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数学
14
突破
一轮
复习
必备
精品
高中数学
考纲导读
第三章立体几何初步
1.理解平面的根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掌握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正多面体的概念.
6.了解棱柱,棱锥的概念;了解棱柱,棱锥的性质;会画其直观图.
7.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外表积、体积公式.
知识网络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三个公理、三个推论
平面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相交直线
公理4及等角定理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相交
空间两条直线
概念、判定与性质
三垂线定理
垂直
斜交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空间直线
与平面
空间两个平面
棱柱
棱锥
球
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相交
距离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二面角
定义及有关概念
性质
综合应用
多面体
面积公式
体积公式
正多面体
高考导航
本章的定义、定理、性质多,为了易于掌握,可把主要知识系统化.首先,归纳总结,理线串点,可分为四块:A、平面的三个根本性质,四种确定平面的条件;B、两个特殊的位置关系,即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C、三个所成角;即线线、线面、面面所成角;D、四个距离,即两点距、两线距、线面距、面面距.
其次,平行和垂直是位置关系的核心,而线面垂直又是核心中的核心,线面角、二面角、距离等均与线面垂直密切相关,把握其中的线面垂直,也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再次,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立体几何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化空间图形为平面图形解决,化几何问题为坐标化解决,自觉地学习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解题,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课时 平面的根本性质
根底过关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 都在这个平面内 (证明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 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 (证明多点共线的依据).
公理3 经过不在 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确定平面的依据).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 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 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典型例题
C
O
D
A
B
M
B1
C1
D1
A1
例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O,AC、BD交于点M.
求证:点C1、O、M共线.
证明:
A1A∥CC1确定平面A1C
A1C面A1C O∈面A1C
O∈A1C
面BC1D∩直线A1C=O O∈面BC1D
O在面A1C与平面BC1D的交线C1M上
∴C1、O、M共线
变式训练1:空间四点A、B、C、D不在同一平面内,求证:直线AB和CD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提示:反证法.
例2. 直线与三条平行线a、b、c都相交.求证:与a、b、c共面.
证明:设a∩l=A b∩l=B c∩l=C
a∥b a、b确定平面α lβ
A∈a, B∈b
b∥cb、c确定平面β 同理可证lβ
所以α、β均过相交直线b、l α、β重合 cα a、b、c、l共面
R
P
Q
α
C
B
A
变式训练2:如图,△ABC在平面α外,它的三条边所在的直线AB、BC、CA分别交平面α于P、Q、R点.求证:P、Q、R共线.
证明:设平面ABC∩α=l,由于P=AB∩α,即P=平面ABC∩α=l,
即点P在直线l上.同理可证点Q、R在直线l上.
∴P、Q、R共线,共线于直线l.
例3. 假设△ABC所在的平面和△A1B1C1所在平面相交,并且直线AA1、BB1、CC1相交于一点O,求证: (1) AB和A1B1、BC和B1C1分别在同一个平面内;
(2) 如果AB和A1B1,BC和B1C1分别相交,那么交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O
C1
B1
A1
A
B
C
证明:(1) ∵AA1∩BB1=0,∴AA1与BB1确定平面α,又∵A∈a,B∈α,A1∈α,B1∈α,∴ABα,A1B1α,∴AB、A1B1在同一个平面内
同理BC、B1C1、AC、A1C1分别在同一个平面内
(2) 设AB∩A1B1=X,BC∩B1C1=Y,AC∩A1C1=Z,那么只需证明X、Y、Z三点都是平面A1B1C1与ABC的公共点即可.
变式训练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B中点,F为AA1中点,
A
B
E
C
D
F
A1
B1
C1
D1
求证:(1) E、C.D1、F四点共面;
(2) CE、D1F、DA三线共点.
证明(1) 连结A1B 那么EF∥A1B A1B∥D1C
∴EF∥D1C ∴E、F、D1、C四点共面
(2) 面D1A∩面CA=DA
∴EF∥D1C 且EF=D1C
∴D1F与CE相交 又D1F面D1A,CE面AC
∴D1F与CE的交点必在DA上
∴CE、D1F、DA三线共点.
例4.求证:两两相交且不通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
证明:(1) 假设a、b、c三线共点P,但点pd,由d和其外一点可确定一个平面α
又a∩d=A ∴点A∈α ∴直线aα
同理可证:b、cα ∴a、b、c、d共面
(2)假设a、b、c、d两两相交但不过同一点
∵a∩b=Q ∴a与b可确定一个平面β
又c∩b=E ∴E∈β
同理c∩a=F ∴F∈β
∴直线c上有两点E、F在β上 ∴cβ
同理可证:dβ 故a、b、c、d共面
由(1) (2)知:两两相交而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共面
变式训练4: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AB、CD同时相交的两条直线AC、BD一定是异面直线,为什么
解:假设AC、BD不异面,那么它们都在某个平面内,那么A、B、C、D.由公理1知,.这与AB与CD异面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AC、BD一定是异面直线。
小结归纳
1.证明假设干点共线问题,只需证明这些点同在两个相交平面.
2.证明点、线共面问题有两种根本方法:①先假定局部点、线确定一个平面,再证余下的点、线在此平面内;②分别用局部点、线确定两个(或多个)平面,再证这些平面重合.
3.证明多线共点,只需证明其中两线相交,再证其余的直线也过交点.
根底过关
第2课时 空间直线
根底过关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 、 、 .
2.相交直线 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 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 平面,没有公共点.
3.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 .
4.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角 .
5.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
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 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作用:判定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6.异面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异面直线 的直线称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 的长度,叫两异面直线的距离.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D=AC=BC=BD=a,AB=CD=b,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1) 求证:EF是AB和CD的公垂线;
A
E
B
C
F
D
(2) 求AB和CD间的距离.
证明:(1) 连结CE、DE
AB⊥面CDE
∴AB⊥EF 同理CD⊥EF
∴EF是AB和CD的公垂线
(2) △ECD中,EC==ED
∴EF=
变式训练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D=BC=2,E,F分别为AB、CD的中点,EF=,求AD、BC所成角的大小.
解:设BD的中点G,连接FG,EG。在△EFG中 EF= FG=EG=1
B
M
A
N
C
S
∴∠EGF=120° ∴AD与BC成60°的角。
例2. S是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如图SA=SB=SC,
且ASB=BSC=CSA=,M、N分别是AB和SC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SM与BN所成的角.
证明:连结CM,设Q为CM的中点,连结QN 那么QN∥SM
∴∠QNB是SM与BN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连结BQ,设SC=a,在△BQN中
BN= NQ=SM=a BQ=
∴COS∠QNB=
∴∠QNB=arc cos
变式训练2:正ABC的边长为a,S为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SA=SB=SC=a,E,F分别是SC和AB的中点.
(1) 求异面直线SC和AB的距离;
(2) 求异面直线SA和EF所成角.
答案:(1) (2) 45°
P
C1
D1
M
B1
A1
D
N
C
B
A
例3. 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
分别为A1B1、BB1、CC1的中点.
(1) 求异面直线D1P与AM,CN与AM所成角;
(2) 判断D1P与AM是否为异面直线?假设是,求其距离.
解:(1) D1P与AM成90°的角
CN与AM所成角为arc cos.
(2) 是.NP是其公垂线段, D1P与AN的距离为1.
变式训练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BCA=90°,M、N分别是A1B1和A1C1的中点,
假设BC=CA=CC1,求NM与AN所成的角.
A
C
B
N
M
A1
C1
B1
解:连接MN,作NG∥BM交BC于G,连接AG,
易证∠GNA就是BM与AN所成的角.
设:BC=CA=CC1=2,那么AG=AN=,GN=B1M=,
C
D
B
E
F
A
M
P
cos∠GNA=。
例4.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A⊥底
面ABCD,AE⊥PD,EF∥CD,AM=EF.
(1) 证明MF是异面直线AB与PC的公垂线;
(2) 假设PA=3AB,求直线AC与平面EAM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EF∥CD AM∥CD
∴ AM∥EF,又AM=EF ∴ AMFE为平行四边形
∵ AB⊥PA,AB⊥AD ∴ AB⊥面PAD
∴ AB⊥AE,又AE∥MF,∴ AB⊥MF
又∵AE⊥PD CD⊥AE ∴ AE⊥面PCD
∴ AE⊥PC ∴ MF⊥PC ∴ MF为AB与PC的公垂线.
(2) 设AB=1,那么PA=3,建立如以下列图坐标系.由得=(0,,),
=(1,0,0)
面MFEA的法向量为=(0,1,-3),=(1,1,0),cos<,>=.∴ AC与面EAM所成的角为-arc cos,其正弦值为.
变式训练4:如图,在正方体中,
E、F分别是、CD的中点.
〔1〕证明;
〔2〕求与所成的角。
〔1〕证明:因为AC1是正方体,所以AD⊥面DC1
又DF1DC1,所以AD⊥D1F.
〔2〕取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