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德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成因.docx
下载文档

ID:904766

大小:22.42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德育 人文 关怀 缺失 及其 成因
中学德育人文关心的缺失及其成因   摘 要:人文关心是近年来中学德育的新理念,对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素质教育尚在逐步推进,应试教育依然还在深刻影响着中学生的背景下,人文关心这一德育理念的推行和落实显然出现了很多滞后和缺失。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心是实现中学德育价值的逻辑起点。揭示其缺失的表现,分析其成因,有助于探寻实现中学德育人文关心的途径,推动中学德育的良性开展。  关键词:中学德育;人文关心;缺失及成因  所谓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心是指中学德育活动在强调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同时,必须以德育自身的作用与规律为根底,增强人文关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在德育的教育设计和教育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和理解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心学生的社会成长,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个性培养、生活关心、心理疏导、行为指导,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开展、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为他们将来在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中不断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根底。  一、中学德育  “中学德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德育工作在中学这个特定范围内的实践过程。中学德育是指中学教育者、管理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开展的规律,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影响,进而在实践中培养中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教育过程。  二、人文关心  “人文关心〞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指对人以及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开展状态的关注。它不仅包括对人与人类生命的存在本身的关心,還包括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人格的完善、价值的追求、理想的实现等开展问题的关注。〞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开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人本文化。人文关心是对全面开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中学德育中人文关心缺失的表现  (一)注重道德标准教导无视中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培养  很多中学都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标准的传播,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的自我认知、青春期需要、情感调控,异性朋友及其关系处理等事关中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比较少。  (二)理想化的德育目标  用富含理想主义色彩的思维来定位德育的成效,认为德育理应到达也能到达理想的境地,这就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学校德育目标理想化的状况。学校德育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只讲方向性,不讲可能性。其实,任何脱离了学生生活现实的德育目标都是些痴心妄想。德育的首要目标是育人,是为了学生自身品格的完善,其次才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开展。  (三)宽泛化的德育内容  从中学德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具体内容来看,直接的道德教育、有关自然人开展的仅占了少而又少份量,其它内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内只能将之归为公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德育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被过度放大,这与德育人文关心是背道而驰的。目前中学德育内容的沉冗和繁杂让中学生难以分辨哪些是道德教育,哪些是公民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的形成。  (四)简单灌输式的德育方法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无论是有正式德育课程承载的德育,还是没有正式德育课程承载的德育,都普遍存在独断专行的现象。用“我讲你听〞、“我说你服〞、“我说你做〞的生硬方法,实施强制性灌输与命令,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无视了道德教育的个性规律,不重视深层次的感情培养,偏离了中学生的生活世界,而且这种灌输式道德教育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  四、中学德育中人文关心缺失的原因  当前我国中学德育中普遍存在理想化的德育目标、宽泛化的德育内容、简单灌输式的德育方法等诸多德育人文关心缺失的表现,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认为中学德育主要在德育价值的定位、德育课程的定位、德育方法的定位等三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人文关心的德育内容相对缺乏  在我国目前的中学德育过程中,人文关心之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且很多中学生也没有从内心真正地接受而将其付诸于实践行动之中,这与中学德育内容陈旧老套、脱离中学生实际和脱离社会实际、内容过于简单化及缺乏针对性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二)定位偏颇的德育价值  只关注社会价值、工具价值而忽略个体价值、内在价值政治化了的德育定位容易带来这样的误解:德育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与自身的需要、成长、开展无关,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被强加的政治义务,加强学校德育只是社会的需要,是党和政府、学校领导的事情,与青少年学生的切身利益无关。应当成认,德育的这种价值定位,在特殊的年代和政治背景下起到了统一思想、稳定社会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开展观念的变化,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种只见“社会〞不见“人〞的德育定位使许多人对德育不感兴趣,很难引起受教育者内心的共鸣,甚至带来某种排斥和逆反心理。  (三)知识定位的德育课程  在我们的德育课程中,道德知识变成了一套无主体的、无生活的、外在于人的抽象的道德标准、规那么、指令,这种德育课程定位于知识的逻辑而非生活的逻辑,定位于由概念、范畴推演而来的课程体系而非青少年生活的演进、开展而选构的体系,这种定位视道德知识的获得与道德品行的形成为同一过程,它往往培养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德育的低质低效就不难理解了。  (四)僵化生硬的德育方法  “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令你行〞是长期以来许多德育工作者的行为模式,简单说教、硬性灌输的现象较为普遍,把受教育者当作“物〞来对待,当作“可被别人占有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檀传宝,班建武.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2).  [2]代金平.科学技术与人文关心[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3]贾高建.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关心[J].理论前沿,2022,(4).  [4]王东莉.人文关心:当代学校德育的逻辑起点[J].当代青年研究,2023,(4).  [5]黄正泉,王健.人文关心: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现代大学教育,2023,(3).  [6]苏霍姆林斯基.论德育和全面开展[J].国外教育资料,1980,(4).  [7]贺明,胡传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实践,2023,(9).  [8]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2).  作者简介  敬鑫(1986.06.18),男,汉族,籍贯:河北省昌黎县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教育学原理,研究方向:教育学根本理论。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