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于
理论
高职
院校
学生
社团
发展
探析
基于适配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开展探析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建设应符合职业教育开展的时代特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社团建设方面大都沿袭普通高校的开展路径,导致其校园文化建设失去自身特点,职教内涵也难以表达。从适配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特征和职业类型特征,明确社团开展定位,科学设置社团类型,优化社团管理组织,拓宽社团交流路径,突出社团职业能力培养的功能。 关键词 学生社团;高职院校;适配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8-0065-04 近年来,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在高职院校受到高度重视,然而,校园社团在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衔接方面的功能有待完善。从目前来看,探寻科学合理的社团开展之路,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团开展是高职院校充分调动学校资源、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社团开展的现状 从我国高职院校社团开展的轨迹来看,主要是模仿,即模仿普通高校推进社团建设经验,缺乏对职业教育开展的深层次思考,制约了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高职院校的社团文化建设与其开展历史是同步的。202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将我国高职院校的开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从举旗起步到法律地位确定(1980-1998年),从规模扩张到开展方向定位(1999-2023年),从示范引领到全面质量提升(2023-2023年)[1]。在这三个阶段中,高职院校的开展可谓举步维艰,从最初高等职业院校名号确实定,到培养目标的定位,再到特色开展的时代呼唤,经历30余年转型的阵痛期,至今,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和人数已与普通高校相当,但其社会地位还难以与普通高校相提并论。 社会开展的新形势要求高职院校社团在建设过程中,凸显职业特性。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开展,xxx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广阔青年翻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开展;另一方面,社团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育人载体之一,理应在学校和职教生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一)高职院校社团的开展现状 本文对广东省79所高职院校的社团数量、类型、活动次数及社团活动满意度等根本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 1.社团数量及类型 社团的数量和类别是社团开展的根本考量因素。数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团开展的繁荣程度,类型设置的合理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团建设的质量。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79所高职院校共有学生社团2748个,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类社团、文艺类社团、体育类社团、科技类社团等四大类。其中,人文社会类社团数量为873个,文艺类社团数量为723个,体育类社团633个,科技类社团519个[2],分别占到社团总数的31.77%、26.31%、23.03%、18.89%。 2.社团活动次数 社团活动的开展次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团的活泼程度,参与社团活动的类型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职教生的兴趣导向。2023-2023学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共有65.65万人次参加社团活动,平均每名在校生参加社团活动0.95次。其中,人文社会类社团活动参与人数最多,为25.31万人次;文艺类、体育类、科技类社团活动参与人数分别为16.24万人次、14.98万人次、9.11万人次[3]。 3.社团活动满意度 职教生的满意度是社团开展质量的测量仪。通过对职教生对社团活动满意度的调查,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社团建设。 通过对2023届、2023届广东省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社团活动满意度的调查发现,2023届职教生参加社团活动满意度相对于2023届职教生呈下降趋势[4]。其中,社会实践及公益类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最高,两届学生均为84%;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最低,两届学生分别为72%、69%,见表1。 (二)高职院校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的历史较短,其社团开展“模仿〞普通高校社团的开展轨迹,还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文化沉淀。另外,高职院校对社团作用的认识有限,局部高职院校将精力用于院校根本建设、校企合作、招生就业等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呈现出滞后性,难以与社会开展相适应、与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 1.类型设置不合理、开展目标定位不清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新型社团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社团的高等职业技术特色没有显现出来。因而,在高职院校社团开展的类型上出现了失衡现象。总体来看,高职院校中兴趣爱好型社团比重偏多,社团规模较大,活动次数多,影响面广,而专业类社团却受到冷落,科技类社团比例偏低,这与高职院校教育实质是不相吻合的。最终结果是,高职院校社团缺乏明确的开展目标,社团建设的思路自然难以厘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也就难以通过社团来表达。 2.社团管理单一化、交流封闭化 几乎所有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都更多地局限在学校内,团委作为学生社团有效单一的主管部门,上行下效的行政式管理阻碍了社团自身的开展。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社团管理只是被当做一种行政管理,行业企业似乎成了旁观者,抑制了社团开展的活力和能动性。 就广东而言,目前除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社团开展了较为开放的交流外,大局部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仅限于校园内,社团联谊也往往是和校内的其他社团互动,这种相对封闭的交流,限制了职教生的视野,使其难以适应开放环境下的工作要求。 二、适配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社团开展的路径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