐饮、洗浴业等,由于输出劳务的行业相对集中,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专业“擦背村〞、“钣金组〞等。同时,我区外出劳务分布范围极广,在国内已普及全国各地,在国外已涉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香港等地,由于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为我区在国内、国际劳动力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四是劳动力就地转移步伐加快。我区在高度重视劳务输出的同时,以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扩大集镇规模,大力开展本地二、三产业、增加劳动力就地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全年共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23000多个。汊河街道紧紧抓住邗江工业园落户境内的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开展二、三产业,努力扩大就业岗位,至目前,已投入根底设施建设2022万元,完成工业技改投入6000万元,吸纳本地及外地劳动力1万多名在本镇二、三产业从业,其中镇外劳动力达4650人。杭集镇依托民营经济的迅猛开展,不仅安排了本地劳动力13690人就业,还吸纳镇外劳力5685人。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我区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奉献,2022年,全区劳动力转移创收总额超2023亿元,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为全区农民人均增收2390元。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区劳动力转移的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开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但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力转移与企业招工两难并存。一方面是剩余劳动力大局部是妇女和老人,且 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缺少专业技术,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困难。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难以找到适宜满意的劳动力。二是劳动力转移的组织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较前几年相比,我区的劳动力转移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讲,政府参与度与日益扩大的转移形势不相一致,农民转移多呈现自发行为或“亲帮亲、邻帮邻〞,技能培训、政策配套、劳务管理难以开展。三是农村劳动力的思想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形成的“在家千日好,在外事事难〞的传统观念,制约了一局部人外出务工,再加之我区地处扬州近郊,就业渠道相对较多,早出晚归没有什么风险,缺乏闯大市场的胆量和魄力,特别是境外劳务输出缺乏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另外,劳动力市场上客观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也影响了局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当前,全省上下都在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层层传递压力,级级落实责任。面对“两个率先〞的要求,我区同全省的情况一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落脚点在农民,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时机。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强化引导效劳,落实关键措施。注重劳动者的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区有关部门要根据劳动力资源状况和本区产业规划,超前制定劳动力培训方案,搞好人才培养与产业开展的衔接,并把培训方案报请区政府列入全区社会和国民经济开展长期规划。同时,充分利用区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以及初级成人教育中心校的教育阵地,广泛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提高培训,努力使青壮年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专业技能,为他们在就业中提供竞争优势。注重劳动力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劳动力供求、就业效劳指南、就业政策法规等信息资料库,实现登记、就业、培训“一条龙〞效劳,扩大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借助网络和中介机构优势,多途径、多渠道的搜集本地及各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定期向外发布农村劳动力的资源状况,建立多层次的劳动力供求网络,为劳动力转移铺设通畅的信息通道。注重农民经纪人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培植,加强劳动力转移的引导。充分发挥“能人〞效应,鼓励、支持农民经纪人自我组织劳动力转移,逐步形成“一个农民经纪人,影响一群人,带动一批人〞的“葡萄串〞效应,同时鼓励组建各种行业协会,标准劳动力转移行为,调解问题与矛盾,减少转移风险,逐步形成政府组织、引导和效劳为主,经纪人队伍与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配合的新型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使劳动力转移逐步走上标准的轨道。二是积极开展经济,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将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开展的大局,通过加快地方经济的开展,来提高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实现农业向二、三产等高附加值产业的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沿江开发〞和国际资本向“长三角〞转移的有利机遇,结合本地的传统产业优势,通过加快根底建设,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区内民营资本和工商资本加大技改投入,努力培大培强民营经济。引导劳动力率先转移发家致富的能人“凤还巢〞,制定解除后顾之忧的宽松政策,降低创业门槛,鼓励他们将资金转变为资本,回乡创办实业,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提高效劳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鼓励劳动力向劳动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效劳行业转移,使效劳业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增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立足现有的中心集镇和中心村建设,科学合理地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努力提高建设品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全方位投入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建设一批现代气息浓郁,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使其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阵地。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标准化转变。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促进农民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播送、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发动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采取开辟专栏、人物专访、创业介绍等形式,通过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算帐比照等方法,激发广阔农民离乡离土、务工经商的热情。要进一步明确劳动力转移协调小组的工作,完善例会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定期通报和调研制度、调查统计制度等,切实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快速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要统筹规划劳动力转移方案,劳动力转移和输出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方方面面,必须要加强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要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的沟通,制定明确的考核制度,共同把劳动力转移工作做好。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工办、统计局等负责摸清农村劳动力的根本情况,逐村、逐组、逐户、逐人登记他们的年龄、文化、技术特点等,掌握全区劳动力的第一手资料,制定详细的劳动力转移规划,建立劳动力资料档案,组建输出中介效劳组织,捕捉需求信息,标准输出行为,做好劳务收入的测算,配合教育部门搞好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培训。建工局、经贸局、外经贸局等负责制定本行业的接纳转移劳动力方案,并抓好落实。通过共同努力,进一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作推向深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